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中的金钱观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07-0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古兰经》云:“财产和后嗣是今世生活的装饰;常存的善功,在你的主看来,是报酬更好的,是希望更大的。”(18∶46)
又说:“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财产和子孙只是一种考验,在真主那里有重大的报酬。”(8∶28)
先知穆罕默德(求主赐福之)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一种考验,我的民族的考验便是金钱。”
通过经训中的这些论述,我们就明白了财产只是真主用来考验我们的一种途径,它是人生的点缀并不是人生的目的;因此,我们不要被其所迷惑、所欺弄;否则,我们便被财富所骗,铤而走险,作奸犯罪,以身试法,堕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真主用财富来考验我们,看我们是否能履行真主给我们的义务。所以,我们千万不可财迷转向,做金钱的奴隶;大腹便便,傲岸恣睢,成了恶魔的俘虏。
今世的善恶是混合相掺、很难分清的,如财帛、子女、权势等,这些事情是因人而不同,许多善良的人们借廉洁的财帛而受益,即遵循主圣之命,用财干善功,像这样的人财多又有何害呢?但也有些人,拥有不少的财帛,然而对于圣教事业却一毛不拔,对于贫困之人,不闻不问,甚而去干一些非法之事,对他来说,拥有大量财帛不是一种灾难吗?这也就是说,某些东西其本身并没有错,而错就错在掌握它的人身上。比如说金钱,金钱就是金钱,它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它的功能只是起市场交换的中介作用,别无其它。说它万能,它并不要万能,说它可恶,亦不可恶。它没有生命,也没有灵魂,谁掌握了它,它就为谁服务。好官用它为百姓造福,污吏用它为自己求荣;智者用它求知,蠢货用它筑墓;有德的人用它济贫,轻薄子弟用它嫖娼;信士用它干善,昧徒用它作恶。看来,研究(金钱)某样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着眼点放到掌握其权利的人身上。
既然我们明白金钱只是一种考验,那么,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应是在贫穷困难时刻,要忍耐,不可怨主忧人,并积极努力进取,争取勤劳致富;若经济富裕,要感恩图报,把它使用在正当的道路上,量力解决个人和大众的一切问题。另外,我们在对待获取支配金钱的途径时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取之有道,就是用自己的诚实勤劳和合法经营去谋取,不能掺杂施假,坑蒙拐骗,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不正当、不道德行为,不取不义之财。用之有方,就是把金钱用到发展经济、扶危救困上,履行主圣教导缴纳天课、乐善好施、帮助穷人脱贫,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而尽力增砖添瓦,不讲排场、摆阔气、追求物质享受。否则,真主就要降下刑罚。真主说:“你不要把自己的手束在脖子上,也不要把手完全伸开,以免你变成悔恨的受责备者。”(17∶29)
伊斯兰禁止我们迷恋金钱,不顾一切正当业务,以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甚而以为金钱可使其长生不死。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的财产和子女,不要使你们忽略了记念真主。谁那样做,谁是亏折的。”(63∶9)
在伊斯兰初期,有人问先知穆罕默德:“我们民族中哪种人最坏?”他说:“一般财产奴”。穆圣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有钱不办正事的人,并不是奖励我们穷为贵,这是我们应该弄清楚的。同时,这一原则实际上在告诫我们:面对财物和金钱,我们必须要有正确、正当的取舍标准,决不能失去穆斯林应有的尊言,堕落成为金钱的奴隶。
