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印度洋沿岸拉穆古城那条条窄小蜿蜒的高墙深巷里,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巷子两侧各家各户的屋门--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小门小户,每家的大门都饰有或精美或简朴的木雕。有的是繁复的花纹,有的是简约的线条,还有的雕刻着如小蝌蚪般的阿拉伯文字……在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斯瓦希里文化的发源地,极具斯瓦希里特色的石屋木门让我不停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
当我再次将相机对准一扇老旧但雕有精美花饰的木门时,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闯进了我的镜头。他主动告诉我,这是拉穆城最古老的房子,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当地的房子一般都是由沿海采集的或大或小的珊瑚石建成,而大门上的木雕则是当地特色。接着,他又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看看。能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于是老人打开路旁一扇同样雕着花纹的木门,顺着一条陡陡的楼梯把我们领进了楼上他的家里。原来,当地的建筑往往将一楼临街的作为小商铺,二楼才是家人居住的地方。
刚进入老人家中,一声声斧凿声就传了过来。穿过摆放着电视、桌柜的起居室,我们来到了一间10多平米的房间,房间角落里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木头,一位体态丰腴的四十多岁妇女在屋子中央盘腿席地而坐,正认真地雕刻着一块约40 公分长20公分宽的木料。只见她一手斜握着凿子,一手拿着木锤,沿着木料上事先描画好的花纹,深深浅浅曲曲直直地雕凿着。随着她手中木锤的不停起落,一会儿木料上就显现出两三个椭圆型的纹饰。
看到有客人到来,这位名叫哈芙索娃的妇女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她告诉我们正在雕刻的是一个用来盛放水果或沙拉的木盘,这种木盘是当地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用品。原来,在拉穆,木雕工艺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它不仅仅用于装饰屋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到床铺椅柜,小到杯碟碗盘,包括各种装饰品,到处都是木雕的踪影。而岛上也随时可以听到“梆、梆”的木雕声,木雕作坊更是随处可见。说到这里,哈芙索娃自豪地说:“在拉穆,做木雕是男人的活,我是岛上唯一一位会做木雕的女人。”
仿佛是读懂了我们难以置信的表情,哈芙索娃解释说,拉穆岛的木雕工艺有几百年的历史,一般来说技艺都是家传的。男孩子从七、八岁就拿起了刻刀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雕刻。而对于女孩子来说,由于岛上居民都是穆斯林,她们一般不能轻易外出见陌生人,这也就限制了她们活动的空间。而木雕工作因备料、交易需要经常外出,因此也就没有女孩子从事木雕工作了。当我们问起她为什么会木雕时,哈芙索娃笑着说,她也是在结婚以后才学会的。说着,她向带我们来的老者笑了笑。原来,这位老者就是她的丈夫。夫妻俩告诉我们,拉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游客越来越多,他们对当地的木雕非常感兴趣。大的如门扇、床柜不方便携带,游客们就买些木雕的碗盘。看到平日里家用的东西也能卖出好价钱,闲来无事的哈芙索娃便也开始学习木雕工艺。她的丈夫不仅对她学习木雕大力支持,还担当了她的外联,无论是买木料还是送货,都忙得不亦乐乎,而哈芙索娃则安心地在家里加工木雕。
参观完拉穆岛上唯一一位女木雕艺人的“工作间”,老人又把我们领到自家楼下的小商店,把哈芙索娃的作品展示给我们。我们看到,每件木雕作品上都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哈芙索娃制作。拉穆79号邮箱”。如果您有机会去拉穆,别忘记去看看这位女木雕艺人的作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