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专家――王叔磐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学者讲坛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著名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专家――王叔磐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时间:2007-06-3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2001年初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内蒙古大学,轻轻叩响了著名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时年已八十八岁高龄的王叔磐老教授家门。由于事先约定,老人早已拄着拐杖、面带微笑地等候在门口,热情地把我迎入他朴素而简陋的书房。随着老人铿锵有力、滔滔不绝的话语,渐渐把我引入他的回忆之中……
 
  1914年3月,王叔磐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一个穷苦的汉族家庭,幼年生活困顿,就在他四岁那年,一场疾病给他留下了终生残疾――右腿小儿麻痹症。生活的磨难使他过早地懂得了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他不畏艰难,刻苦自励,发愤读书。而由于家境的贫寒,他只得一边给人家放牛一边偷空看书。为了求学,他骑在牛背上忍着饥饿和劳累辗转十几里,去拜见前清进士周之桢先生。当周先生看到这般执著、顽强的孩子时,内心不禁深为感动,欣然接受他为自己的书僮。在这里,他饱读诗书,勤学好问,颇得周先生之赏识。学业完成后,年仅十七岁的他便在家乡办学塾。1943年,经陈望道先生举荐,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57年秋,正值英年的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毅然舍弃了在上海工作的优厚待遇和良好条件,携带妻子儿女来到内蒙古大学。在四十多个春秋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形成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富于创新的学术个性,而又有着平易近人、谦虚豁达和淡泊名利的良好品格,默默地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的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硕果累累,造诣颇深。截止到目前,他的有关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包括待印的)已达三百多万字,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早在50年代中期,王叔磐教授就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步拓展到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的研究领域。多年以来,他坚持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对待多民族的中国古代文学。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原有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基本上讲的只是汉族文学,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在文学上的创造和贡献。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群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史籍记载的部落、民族就有130多个。
 
  北方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定的文化区域,如果缺少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确属遗憾之事。为此,他暗下决心矢志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文学史料方面的作家作品研究。然而在60年代那个特殊的岁月,王叔磐教授象大多数善良而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一样也难逃厄运,出身贫寒、历史清白的他却以“反革命”的罪名被关进了“牛棚”,随之而来的是超负荷的劳动改造。更为痛心的是他的研究成果也被打成了所谓的“大毒草”,造反派野蛮抄家没收了一大批倾注着他多年心血的书稿,不许他再写书出书。在极度的困境中,他探求科学和真理的信念并没有消弥,研究工作也始终没有中断。因为党和人民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崇高无尚的。
 
  他排除一切干扰顽强地进行着科学研究和探索工作。而当时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作家汉文学的研究在国内还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历史上这一方面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且很少有作家专集流传。但他知难而进,勇于开拓。为了能够掌握这一研究领域的全面材料,他不顾造反派的威胁和残疾的身体,长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难,拖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跑遍了全国各大图书馆,认真查阅了浩如烟海的文史古籍;奔走于内蒙古广阔的草原和国内大部分地区,在荒烟蔓草之间的历史遗迹中捕捉和探寻着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并访问了许多历史知情人,为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资料建设尽了力,抢救了大量珍贵的古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经受过风雪的围困,饥渴的煎熬,但对于已把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的研究当作毕生追求的他来说,在艰苦辛劳之中却体会着无穷的乐趣和希望。更使他感到欣慰的是各民族兄弟对他这个有“历史问题”的人,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一次次激荡起他的情感,令他感激不尽。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社会调查,他撰写出一大批有关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为他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