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人物】阿卜杜拉二世:国王。系前国王侯赛因长子。1962年1月30日生于安曼。1999年1月25日被立为王储。同年2月7日继位国王,6月9日加冕。先后在英国圣赫斯特军事学院、牛津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英国步兵学校、英国指挥参谋学院学习军事和国际政治。自1981年起一直在约军队中任职。1993年任约特种部队司令,1994晋升为准将。1996年后,任约特别行动部队司令兼特种部队司令。1998年5月晋升为少将。爱好赛车和水上运动,曾获约全国汽车赛冠军。阿曾七次访华(1981年7月、1982年12月、1993年12月、1999年12月、2002年1月、2004年7月、2005年12月,前三次作为王子),已婚,有2子2女。
马鲁夫•巴希特:首相兼国防大臣,1947年生。曾获约旦大学公共管理和政治学学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加入约旦武装力量,曾主管约军学习、发展、采购和人事等方面事务,退役后任穆塔大学主管军事事务的副校长、政治学教授。曾出任约旦驻土耳其和以色列大使。共获得过14枚约旦奖章。
【经济】 约旦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资源较贫乏,可耕地少,依赖进口。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为侨汇、外援和旅游。阿卜杜拉二世国王执政后,把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其施政重点,不断深化经济改革,约经济状况有所好转。1999年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约继续推进私有化、贸易自由化政策,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寻求外援和减免债务。
主要经济数据 (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143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6.2%
通货膨胀率:6.3%
失业率:14.3%
货币名称:约旦第纳尔
1第纳尔=100皮阿斯特(Piastre)
=1000费尔斯(Fils)。
汇率:1美元=0.709约旦第纳尔
【资源】主要有磷酸盐、钾盐、铜、锰和油页岩和少量天然气。磷酸盐储量约20亿吨。死海海水可提炼钾盐,储量达40亿吨。油页岩储量400亿吨,但商业开采价值低。
【工业】多属轻工业和小型加工工业,主要有采矿、炼油、食品加工、玻璃、纺织、塑料制品、卷烟、皮革、制鞋、造纸等。有5个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磷酸盐、钾盐、炼油、水泥、化肥)。磷酸盐年产量450万吨,年出口435万吨。钾盐年产量183万吨,大部分供外销。化肥年产量583万吨,水泥年产量195万吨,炼油年产量25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3000万立方英尺。现有劳动力109万人,外籍劳工25.4万人,工业、采矿业的从业人员约16.5万人。
【农业】农业不发达,农业人口11.04万,约占劳动力的12%。可耕地面积约90万公顷,已耕地面积仅50万公顷,多集中在约旦河谷。可耕地中7%为水浇地,全部私人经营。水资源缺乏是约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蔬菜、水果、橄榄等。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粮食(3/4)和肉类主要依靠进口。
【旅游业】旅游业是约旦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又是主要外汇来源之一。海湾危机后,约旅游业曾受到沉重打击。约以媾和后,旅游业收入大幅度增长。2006年游客660万人次,收入16亿美元,占GDP的10%多,较去年增长14%。旅行社431家,旅馆468家,房间20827个,床位40480张。游客主要来自海湾、欧洲和美国等国家。主要旅游景点有安曼、死海、杰拉什、佩特拉、杰隆古堡、亚喀巴等。
【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已基本建成沟通全国城乡的公路网,国际公路网与伊拉克、叙利亚、沙特、以色列等国相通。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全长730公里,客运量3.13万人次,货运量378.95万吨。
公路:总长8000公里;有汽车约32•15万辆。年运输量达900多万吨。
海运:位于约旦南部、红海北部的亚喀巴港是约旦唯一港口和进出口贸易集散中心,拥有集装箱码头和散装码头,22个深水泊位,有固定航线29条,通往除西非海岸及南美西部海岸的200多个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可达2200万吨。
空运:约旦皇家航空公司拥有各种飞机35架,国际航线50条。主要机场有:安曼阿丽娅王后国际机场、安曼民用机场(马尔卡机场)、亚喀巴国际机场。其中阿丽娅王后国际机场的年客运量达250万人次,货运量约5万吨。
