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之围龙屋游记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优惠信息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客家文化之围龙屋游记

来源:路客网 时间:2007-09-2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中途偶遇:散落在山野间的围龙屋

        周六,早上八点,出发。立秋后的阳光少了份三伏天的躁热,温煦了许多,但太阳似乎还未完全睁开惺忪睡眼,无力穿透城市上空的那层尘雾。广州的天空似乎一直这样灰蒙蒙的,但并没影响我们前往梅州的兴致与激情。

        车子很快就驶出了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们顿时挺直腰杆,坐正身子,两眼圆睁,为眼前满目绿色一阵欢呼欣喜。澄澈的天空是那么纯净、高远,朵朵白云,让郁郁葱葱的山多了份诗意,而这条山野间逶迤的高速公路,则像一条通往天宫的仙道,将我们带向那心灵的归宿。

        我们一路欢歌笑语,忽然一个陡刹车,我们正想臭骂司机五阿哥,没想到一幅逼真的“山水画”将我们震住了。

        一栋风格独具的半圆形建筑,坐北朝南,前低后高,依山而建。建筑的后面是一个碉堡楼,正门的前面是一块空地,紧挨着是一片半圆的水塘,与整个建筑正好构成一个圆。门前,一个老人倚门向远处望着,一条狗在悠闲地度着步,为这片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灰瓦白墙增添了一丝乡土情趣。山野间,半山坡,老人,狗,古朴典雅的围龙屋,寂静安详,恍若世外桃源,令我们这些久居樊笼的城中人,耳目一新,可惜我们已属高速公路违章停车,不能久留。围龙屋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半路偶遇这样的客家民居,想必梅州不远了吧。不知那围龙屋里有着怎样神秘的故事呢?是否也有着《围屋里的女人》那样曲折坎坷的心酸历程?围龙屋又有着怎样精巧的结构布局呢?

二、相约万秋楼,体验客家风

        带着对围龙屋的好奇与向往,很快,一块“梅州,欢迎您”的牌子映入眼帘。“噢,终于到了!”希伟雀跃得像个孩子,“已是正午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先解决肚子的问题啊?”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大约一点,我们来到在当地享有盛誉的“万秋楼”。当车驶进一片空地,停在一个院落的围墙边时,我们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呢。没有都市饮食店的嘈杂,没有咨客小姐亮着招牌式的微笑立马迎过来,但正门前贴着的一幅鲜红的对联,一对高挂的红灯笼,以及门口一架破旧古老的水车,让我们仿佛回到了温馨的家。迈进门槛,一块枣红色的高大屏风,像少女的面纱,令人不禁遐想后面是怎样一幅靓丽的容颜呢?

        掀开“面纱”,是一座高大的钟楼,厚实的墙体,花岗石圆柱,石柱、门窗和屋檐上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图案。正当我疑惑这个有点西化的建筑,何以见我们中途所遇的那种半圆形的客家民居时,我们已从高大的钟楼进入下厅、中厅、上厅,直贯围龙屋,一排弧形的房子像一把展开的纸扇,横亘在我们眼前。整个围龙屋采用了大小五个天井采光通风,精致的回廊可使人避开日晒雨淋达到屋内的任何一个房间。各个厅堂室内都时清一色的红木家具,豪华的灯饰,洁白的瓷盆,奇形怪状的“哈哈镜”,还有悬挂在走廊两侧的客家童谣,“一一一,松树尾上一管笔,两两两,两子亲家打巴掌,三三三,脱去棉袄换单衫,四四四,两子亲家打斗趣……”

        据说,万秋楼是最年轻的围龙屋,它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旅马来西亚华侨夏万秋所建的住宅,经过一系列的变更,后由台湾人士龙振水先生和陈秀锦女士买下此楼,经过修建整合,变成了今天中西合璧式的万秋楼。万秋楼集西方歌德式建筑与客家围龙屋风格于一体,既有西式的尖屋顶大钟楼,又有中式客家围龙屋,现在用来作茶客们品茶论谈,旅客们旅游休憩,游客们观光游玩之地。

        正当我和冰冰像个乐不思蜀的孩子,在回廊里穿梭时,五阿哥叫开饭了。不知何时,五阿哥已点了一桌荤素搭配得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风味酿豆腐”真不愧是本地泉水所酿,清新,爽口,还有一丝甘甜呢,夹一口“上汤艾叶”,仿佛钻进了山野间闻到了野菜的清香,有点像筒薅的味道,但比筒薅更具野味。最最受欢迎的还是“梅菜扣肉”。尝过很多次“梅菜扣肉”,一直以为扣肉下面铺垫的是干豆荚,今天总算一睹其真面容。嫩而不肥,香而不腻的扣肉,下面则是真正的晒干了的梅菜,经过扣肉的浸染,梅菜韧而不硬,滑而不油,很有嚼劲。吃一块扣肉,咀一口梅菜,平时从不沾肥肉的我竟也一下子吃了两三块。据这里的大厨介绍,别看这么简单的梅菜扣肉,可要经过“蒸、炸、煎、蒸”四道繁琐的工序哦。

三、游叶帅故居,感伟人豪情

        吃饱喝足后,该找住的地方了。既然是自驾游,一定要找个舒适的酒店,但也不能太贵。五阿哥掌握着方向盘,我们三个则像电子扫描仪一样,睁大眼睛四处搜寻着。忽然,冰冰一声大叫,指着她所靠的左边车窗,念道“――本地及国内长途话费全免”。“这可是在其他酒店难得的慷慨哦,就这个柏丽酒店定了。”老大五阿哥自作主张,已将车头调转至“柏丽”了。呵呵,今晚可以跟远在江城的老妈煲电话粥了。走进房间感觉很好,一股阳光的香味从窗外淡淡飘来。放下行礼,已快三点了。

        经过半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位于梅县雁洋镇虎形村的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故居及纪念馆。

        叶帅(1898——1986)故居依山面湖而建,山虽不高,但树木葱笼,绿荫蔽日;湖虽不大,却满池荷花,一水芬芳。

        故居虽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却依然风貌完好,泥砖砌筑,木制门窗,坐东朝西偏南,属粤东地区简易客家围屋,共有15个房间,其中4间为叶帅家所有,其余为叶帅的几个伯父所有。右侧第一间是厨房,第二间为叶帅父母亲的卧室,墙上悬挂着叶帅双亲的遗像。左侧后角二间分别是叶帅少年时代的卧室及书房,室内陈设简朴,散发着木头的陈旧气息,那些叶帅曾经使用过的木床、木桌、木椅仍旧保留如初,令人仿佛看见少年时的叶帅在此捧着古书温习功课的情景,不禁遐思,年少的叶帅在这样一个封闭的虎形山下是怎样受到民主气息的感染而走出大山,走向民族解放的浪潮,成为一位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的儒雅元帅?信步庭院,禁不住令人感慨系之……

        从第一次长征时,叶剑英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发现张国涛另立中央的图谋,果断的告诉毛泽东并让毛得以突围,到1976年在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他又以睿智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缕缕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倘若没有他,也许中国历史要改写。难怪毛泽东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来赞誉叶剑英,确是再恰当不过了。

        与故居融为一体的是左侧的“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分上下两层,有四大展厅,珍藏着有关叶帅的历史文物、照片、墨迹、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叶帅从走出大山参加革命到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种种贡献和生平纪事。纪念馆门前左前方矗立着一尊2米高的叶帅坐姿铜像,老人家凝目远方,若有所思……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