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收入,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提高农民收入,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04-2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来源:半月谈

    作为我国南方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江西省赣州市将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建设方向,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成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市。

    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是如何走上生态循环农业之路的?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介绍说,赣州市下辖1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全市农业人口676万人,人均耕地0.6亩,地少人多,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在上世纪60~80年代,由于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市情决定了赣州不能采取高消耗、高投入的农业发展模式。多年来,赣州市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建设方向,致力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相协调,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农村生态保护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互相促进的路子。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广大农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赣州市是如何有效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

    农民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者,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能力和水平,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从2004年起,赣州市全面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大力开展培训,在观念上向农民灌输生态、循环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理念,引导他们自觉遵循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规范和生产技术标准。到2006年底,全市有157万人次的农民接受了一项以上正规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政府根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围绕脐橙、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编写了通俗易懂的资料,免费派发到千家万户。

     赣州还建立带头人队伍,在全市培养3万名农业科技带头人,每个村由政府“埋单”培养一名“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专业的大学生。

    赣州市在广泛实践基础上,创造了以山林、农田、水面、庭院为依托,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猪─沼─果”工程模式,探索出了“山上戴帽、山腰种果、山下养猪、山塘养鱼”的山地立体开发模式,每年施用沼肥种植花卉、水稻、烟叶、脐橙等农作物的面积达550万亩。这一系列新探索被农业部誉为生态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

编辑/荷香月色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