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遵循基层建设规律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遵循基层建设规律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09-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其变化发展都是有内在规律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真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从农村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出发。观察分析一些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人们群众满意程度不高的情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工作上存在随意性、效果上没有显著性,违背了农村建设的内在规律而造成的。当前,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重点解决好的课题。
       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力戒急于求成的倾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但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对这一规律认识不足,遵循不好。不顾各地农村建设的客观事实和现状,凭拍脑袋想当然作决策、抓建设。制定建设目标追求高、帮助后进赶队追求快、总结典型经验追求全,企盼抓工作、搞建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想一口吃成“胖子”、一天上一个台阶,不愿意下真功夫、慢功夫、实功夫、细功夫、苦功夫、长功夫,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吃尽苦头。这种功利主义的倾向,说到底其实是世界观问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和世界观改造,自觉克服“报刊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和“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有怨言,就怕领导有批评”以及注重形式、忽视实效、出政绩升迁有望等等名利思想,认真解决“为谁当官,怎样当官,如何工作”的问题,把“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领导满意,不如老百姓的满意”作为工作追求,始终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如何真正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上;要认真履行职责,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下点滴入土之功,收日积月累之效。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遵循内外因变化的规律,力戒唱“独角戏”的倾向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自身建是主体、是内因,是建设发展的根据,是起主要作用的;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配合性、开拓性、事业心、责任感如何,直接关系到建设的成败。省、市、县等领导机关指导帮助建是外因,只是起辅助作用的,而且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是有些领导机关摆不正自身的位置,总是“越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喜欢反客为主、乐于越俎代庖、习惯于当“保姆”, “配角”充当“主角”,大包大揽,唱“独角戏”,“帮建”变成了“绑建”,使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离开“拐棍”就不会走路、走不稳路,领导工作组前边走,问题事故就往外冒。这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光有各级党委、政府机关的积极性不行,必须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和乡(镇)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两个积极性,而且乡(镇)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这个“主角”的积极性更为重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必须树立依靠乡(镇)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建设农村的的观念,强根固本,把指导帮助的重点放在提高乡(镇)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自身建设能力上。要把功夫下在配齐配强乡(镇)、村的领导班子上,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党支部书记、村长,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定时限、教方法、明要求、严督促,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摔打、提高、成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白人、引路人、指挥员、战斗员、实干家;同时对困扰乡(镇)村的老大难问题和乡(镇)村无力解决的问题要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不要置之不理,积重难返。这样才能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遵循基础年年打的规律,力戒一劳永逸的倾向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基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坚持每年都从基本环节抓起,立足实际,打牢基础。如果不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不注重在改善农村交通、用电、饮水、通讯、卫生、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经常性、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上花力气,而是习惯于运动式、突击式的工作方法,幻想抓一两个回合管全程、管永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势必在经常性工作的不经常中削弱基础、动摇根基,常常是一边出经验,一边出问题,上边挂了号,底下冒了泡,图虚名而招实祸,得不偿失。经验证明,打基础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窍门可寻,非立足平时常抓不懈不可。换言之,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真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缺一项都不行;要始终如一地抓,抓抓停停、时紧时松也不行。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遵循突破重点的规律,力戒一线平推的倾向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干工作、搞建设要善于抓住“牛鼻子”、扫除“拦路虎”,也就是说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抓重点带一般是辩证唯物主义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要运用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遵循重点突破的规律,选准突破口,找准“瓶颈”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有的地方常常是不分主次,平均用力,想抓啥就抓啥,碰到啥抓啥,上边强调啥抓啥,整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忙碌碌,成效不大,这是乱忙,也是忙乱。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要清楚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是重点,重点现在在哪里。各级党委、政府对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要通盘筹划,抓什么、重点抓什么、怎么抓、抓成什么样,心中要有数。就一个时期、一个阶段而言,也要特别突出一、两项重点工作,解决一、两项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例如饮水工程、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帮助农民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招商引资等等,始终形成工作主线。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重点工作重点抓。党委要当好总调度,首长牵头,机关合成,把主要精力、人力、财力、物力向重点工作倾斜,全力以赴,抓出成效。重点工作有了质量,就会辐射、影响和带动其他工作的落实,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强劲势头。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