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农民的达尔富尔情结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一个中国农民的达尔富尔情结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04-2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来源:新华网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经营一家农场的范传钊是一位来自中国山东的农民。与当地其他农场不同的是,在他农场工作的20多位苏丹工人全都来自西部达尔富尔地区。范传钊说:“达尔富尔人实在太穷了,我要尽我的能力帮助他们。”

    在他农场工作的27岁的哈利勒?易卜拉欣
这几天心情特别好,因为他马上就要回家探亲了。他的家乡在距离西达尔富尔州首府朱奈纳不远的一个村庄,自2005年来到这家农场工作后,他已两年没回家了。“现在有钱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易卜拉欣高兴地说。当然,家乡安全形势的明显好转也是他决定回家探亲的一个主要原因。

    易卜拉欣说,他的父母、妻子和一个孩子目前都在家乡。他定期把收入寄给家人,足够他们过日子了。他对这里的工作很满意,不仅收入稳定,而且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农场经营者范传钊、农技师老杨以及其他7位中国工人,都对他们平等相待,还向他们传授很多农业技术知识。

    穆罕默德?亚古卜今年38岁,是最早在这家农场工作的达尔富尔人,农场内的大多数达尔富尔人也都是他介绍来的,他现在已成了他们中间的工头,收入也最高。他说,这些达尔富尔人大多是最近两三年孤身一人来到喀土穆的,他们的家属目前还都在达尔富尔。他们几乎把全部收入都寄回了家乡,使家属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说,在这里工作的所有苏丹人都没有一个家属在家乡投奔难民营。“只要生活来源有了保障,谁也不会到难民营栖身。”

    范传钊说,他于2004年底开始经营这家农场的时候,得知农场附近村落里有一些从达尔富尔流落到这里的苏丹人,于是决定雇佣他们。他说,“如果你给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一袋大米,他吃完这袋大米后仍会饿死,但如果你把一个就业机会给他,那么这个穷人就不会饿死。帮助达尔富尔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帮他们找到活路。”

    范传钊根据这些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给他们发工资,多的每月400美元,少的也有200美元,比其他地方都高。

    范传钊还说,他得知达尔富尔是苏丹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如果达尔富尔实现了和平,他一定要到那里再开一家农场。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