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昨天11时47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了关键的“太空刹车”动作。卫星已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昨天11时1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地面测控系统,向沿着地月转移轨道高速飞行的嫦娥一号发出指令,卫星发动机准时点火,工作22分钟后,正常关机。随后,北京飞控中心对各项测量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为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嫦娥一号”在太空“刹车”必须按照预定的时间、速度抵达预定的近月点,然后实施准确的制动控制,否则卫星将会与月球擦肩而过,或者撞上月球,或者增加后续轨道调整的难度。因此,第一次近月制动的时机非常宝贵,是整个卫星奔月飞行中最关键的一个控制点。
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昨天在记者会上说,制动成功后,“嫦娥一号”进入周期为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标志着“嫦娥一号”成为一颗绕月卫星。
裴照宇介绍说,目前“嫦娥一号”卫星各系统状态正常,将于今天11时左右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将轨道调整为近月点200公里,远月点1700公里,周期为3.5小时的轨道;明天8时左右进行第三次近月制动,将轨道调整为周期为127分钟,高度为2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届时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指挥龙江说,“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之后,还有三个环节需要重点关注:首先,卫星要达到目标轨道,还要进行两次近月制动;第二,卫星为了保持足够的能源能够绕月飞行,卫星的太阳翼要对日进行定向;为了将科学仪器探测出的数据传回地球,卫星上的定向天线要实现对地球的定向;第三,卫星实现绕月飞行之后,由于已经环月飞行,因为月球的环境影响,卫星上的一些分系统,如热控、供电等相关的工作模式还需要调整。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在记者会上说,控制中心准备了32份技术实施方案,80多万文字,编制了长达102万行的测控应用软件,并经过了第三方测试,以确保“嫦娥一号”整个飞行控制软件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