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04-0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用真心 动真情 下真功


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四川省委、省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努力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坚持科学发展 夯实民生基础

  改善民生,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实现。只有不断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近年来,四川省经济社会成就巨大,经济总量增长了1.4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四川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等仍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的相对滞后制约着人民生活的改善,目前全省仍有167万绝对贫困人口,每年就业岗位缺口90多万个,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亟待加强。因此,着力改善民生,必须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谋划民生大计,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针对四川实际,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工作主题。同时,着眼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夯实民生物质基础,提出了“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任务。这“四个跨越”,统筹一、二、三产业,抓住了四川发展的关键,是强省之策、富民之举。当前,全省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这些决策部署,科学求实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心齐劲足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实施惠民行动 解决民生难题

  实施“十大惠民行动”。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重点实施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等“十大惠民行动”。“十一五”期间,规划投入财政资金超过千亿元,努力办好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的实事。“十大惠民行动”,件件关系民生、事事体现民意,关键在抓好落实。为此,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使惠民之举进村入户,落实到社区、落实到村组、落实到人头,让惠民行动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着力解决“四难”问题。对于四川省来说,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行路难,是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四难”问题,今年全省财政将投入资金350多亿元,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全省80%的县(市、区),在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力争打井30万口,为100万农民提供饮用水;建成通乡公路2500公里、通村公路7500公里。

  狠抓扶贫开发。针对四川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新村、劳务、产业、教育、卫生“五大扶贫工程”,力争今年解决2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60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省级财政安排扶贫、救灾等资金4.6亿元,比去年增长2.3倍。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启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尽快使当地群众摆脱贫病困境。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

  统筹城乡发展。四川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总结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途径,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投入,着力推动城乡产业融合、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有效对接、产业融合发展。

  改进群众工作 关注民生诉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问题应正视而不能回避,对于缺点应改正而不可掩饰,对于矛盾应化解而不容大意。通过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才能实现社会和谐。面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四川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意见》,全方位、多层级地推进群众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各地区各部门对所辖范围、所管领域群众反映强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国企改制、水库移民中出现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领导责任,想方设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健全群众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敏感事项,均严格实行公示、听证、咨询等制度,广泛听取和积极采纳群众意见。二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各级领导干部群众来访接待制度,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团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对话平台。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工作台账和定期分析制度。四是建立健全督促督办机制。实行全程监控、跟踪管理、有效协调、及时反馈,全面掌握群众工作动态。五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追究机制。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从严追究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失职渎职责任的规定》。最近,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了对群体性事件重视不够、处置不力的两位县级主要领导干部。

  构建群众工作网络。加强省市两级信访机构,省直有关部门专设负责信访工作的业务处室。完善基层工作网络,乡镇(街道办)设群众工作站,村(居委会)设群众工作室,村民小组和社区设群众工作信息员。建立健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规定市州每周有1名党政领导干部不少于1天直接接待群众,县级确保每个工作日至少有1名县级领导干部现场接待群众,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群众来信来访的阅办率达到100%。选择成都等5个市和16个县市区开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试点,探索群众工作的新路子。

  加强作风建设 强化民生保障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弘扬亲民为民的新风正气,是改善民生的有力保障。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的宗旨不牢、工作不实、作风不正、精神不振等问题,从2月份开始,计划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县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倡导“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对解决问题不到位、防范措施不落实、处置工作不得力、信息通报不及时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从严追究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责任。目前,“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正在扎实推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荷香月色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