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9月6日首次在中国举办。作为我国主要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各类境外投资的政策性融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也将参加这次会议,并作为嘉宾参加“聚焦非洲”圆桌讨论会,在会议召开前夕,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
记者:我们了解到,此前您曾经参加过3次达沃斯论坛,作为这次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重要嘉宾,您对此有何期待?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李若谷: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作为一个该论坛的多次参会者,我对此感到很高兴。达沃斯论坛原是西方企业聚在一起进行交流,慢慢扩大变成一个世界经济的论坛,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东西方经济、南北经济交流的平台,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原来几个西方国家在一起谈一谈就可以了,基本忽略了发展中国家或其他国家的存在,那么现在经济全球化,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有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对世界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这个交流的平台已经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增进相互之间接触、了解的场所。其实,我们大家共同的期待就是能通过论坛中的会晤与沟通,与会的各方人士及其所在企业和国家乃至全世界,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期待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能有更加深入地发展,为我国企业开展对非洲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每届达沃斯论坛,各方讨论的议题均十分宽广与深入。我对本次论坛最关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现在,对中国的发展,国际上有少数国家和人士有一些不实的指责,夸大中国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中国企业的对外发展与合作制造一些不应有的麻烦和困难。我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我们的企业界及相关部门能与各方进一步充分沟通,希望有关国家和人士能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中国的发展对推动国家间经济合作,缓解现存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矛盾,降低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减少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都是有益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应持开放的、积极的态度,而不是相反。
二是关注中非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中非之间继续按照互信、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信息共享、人员往来、业务创新、融资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为中非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如何才能为促进中国的国际形象发挥作用?
李若谷: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企业代表了中国的形象,因此,我认为作为企业应该积极、努力地为促进中国的国际形象发挥作用。这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积极适应当地社会制度、政策、法规及商业操作习惯等,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实现经营的本土化,融入当地社会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注重环保,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知识产权,树立品牌;二是有效规避当地的政治、经济和安全风险,避免卷入当地矛盾和冲突,确保经营和人员安全。同时,要为两国关系发展贡献力量;三是选准投资项目,确保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要为当地发展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要善于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记者:中国进出口银行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
李若谷: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从以下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一是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在支持对象上,既要支持国有大型企业,也要为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与支持。在领域上,既要支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也要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资和资源合作开发等项目。
二是完善多层次业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包括出口信贷、对外担保、国际结算以及海外投资咨询等。
三是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的需要,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化解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其实,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更为艰难。一般来说,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往往是弱势起飞。即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并不是世界上很强的或是很知名的企业,实际上是在自己国际经验还不丰富,实力不太强的时候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因此他们人才不足,资金不足等等,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像中国进出口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这些年来,我们支持并见证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兴、华为、中水电等一大批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
记者:我们了解到,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您将参加“聚焦非洲”的圆桌讨论会,希望您谈一下,中国进出口银行如何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投资与经营创造条件,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李若谷:一直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投资与经营,积极创造条件,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效益。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对中非合作的支持力度,为中非合作大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积极探索和设计各种对非合作模式,提高中非合作成效。近年来,我行适应快速变化的中非合作形势,大胆设计和探索对非经济合作方式,形成了一揽子合作模式。今后,我行将进一步从非洲实际出发,加大对非经济合作模式创新力度,力争创造出更多切合实际且有效的新模式,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投资与经营创造条件。
第二,大力开拓对非业务,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创造更多商机。我行正在实施向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战略转型,将继续按照国家关于中非合作的总体部署,抓住机遇,大力拓展对非业务,力争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提供更大支持。我行全面落实国家对非政策和援助计划,大力支持我国企业参与事关非洲长远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民心工程”和解决发展难题的“解难工程”,帮助提高非洲国家自身发展能力,促进非洲国家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从中受益。
第三,利用自身优势,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我行将牢固树立“客户第一,优质服务”理念,充分利用长期形成的对非融资、人脉、人才、机构、经验等优势、为广大企业进入非洲提供方便和支持,密切银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在非洲各界的良好关系,为企业对非投资与经营牵线搭桥,帮助疏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与当地各界建立互信,营造良好的投资与经营环境。进一步提高对非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尽力满足企业对非投资与经营的多方面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利用掌握的大量当地政策、法律、商业习惯、项目等方面信息,为去非洲投资与经营的企业提供项目信息,帮助进行项目论证,协作项目实施,提高对非项目成效。进一步探索和推广成功经验,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对非投资方式,优化对非经营模式,以求取得好的投资与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