明•开国功臣常遇春的生前身后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人物春秋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明•开国功臣常遇春的生前身后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1-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常遇春(1330—1369年)字伯仁、回族。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永平岗人。祖籍河南省南阳府,于宋朝南渡时迁来怀远。他是常氏第七世。家境贫寒、世代务农、自幼习武、智勇双全、猿臂善射、勇力过人、禀性刚毅、相貌奇伟。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峰起。初从刘聚,发现聚为盗寇之流,难成大事。遂于元至正15年(1355年)在和州投往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的队伍。此后在朱麾下轻战14载,“无役不从,战无不胜。”战功卓著,为推翻统治中国89年的元朝与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常遇春在历次重大战役中,每当与敌激战时总是“出则当先、退则殿后。”他带兵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扰民。同情百姓疾苦、对上下级关系谦逊节制、尊重主帅、互相信任、配合默契、始终无间。至今受到回、汉族群众的崇敬与赞扬。
  1、许多重要战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至正15年(1355年)4月投朱后首战采石奋勇当先取得关键性的胜利。
  (2)至正20年(1360年)5月陈友谅以数十万大军攻应天府的龙湾之战,使朱元璋转危为安。
  (3)、至正23年(1363年)陈友谅以60万大军倾巢来犯、大举进攻洪都,在鄱阳湖苦战36天,朱元璋的座船搁浅,陈之大将张定边率船来攻,常遇春以自己的战船撞朱之船, 使之脱离浅滩脱险,又一次救了朱元璋的性命。因此常是朱的救命恩人,也是结拜兄弟。
  (4)至正27年(1367年)10月,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伐,经过三个月平定了山东,扩大了战果。
  (5)洪武元年(1368年)7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军由临清运河北上,先后攻下德州、通州,至元大都(北京),进兵齐化门填壕登城,使元顺帝携后妃、太子连夜出逃,经过河北省宣化县东北的东望山镇,出常塔口逃往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8月2日占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
  (6)洪武二年(1369年)3月,出兵攻占陕西时,元将也速兵犯通州,向北平反扑,兵至通州情况危急,常遇春奉命施援,元军闻风而逃,常军直追千里,大获全胜。为从根本上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决定直取元上都开平。结果元顺帝再逃往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全歼元军、俘元三宗王、,缴获战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彻底结束了统治中国89年的元朝。
  洪武二年7月当常遇春率军南归时行至柳河川(今河北省龙关县西)卒于军。年仅40岁。史称“暴病卒于军。”据常遇春之第27代孙女常素芳女士说:“是因为战斗中曾中毒箭,战后毒性发作而亡。”
  明朝翰林院学士朱升对常遇春一生的评价是:“战功显赫未有过之,知周而量弘,才沉而气锐。栉风沐雪,擐甲挥戈,身经百战之劳,勇却万人之敌。侍帷幄、而决胜千里,伏麾钺而宣力四方,施号令,惟加谨严,重士卒,则同甘共苦,威名服众,武异超群。”
  朱元璋得讣闻后非常悲痛,当日下令罢朝,并作诗曰“急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当八日常之灵柩到龙江时朱前往祭奠恸哭。亲自为常择墓地于钟山,十月九日赐葬并赐祭田。诏书:赠常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列、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永袭公爵,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常遇春之元配兰氏封为开平曹德王妃、女儿为仪淑郡主、儿媳王氏为忠孝夫人。
  2、常遇春死后官方与群众建许多纪念性建筑物。如南京鸡笼山的功臣庙、北京的开平忠武王庙、通县常遇春祠(别祠)。云南通海的“常氏先祠”。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王帽圈村有常遇春衣冠塚。此墓位于黄河西岸的齐堤,距明吏部天官王翱之墓约500米处,塚为长方形,南北约长100米,东西宽约30米。四周由高约2.5米窑砖砌护,墓顶平克碑碣。村民介绍是“常家坟”,村民常福来说是祖上常遇春之墓,每年天津、大港、沧州等地常姓后人都来扫墓。常姓在此村是回民,据说常遇春之妹曾嫁孟村县。
  常遇春的灵柩沿运河南运经过此村,将士们出于对常的怀念建此衣冠塚。许多村民都说“靖难之役,常遇春的次子常升于建文四年(1402年)为保其甥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抗击朱棣战死在金川门。常家成了罪臣,惨遭杀戮流放,常氏家人逃往孟村避难。”
  云南五海“常氏先祠”在通海县四街村座北向南,一进三院。有大门(牌楼)、前厅、中厅大殿,东西14间厢房组成占地1584平方米,是常遇春之孙继祖流落到云南时,于明万历年间所建。清雍正年间重建,已传20多代。已于2001年9月3日被云南省政府批准列入玉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常遇春娶定远兰氏为妻,生三男,长子茂,次子升,三子森。一女常氏,在洪武四年(1371年)嫁给朱元璋之长子朱标太子为妃,生有二子。长子八岁时早夭,次子朱允炆(建文帝)登基后封其母为孝康皇后。
  常之长子茂被封为郑国公,后因犯有过错被贬,置于广西龙江,茂无子死后无续。次子升娶妻胡氏(胡大海之女),升在靖难时力保其甥“建文帝”战死在京门。朱棣夺权后清宫三日,大开杀戒,株连九族。建文帝不知所终。建文之子文圭从2岁被燕王关押55年到57岁时被释放。
  常氏家族成为“罪臣”后蒙冤数十年。在朱棣清宫三日大开杀戒时。常升之妻胡氏携幼子常继祖年(七岁)同兄常茂、弟常森从南京逃往陕西、广西,最后到云南通海四街村。隐姓埋名,经过89年后在弘治5年(1492年)孝宗祐樘下诏“太庙配享诸功臣,其赠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孙或不沾寸禄,沦于氓隶,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对他们平反召复授南京锦衣卫世袭指挥使。此时当年的继祖已生子“宁”。宁子“复”。复任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嘉靖11年时诏封四王,又封复之孙“玄振”为怀远侯。传至曾孙“延龄”。崇祯16年后明亡。延龄以布衣,归农终老。
  常遇春在1355年投朱为建立明朝出生入死,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作为至今仍为各族人民崇仰。在他身后,族人受的灾难,也值得我们同情。□

  资料来源:“明史”、“大唐资料库”、“中国哲士网人物库”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