人在一生中遭到的磨难太多了,有人说,真主啊!你赐予我金钱,以便我施舍,成为慈善家。但他一旦富贵,便一毛不拔,狂饮滥舞。有人说,真主啊!你让我做官,以便我主持公道。他一旦走马上任,便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甚至仗势欺人。
真主说:“他们中有些人,与真主缔约:‘如果真主把部分恩惠赏赐我们,我们一定施舍,一定成为善人。当他把部分恩惠赏赐他们的时候,他们吝啬,而且违背正道。’”(9∶75-76)
据传,这节经文降示的原因是:辅士罕塔布的儿子苏尔来卜,他日夜守着礼拜堂,因此,人都称他为“寺鸽”。他的额头因礼拜向真主叩头过多,已起了厚厚的一层茧。但他每次未等作完祈祷就匆忙离开。穆圣问他:“你为何像伪信士似的匆忙走开?”他说:“主的使者啊!你有所不知,我这个人太穷了,我和我的妻子只有一件衣服。我穿着来寺礼拜,我妻在家中,裸体等候着,我赶紧回去脱下来,她好穿上去礼拜。今天请你为我求主赐福于我吧。”穆圣未应允,说道:“苏尔来卜啊!贫穷而感谢主恩,胜过富裕而忘记主恩。”他再次向穆圣要求,穆圣说:“难道主的使者不是你学习的好榜样吗?假如我想要金山、银山,必定能兑现。”于是他再三恳求说:“主的使者啊!请你为我祈求真主赐福吧!指着生命在其掌握的真主盟誓!如果真主赐给我钱财,我必定尽到各项义务。”说到这里,穆圣就祈祷说:“主啊!求你赐给苏尔来卜钱财吧!”连说三次。
后来,苏尔来卜买了一只羊,很快地繁殖起来,就像虫子繁殖一样。为时不久,麦地那城大街小巷全被他的羊群占满了。于是就移居到山谷里去了,从此离开大众,每天仅只随众作响礼和晡礼,而在牧放中礼其它拜功,后来,羊群越发繁殖,所以,他又迁到更远的地方,从此,也没时间随众礼拜,后来,主麻拜也撇弃了。
有一天,穆圣向人打听他的消息,有人说:“他发了大财,一个山谷不够他用的,他得需要几个山谷与旷野。所以他离这里很远了。”穆圣说:“可惜苏尔来卜了。”
后来真主颁降了缴纳天课的经文,穆圣派人去征收天课,人们纷纷响应并带着天课结算,直到向苏尔来卜征收天课。出示《古兰经》及圣人的规定。他说道:“这哪里是天课,分明是变相的人头税!”又说:“你们暂且请回,容我考虑一下。”
当征收天课者回到穆圣跟前,尚未开口,穆圣就说:“可惜苏尔来卜,你可把自己害了,真主为你降下如此……经文了。”真主降示这节经文时,在穆圣身边有一个人,是苏尔来卜的亲戚,他后来见到苏尔来卜说:“真不幸啊!真主为你确实降下如此……的经文。”
随后,苏尔来卜送来天课,穆圣不收,说:“真主拒绝我接受你的施济品。”后来穆圣归真,他向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先后三次呈交天课,均遭拒收。
对金钱的来历与使用一旦脱离了正当途径,就失去了一切光彩,可能会成为罪恶的渊薮。这样的道理尽人皆知,但人们又难以保持心态平衡,明知不正当又不能不动心。由仅此一回,慢慢陷入钱眼儿不能自拔。一旦东窗事发,人财皆空,赔了夫人又折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在金钱至上的支配下变得拜金,什么道德、荣誉、尊严、亲情都可以不要。不见法纪只见金钱的有之;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有之;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的有之;出卖灵魂、肉体、国格、民族、人格的有之;拜金主义的众生相可谓丑态百出。世人尤其我们穆斯林更要多加注意,在对待钱的问题上要看得客观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淡泊名利,适可而止;勤劳守法致富;富而思源,合理适度使用,这些无疑是对待金钱的正确理念。其实,尽管这些简单的道理就连三岁的小孩子也懂得,可是八十岁的老公公,却不一定能做得到!要知道真理离我们并不很远,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绝不提倡“禁欲”,我们承认个人欲望的合理性,即以合法途径享受金钱给我们带来的实惠,但我们更强调为大义而“节欲”、“制欲”,而不为“迷恋”、“贪图”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这便是穆斯林对待金钱应持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