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帮助救残,助人为乐是高贵的行为,穆圣在为圣前和为圣后就十分热心于帮助社人的弱者。
伊斯兰在强调信仰和礼拜的同时,还强调为人类服务。穆圣曾说过人类是一个大家庭,善待这个大家庭的人就是真主最喜爱的人,伊斯兰主张诚信真主和服务人类。一个既诚信真主又服务人类的人就能得到真主的赐福和喜爱。《古兰经》说:“你们把自己的脸转向东方和西方都不是正义,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2:111)《古兰经》进一步说:“他怎么不超越山径呢?你怎能知道越越山径是什么事?是释放奴隶,或在饥荒日赈济亲戚、孤儿或困穷的贫民。”(90:11-16)《古兰经》的这些教诲牢牢铭记在早期穆斯林的心中。有一次,一个穷人来到穆圣跟前求食,当时穆圣屋中什么食物也没有,于是穆圣就问他的圣门弟子:“你们中谁能代表我今晚招待这位客人?”一位弟子说:“使者啊!我愿意代表您招待这位客人。”他把这位穷苦人带回家中,对妻子说:“他是使者的客人,我们一定要尽好好地款待他。”妻子悄悄地告诉他,家中除了少量食物只够孩子吃的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丈夫就说:“孩子就不要吃了,让他们早点睡觉。我和客人坐在一起吃饭。当我们开始用餐,你就把灯熄灭,这样,客人就不会发现了,我没有分享桌上的食物了。”这顿饭就按照上述安排圆满地吃过了,而全家人包括孩子在内一直饿着,这样,终于使客人吃饱了,这种事例在当今的物化社会中几乎是很难找到的。
由于伊斯兰的这些教诲根深蒂固地种植在早期的穆斯林心中,人人都把服务社会,救济穷人看作自己的责任,他们总是要和穷人或饥汉一起分享食物时才用餐。例如,欧默尔吃饭时,如无贫苦人在一起,他就不会进食。因此,一些贫苦人就坐在清真寺和欧默尔家的路边。当拜后欧默尔回家时,他就会带上一个贫苦人和他一起回家吃饭。 我们都知道穆圣的大部分弟子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心灵和门户总是面向贫困者开放的。他们在招待贫困者进食时感到幸福,他们是受到了《古兰经》的激发。《古兰经》说:“他们为喜爱真主而赈济贫民、孤儿、俘虏。‘ 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76:8-9)
穆圣曾宣布,社会服务具有同圣战一样的重大意义。他说,那些为寡妇和穷人而工作的社会事业者,就好比是为真主事业而奋斗的战士。穆圣还进一步说明,即使你只施舍一枚枣子,这也是善行,安将使你与火狱脱离。
穆圣指导他的随从者从事各种各样的善举。他说:“谁清除了一个信士的忧虑,真主将在审判日清除他的一份忧虑。谁减轻了贫苦人的困难,真主将会在今世和后世减轻他的困难。谁向穆斯林提供保障,真主将会在今世和后世使他得到保障。只要一个人在帮助他的穆民弟兄,真主就会帮助这个人。在穆圣的训导鼓舞下,穆斯林们进一步加强了为贫困人群的服务。
欧默尔是伊斯兰教的第二任海里发,他在一次夜巡时,发现一块空地上搭起了一个帐篷,一个男子坐在帐外,而帐篷内却不断传出呻吟声。欧默尔就询问那个男子的行踪和存在什么因难。那人说:“我从沙漠来到这里想从海里发那里得到帮助,因为我的妻子正在临产。”欧默尔听后,立即赶回家,叫他的妻子带上食物和接产时必要的用品。随后,欧默尔的妻子走进帐篷,而欧默尔自己在帐篷外生了火并亲自烧饭给客人吃。过了一会儿,欧默尔的妻子走出帐篷说:“欧默尔恭喜你的朋友生了个儿子。”
当客人知道服务者的身份后,感到十分窘迫。欧默尔安慰他说:“一切都好了,你不必担心了。”
穆圣的子弟们如此热心地为寡妇、奴隶和贫困人服务,以至于在这方面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竟赛。例如,在麦地那郊外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身边没有照应她的人。当欧默尔得知这位老妇人的孤寡情况后,他就规定自己每天一大早要到老妇那里去,为她做好一切必须做的事,使老妇人能得到安慰。
几天以后,欧默尔发现有人在他之前做了。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欧默尔想找到那位先行善举的善人。于是第二天,他就去得比往常更早一些时候,结果,他愉快地发现每天先他为老妇人服务的善人正是艾布·伯克尔,他对此事的猜想也得到了证实。
上述关于行善和服务社会的教诲和传统必须由穆斯林个人和团体继续遵循。这既是今世和平的道路,也是后世通往天堂的道路。我们必须牢记,凡是在慈善事业中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去做好它。
阿布·胡拉雷是穆圣的一个弟子,他曾经说,有一个人来到穆圣跟前询问行善得到的最佳回赐是什么?穆圣说:“当你身心健康时,你想行善举,当你受到诱惑时,你想储藏财物,当你害怕贫穷时,你希望成为富翁,而当一个人濒临死亡边缘时,他就想说,这些财物应该遗留给某些人、某些人。事实上,所有这些财宝和东西,都将成为别人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