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附近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内,占地面积100亩的少数民族文学馆正在紧张施工中。
少数民族文学馆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首家专门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文学的基地。提出建立少数民族文学馆的蒙古族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特?赛音巴雅尔在谈到文学馆发展计划时说,目前中国对少数民族文学和作家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国家和文学界的重视和关注下,这个领域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少数民族文学馆目前已收集了40多个少数民族、800多名作家的著作、手稿、书信、照片、实物等有关资料。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扶持,少数民族作家队伍逐步壮大,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也更加繁荣,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如,蒙古族作家李?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分别荣获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为鼓励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繁荣中国多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81年设立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每三年举办一届,与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列为中国四大国家级文学奖。
在2005年第八届“骏马奖”获奖作品中,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有10部,显示出少数民族母语创作呈现出良好势头。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阿尔泰介绍,为鼓励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全国八个少数民族占当地人口10%以上的省、自治区都设立了各自的文学奖项。他说,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了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都有近一半得奖作品是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的作品。
据统计,中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一些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书面作家群。目前中国作家协会有会员近8000人,其中少数民族会员超过800人。
特?赛音巴雅尔说,“少数民族文学”这个名词,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后才有的。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