【财政金融】约旦经济易受地区形势影响。海湾战争中,30多万长期居住在海湾国家的约旦和巴勒斯坦侨民回国,带回大量外汇,使约黄金、外汇储备增加。但战后侨汇锐减。2006年,约政府各项收入44.64亿美元,各类支出55.18亿美元,外债73.16亿美元,占GDP51.2%。
【对外贸易】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进口粮食、肉类、纺织品、交通和工业器材;主要出口磷酸盐、钾盐、化肥、蔬菜、水果。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德国、中国、沙特等。据约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约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6.04亿美元。其中进口114.47亿美元,主要进口国为沙特、中国、德国和埃及;出口51.67亿美元,主要出口国为美国、伊拉克、印度和沙特。
【外国投资】约旦政府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制订和完善投资法规,积极吸引外资,尤其鼓励外商在约旦工业区投资办厂。2006年,外国在约直接投资为27亿美元。
【外国援助】外援是约经济主要来源之一。海湾战争前,约外援主要来自美等西方国家以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在海湾危机中,约采取同情伊拉克的立场,致使主要援助国中断了对约援助,约经济形势恶化。后约逐渐调整对伊政策,改善与美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主要援助国恢复了对约援助。约以媾和后,美对约援助大幅增加。2003年由于美、伊战争,国际社会向约提供了高达19亿美元的贷、赠款。2004年、2005年分别为8亿美元、6.4304亿美元。2006年外援总额为4.29亿美元。
【人民生活】约旦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全国目前共有98家医院,10079张病床,其中,卫生部下属医院29家,病床3638个,另有368所医疗中心和56家私人诊所。各类专科医生2500名。全国共有17家药厂,药房1533家。全国98%的儿童都接种白喉、破伤风、麻疹、结核病等多种疫苗。约对政府职工和军人及家属实行免费医疗制度,对企业职工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政府工作人员根据职业不同,每月可领取交通、出差、服装、住房、家庭人口、物价等各种补贴。约旦人普遍拥有小汽车等。约人均寿命为71.5岁。
【军事】 1906年建军,6月10日为建军节。军队以伊斯兰教义为指导思想,以“笃信真主,忠君报国”为宗旨。国王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63年5月,约旦皇家特种部队成立。1976年9月,约旦开始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服役期为两年。1982年7月,侯赛因国王宣布成立人民军,凡在高中和高校就读的男女学生,以及16至55岁的男性公民均应参加。约正规军总兵力约9.86万人,其中陆军9万人、空军8000人、海军600人。预备役3.5万人,人民军20余万人,公安部队1.2万人。
【教育】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公民从小学到高中享受免费教育。高等教育前分为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基础教育为10年一贯制;高中教育是建立在一般文化基础上的非义务性专业学习,学制为两年。全国有各类学校5348所(2004年),教师近5.9万人(2006年),学生153万人(2004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5%。有8所公立大学:约旦大学、雅尔穆克大学、约旦科技大学、哈希姆大学、穆塔大学、艾勒•贝塔大学、侯赛因大学、拜勒加应用大学,另有12所私立大学,在校生70546名,其中包括7914名外国留学生。另有52所社区学院(相当于中专),有学生22471名。全国有学士20万名,硕士1.8万名,博士8千名。教育经费约为2.11亿约旦第纳尔,全国文盲率约为8.7%(2005年)。约在全国设立了114个知识站(knowledge station),向13万居民提供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教育。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宪章报》,阿文日报,日发行量9万份左右;《言论报》,阿文日报,日发行量10万份左右;《市场报》,阿文日报;《今日阿拉伯人》,阿文日报;《约旦时报》,英文日报,日发行量7000份;《星报》,英文周报。2006年7月,约内阁通过《媒体和出版法》,不再允许逮捕或监禁犯有与其职业相关的罪行的记者。
佩特拉通讯社:官方通讯社,1969年成立。每天用阿、英文发稿,在贝鲁特设有分社,在开罗、大马士革、波恩、巴黎、哥本哈根、纽约有兼职记者。1995年起通过卫星向除南非、南美以外的世界各地发送阿、英文消息。
约旦广播电台与电视台均系官方机构,1985年9月,电台同电视台合并,成立广播电视总局。约旦广播电台,1959年创建。约旦电视台,1968年建立,设有彩色电视系统,1972年起通过卫星转播世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