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注》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古兰经注》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11-1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古兰经注是对《古兰经》原文颁降的背景以及读法、语法、修辞、词汇和有关教义、律例、历史事件、寓言、故事等内容分别进行解释的著述(包括口头解释)的通称。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及其门弟子时代,一般用“塔维勒”(意为解释)一词表示这个概念,后来由于解释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专门从事解释《古兰经》的独立宗教学科,并以“太弗细尔”(意为阐明)一词作为这种解释的专称,沿用至今。   

  《古兰经》原是纯粹的阿拉伯语,阿拉伯人一般都能听懂。但由于当时阿拉伯民族文化比较落后,《古兰经》言简意赅,有些经文又比较隐晦,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教规只作了原则性的概述,所以当时能听懂或经教读而会诵读的人,对其内容不一定完全理解。因此,穆罕默德在世时,就已经出现对同一经文有不同的读法和不同的理解而需要进行解释的情况;但穆斯林相信《古兰经》是安拉的启示,唯有先知穆罕默德才有解释的权力,别人不能随意解释。   

  口头经注  穆罕默德逝世后,随着哈里发国家的建立及其向外扩张,伊斯兰教遂传播到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波斯人、叙利亚人、埃及人、犹太人和柏柏尔人相继信奉伊斯兰教。当时《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经典,是宣传伊斯兰教的唯一根据,无论是对新征服地区进行传教,或是被征服地区人民接受和了解伊斯兰教,都必须学习和研究{古兰经》。哈里发本人及派到各地的传教师多是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弟子,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宗教知识和阿拉伯诗歌、谚语、典故等,向人们宣讲经文的涵义、颁降的背景及教法的规定,从而出现了早期的口头经注。但从事这一工作,并能取信于人的为数不多。在穆罕默德门弟子中能解释《古兰经》的有阿里、伊本·阿巴斯、伊本·马斯欧德、伍板义等人。   

  在穆罕默德门弟子之后,各地从事《古兰经》讲解的多是门弟子的学生或追随者,称为再传弟子。其中较著名的,在麦加有仪克雷玛、穆贾希德、伊本·朱拜尔等;在麦地那有栽德·本·艾斯兰、艾卜·阿利亚等;在伊拉克有马斯茹格·本·阿吉丹、格塔岱·伊本·迪阿玛以及哈桑·巴斯里等。他们继承穆罕默德及其主要门弟子的宗教知识,包括对《古兰经》内容的解释和伊斯兰教诞生前后的诗歌、谚语,并按自己的理解和读经体会向人们宣讲教义‘解释《古兰经》。当时也多是口头传授,而且只限于对经文个别词句或某个问题或某段经文背景的零散说明,还没有形成对全部《古兰经》的系统注解。但注解的范围已比过去有所扩大。   

  经注的发展  后来,各家各派将穆罕默德及其门弟子对《古兰经》的直接解释和间接的说明编入各派自己的“圣训集录”,立“古兰经注解”专章。另一解释《古兰经》的材料来源是“有经人”(犹太  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宗教传说。在《古兰经》中,有不少经文是驳斥  当时“有经人”的言行及其教义的,还有些经文则与他们的说法相  近。例如关于创世说、生命的奥秘、古代先知的故事等。于是,有人  就借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有关传说解释《古兰经》。后来,“有经  人”中的一些知识分子改信伊斯兰教,以色列的某些传说便被引入  伊斯兰教和《古兰经》注解中来。伍麦耶王朝时期,提倡说书讲故  事,以及后来把《讨拉》译成阿拉伯文,出现了用引日约》内容解释  《古兰经》的趋势。什叶派和苏非主义者为了深化《古兰经》内容的  研究,也汲取了基督教的某些思想,这就使以色列民族的民间传说  和宗教思想涂上了伊斯兰教的色彩,在伊斯兰社会和文化领域内  广泛流传。这种来源于“有经人”的材料被称为“以色列传说”。尽  管不少伊斯兰学者对引用这些传说采取慎重甚至批判的态度,但  这种传说对丰富《古兰经》注解的内容起了一定作用,   

  从8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历1世纪末)开始,随着阿拉伯哈  里发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学术领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哈里  发国家奉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化的政策,推动了《古兰经》和宗教学  的研究;而对《古兰经》的研究又促使阿拉伯语文的研究和语法学、  修辞学、字典学的出现。《古兰经》中的词句结构是衡量这些学科语  言规范的标准。这个时期,以《古兰经》故事传说和穆罕默德战功为  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和以《古兰经》中的律例规定为主题的教法  研究,还有以《古兰经》中关于安拉、末日、后世等内容为基础的凯  拉姆学研究也大大地发展起来,并出现许多专著。9世纪,随着天  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更为《古兰经》的注解  提供了新的内容。与此同时,由于伊斯兰教内部分裂日益加深,各  种教派、学派思想体系的相继建立和发展,注解《古兰经》也成为宣  扬本派主张反对异己学说的一种方式。这些教派围绕着哈里发问  题、自由与命定问题、理智和圣训矛盾问题、“《古兰经》被造”问题  等,各按自己的观点注释《古兰经》。   

  伊斯兰教学者们在搜集和整理前人遗留下的传闻材料的同  时,还吸收其他学科的有关成果,对《古兰经》进行全面注解并对其中有些经文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使《古兰经》的注解从早期零散、个别的口头解释发展为系统的全面研究和注解,以至成为一门独立的宗教学科,并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经注学家。他们编写了许多具有教派、学派特点的古兰经注解著作。这些经注的内容因人而异,有的侧重于语法修辞、句法结构,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侧重于凯拉姆学、哲学和法学,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则兼收并蓄,旁征博引,将经注编成包罗万象的伊斯兰知识文库,流传至今。   

  经注的类型  伊斯兰教学者通常将《古兰经9注释按其特点分为三个类型,①传闻经注。用经文本身、圣训及穆罕默德的门弟子、再传弟子或三传弟子的有关言论解释《古兰经》;②见解经注。著者用自己或其他学者对经文的理解和体会注释{古兰经》;③示意经注。专门对该经有较深研究或专门从事潜修(包括苏非主义修行)的学者,透过经文字面意思,按照个人的观点和体会,对经文所作的解释。       

  这三种类型,实际上反映了经注发展的三个阶段。传闻经注最早,是经注的基础;见解经注指7世纪末伊斯兰教产生了凯拉姆学和法学派别后出现的经注;而示意经注则主要指10世纪后苏非主义学说及其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后,引用苏非思想解释《古兰经》。但在经注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苏非主义分别同逊尼派、什叶派教义融合之后,许多著名的经注学者,都将这三种类型合而为一,形成既有传闻材料,又有著者见解,包括苏非主义学者之见解和体会在内的大部头经注著作。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