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南部大城市卡拉奇,由于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每年的斋月期间,许多在市中心工作或上班的人,无法及时赶路回家同家人共享开斋饭,因此逐渐形成了下班先开斋,吃饭后再回家,避免了交通堵车高峰期。 多少年来,就这样自然形成一条街,是市中心布恩斯大道(Burns Road)的中间路段。
这个习惯起始于1970年代,当时的巴基斯坦现代化经济规模开始形成,办公大楼和大商场斋月期间也必须正常上班,工作单位﹑公司办公楼或私营商店位于市内的老板和职工们就有了这个需要。 当时有些慈善组织﹑本街的店家和个人,看到这些上班族斋月里来不及赶回家吃饭,就在路边设立免费用餐摊位,供应一些简单的餐饮,如面包﹑蜜枣﹑水果﹑肉汤﹑茶水或咖啡。
阿布杜拉赫曼是当街居住的老居民,他对记者说﹕“这里没有人组织,是成年累月自然形成的开斋饭一条街。” 他说,比较清楚地表现出来,是在十二年前,在当时市中心上班的人无法回家就餐,都到这里来开斋。 俗话说“需要是发明之母”,越来越多的热心人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斋月里每天下午到这里来设摊位,布置各种开斋饮食,等候那些下班的人。 从1995年开始,这条免费开斋饭大街美名远扬,越来越兴旺,成为卡拉奇市内的一大景色。 现在有了一个自发的组织,主要成员是当街居住的老人,他们认真负责地干起来,进行管理和保持清洁卫生,这个组织实行民主制度,现任的民选会长是哈基姆斯皮克瓦拉,他负责全面管理和组织工作。
这个组织向各处募捐,以这条街道的商店和居民为主,然后雇人建立大厨房,集体准备每天餐饮,另外安排义工设立摊位,招待客人。 记者问,是否有时感到经费不足,难以维持这个局面。 会长哈基姆说﹕“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 人们对这个好事特别慷慨,募捐很容易,我们的账目有富裕。”
今年,巴基斯坦的斋月从9月14日星期五开始,这是巴基斯坦最高望月理事会的决议。 只有西北省的部份地区,那里的人传统跟随沙特阿拉伯的斋月规则,在9月13日进入斋月。 在这条街上固定用餐的人有五百多人,其中有游手好闲者﹑乞丐和吸毒者。 会长说,对这些人从来不歧视,任他们自由享用,甚至看着他们把多余的饭食拿走,也从来不阻止他们或责怪他们。 他说﹕“这是慈善事业,要做到真心慈善。 斋月是真主仁慈的月份,真主的仁慈宏大无边,我们就不能对穷苦人多计较什么。” 绝大多数在这里开斋的人,都是在市中心工作的职工,也有附近穷苦家庭,和那些少数依靠乞讨维生的穷苦人。
布恩斯大道斋月免费开斋饭一条街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许多其他地方也逐渐形成了同样的街景,例如卡拉奇城东和城西,一些交通拥挤的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路边开斋饭免费招待。
也有些地方,不是全街道设立摊位,而是在车辆交通繁忙的地段,有几家商店,斋月期间改为免费开斋饭点,招待过往的赶路人。 现在,在全市有了许多这样的方便条件,工作地点与住家距离远的人,可以选择就近的地方先用餐,然后轻松地回家,家里的人也都放心,同时也减缓了傍晚交通塞车的拥挤和交通事故。
这个习惯从卡拉奇开创以来,形成了斋月里的美谈,也是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习惯,逐渐在其他城市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