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疯狂的房地产在政策和市场效应下,似乎出现了刹车迹象。在市场方面,受房贷新政影响,北京等城市的房屋成交量出现下降;在政策层面,土地政策正在落实中,有媒体报道说最大“地主”碧桂园(查看地图)6300亩土地遭查;而更重要的是,房企A股再融资被踩了“点刹”,再融资竞赛有降温迹象。自去年6月央行“121号文件”出台以来,管理层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有关部门则分别从信贷、资本金以及土地和规划等方面多管齐下,以控制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
问题是,在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多重政策落实的环境下,购房者当然都对未来的预期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影响,但政策是否真能实施下去呢?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流动性过剩不变的情况下,疯狂的房产列车真能刹得住车吗?
大众评判台
向海蓝:刹不住车
房地产行业的疯狂是刹不住车的。房地产至今仍是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性相当强。并且人民币还在升值,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一直得不到缓解。想要刹车,很难。
林永泉:刹车力度很难把握
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列车,相当一部分动力来自于房地产业,地方经济更是如此。能刹车固然好,也非常有必要,但力度非常难把握。
曹中铭:双管齐下
房贷新政、违规上的查处以及资本市场上采取的相关措施,如同隔靴搔痒,仅仅只能减缓房价上涨的趋势而已。打蛇要打七寸,抑制房地产的疯狂,一方面是各地应该大量上市经济适用房,另一方面要强力整肃地方政府在土地问题上的利益冲动。
郝彬彬:紧缩不等于刹车
土地和资金是房产的两大命脉,断其一支便控制了房地产的速度。目前的手段有紧缩的迹象,并不是刹车,其能不能发挥效果取决于各方利益的协调。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会长期偏离大环境、大趋势,楼市已经比较严重偏离了和谐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其必将得到纠正。
励俊:政策应该更严厉
目前的政策仍然是比较温和的,主要方向是解决囤地和控制贷款发放。面对老百姓殷切“把房价降下来”的希望,我觉得政府有必要严惩一些个别顶风囤地、炒房的企业,让疯狂的市场降降温。
楼市的涨幅会趋于稳定
我觉得房地产市场是比较大的产业,必然有它自己的规律。其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有些不尽如人意或是有些需要优化的地方,但是不能因此说房地产业就是个疯狂的产业。我相信具体的配套政策肯定会对房地产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且和去年的观望期还不太一样。去年观望之后,隔了一段时间后面又续新高,但今年的观望我觉得是政策真正发挥效果前的一种观望。所以我相信整个调控的步骤或者点子,或者对房价调控目标的重新界定和调整都已经逐步落实到位了。我相信整个楼市的涨幅将会趋于稳定。
在金融政策体系来说,一方面是出于对整体金融风险的考虑,出台了包括信贷等政策,这都是整体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有的金融调控政策还不仅仅是针对房地产业。而土地政策方面,我相信在适度从紧的情况下,还会维持有保有压的状态,对保障性用地和住宅用地还是有一些倾向性的保护的,使得有效供给逐步加大。
要控制房地产市场持续的热度,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房价的涨幅跟GDP的增幅是否匹配,另外就是整体房价跟人民收入的增长是否匹配,如果房价涨幅跟这个收入是匹配的,那么就算它涨幅较大也是健康的。关键是一个匹配的问题。所以说涨幅的整体趋缓也应该是各地政府调控的主要目标。我也相信目前的政策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过热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但是政策发挥效果需要时间,至少半年以上吧。而现在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的下降也是对市场调控的一个积极反映,总之都是要防止过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