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襄阳路在另一项“造假事业”面前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据中国音像协会统计,中国每年光碟的销售量约在50亿张左右,而每年流动在市场上的盗版碟大约在40亿张以上,而这些碟片的流向集中在全国主要 大中型城市。以平均每张碟片最终零售价格6元计算,全国盗版碟的年销售额达到了240亿元人民币。实际上,这个数据还仅是出自官方的保守估计。
承载了襄阳路部分功能的融富百货聚集着数十家盗版碟经销商。这里几乎就是上海盗版碟市场的缩影。附近的盗版碟商户经过多次“扫荡”,屡禁不止,如今更有在融富聚集形成盗版市场之势。一个从摆路边摊起家,目前已经有两家碟片铺的卖家李老板告诉记者,盗版碟贩售早就已经形成了体系,盗版碟甚至已经集中形成了几大品牌,“中盛”、“丽晶”、“尊宝”等品牌在客户中作出了广泛的“口碑”,连很多老外顾客都点名购买某些品牌的碟片。
“有时候你不能不佩服盗版商的选片品位。如果你是一个电影大师发烧友,‘尊宝’出的收藏大师系列就基本上可以满足对电影新浪潮大师的所有需求。而且,这个系列还在以每星期3至5张的数目增加。被收在这个系列里的大师作品,绝对是电影学院学生的最好范本。我这里就有不少固定顾客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正版没有出过的片子,到我这里找,就是没有也可以预订。”李老板提到一级盗版商的实力不无感慨。
除了选片和拿到最好片源的能力,一级盗版商已经开始打破过去盗版影碟制作粗糙、包装简单的固有思维。记者在融富三楼看到,各种包装精美的盒装、套装碟片让人眼花缭乱。一套纪念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的套装碟,包装盒做成首饰盒样,里面还送一串与赫本同款的珍珠项链。出售该碟片的店员道:“这是老板自己收藏的非卖品,市面早就脱销了。好多人出高价,老板也不肯卖了。”
经过这样一番了解,盗版商从碟片内容到包装的能力让记者惊叹。李老板悄悄告诉记者,盗版商实力之雄厚,让人难以想象。据说,要成为一级盗版制造商,启动资金甚至已经达到数千万。有些资金实力雄厚的盗版制造商为了逃避打击,直接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了公海的轮船上。同时,这些制造商都躲在幕后,像他这样的三四级卖家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盗版碟片经过层层转手,从源头查处盗版行为的难度大大增加。
如果从源头查处难度大,那么,从购假者入手同样难度不小。根据该卖家提供的信息,在上海购买盗版碟片的大户往往是来旅游的老外,他们一出手就可能买走100多张碟。在某个有名的盗版碟聚集区,有些卖家一天可以接待4、5位这样的豪客。
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某副经理私下向记者证实,盗版碟片店已经成为很多海外游客在上海的重要游览点,即使旅行社不带团前往,海外游客也能够通过各个国家的旅游指南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轻易寻找到目的地。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外购假团体,上海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只能无奈地呼吁:“希望各国可以对来上海旅游的本国游客进行知识产权再教育。”然而更现实的问题是,面对在知识产权保护中一直处在强权地位的海外诸国,中国除了呼吁,目前能做的还太少。
上难封源头,下难堵出口,融富百货商户成为了最容易行动的打击目标。但是,面对大批购买者的消费欲望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货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整个假冒和盗版零售行业的真实写照。制造商和消费者或隐蔽或分散的状况增加了打击难度,迫使政府把大部分打击力度都加到了经销商的头上。
然而,只要有货源和消费需求在,经销商这个角色似乎就成为了临时角色,谁都可以为了利益来扮演。(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