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出品的人偶剧《小红军长征记》(下简称“小红军”)日前正式完成制作,不久后将登陆央视。近日,老红军代表苏力与“小红军”的主创人员带着作品在上海电影学院亮相。不少业内人士在看完该片后,赞誉该片是“儿童红色经典大片”。
不少观众认为,《小红军长征记》的一个新意体现在拍摄手法上。据悉,这里的“小红军”其实都是“布袋木偶”。“布袋木偶”是位列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形式。其手部和腿部用布缝制而成,形似布袋。表演时主要用手指活动来操作,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而此次“小红军”的拍摄将布袋木偶与电视剧结合起来,使得这部红色经典题材作品,有教育意义但不刻板,还显得非常有趣。另外,这样的形式也拓展了“布袋木偶”的表现空间,为保护和发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一次探索。
“小红军”的另一个“新”体现在拍摄角度上。以往长征题材的作品,多以成人故事为主,孩子只是其中的配角。但“小红军”以花娃、罗妹子、六儿等孩子为主角,讲述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三大主力会师等重大事件,缩短了70年前红军长征的历史与现代青少年间的时空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写好剧本,该剧作者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实地采风,行程18000多公里,采访了14位当年的“小红军”以及党史专家。而剧中小红军人物的名字,大都取自瑞金、遵义、四川等地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旨在纪念逝去的红军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