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劲 文 舰
2006年(伊斯兰教历1426年)度的朝觐活动于1月8日至12日在沙特麦加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55万穆斯林参加了这一盛会。今年中国共有6944名穆斯林参加了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统一组织的朝觐团,并于2005年12月15日至27日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的20架次朝觐包机,分别从兰州、乌鲁木齐、北京、昆明四地直飞圣城麦地那。2006年1月15日至31日,哈吉们再次乘坐中国民航包机从吉达返回祖国。
朝觐活动的正常开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展现了中国穆斯林的良好风貌,增进了中国同沙特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
有组织朝觐人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了近7000名穆斯林的朝觐团,比2005年增加了30%,他们来自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云南、内蒙古、陕西、河南等24个省、区、市的10个少数民族,这是历史上中国有组织朝觐人数最多的一年。回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伊协开始恢复组织自费朝觐时,只有几十人到数百人的规模,90年代中期发展到2000人。进入新世纪,有组织朝觐人数逐年增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穆斯林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穆斯林群众带来了实惠,许多穆斯林从事经商、矿产开发、经济作物种植、建筑业、房地产以及餐饮业等,逐步富裕起来,使得有能力朝觐的群众越来越多。
组织朝觐涉及办理护照、签证,在国外的交通、饮食、住宿、宗教活动、人身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任务十分繁重,稍有疏忽,都会给参加朝觐的穆斯林群众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损失。2005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伊协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障朝觐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法制保障。 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明确规定: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出国朝觐,由伊斯兰教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组织。二、借鉴国外做法。 国家宗教局会同中国伊协制定了《朝觐报名排队办法》,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朝觐报名排队和审批制度,防止朝觐名额审批当中的不正之风。三、加强对朝觐带队人员、伊玛目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服务和教务指导的能力。 2005年11月,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伊协在西安和乌鲁木齐专门举办了朝觐带队人员、伊玛目培训班。四、做好对朝觐人员的行前培训教育。 各省、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都要在省会或地、州对朝觐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3天,培训内容有朝觐知识、出国旅行常识、外事纪律、在沙特的注意事项以及有关朝觐的政策和法规等。通过教育培训,许多群众了解了国家有关部门为朝觐所做的大量工作和组织安排,掌握了出国朝觐的必备知识,使他们心里有了底。
改进服务,方便朝觐群众
参加朝觐的穆斯林群众有不少年老体弱者,其中妇女人数较多,因此,为朝觐群众提供周到服务,减轻他们在朝觐期间的疲劳,一直是朝觐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2006年,朝觐组织工作实现了甘宁青三省(区)朝觐人员就近从兰州出境,直飞麦地那。过去,三省(区)朝觐人员须在北京集中出境,时间长、花费大。今年,在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政府支持下,实现了三省(区)朝觐人员从兰州中川机场出境直飞沙特,减少了出国环节,降低了费用,受到了穆斯林群众的普遍欢迎。其次,经国家有关部门和朝觐工作团的努力,沙特政府准许中国朝觐包机直飞伊斯兰教圣城――麦地那。从乌鲁木齐起飞至麦地那需7个多小时,从兰州至麦地那需飞行9个小时,即使中途加降一次也仅需12个小时。从麦地那国际机场入境后,只需20多分钟的车程就能到达麦地那市区。这样大大减轻了朝觐人员的旅途疲劳。而过去,中国的朝觐包机只能先飞到沙特的吉达,然后乘坐8-10小时大巴车,才能赶到400多公里之外的麦地那,整个行程需花费30多个小时。再有,医疗保健工作得到改善。朝觐工作团从新疆、甘肃、云南、宁夏等省(区)选派了14名医生组成医疗队,负责中国朝觐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从青海、云南哈吉在麦加租住的4号楼诊室的登记情况看,来自云南、宁夏的2名医生曾为1830人次看病、发药、打针、清创、换药。来自新疆的心脑血管病专家,使一些突发心脏病患者转危为安。工作团还及时将一些危重患者送往沙特的大医院救治,返回后还进行重点看护。许多哈吉从中体会到国家对朝觐工作的高度重视。试想,如果没有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许多年迈、多病的人将难以顺利完成他们的朝觐功课。最后,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实行“统送统接”朝觐人员,即由当地宗教工作部门、伊协组织统一组织车辆负责送、接朝觐人员,朝觐人员的亲朋好友不再到机场送接朝觐者。这一措施避免了朝觐迎送热现象,受到了穆斯林群众的欢迎。
迅速行动,妥善处理踩踏事故
今年参加朝觐的人数较多,在短短几天内人员移动频繁,容易发生拥挤甚至踩踏等恶性事故。为保证中国朝觐人员的安全,朝觐工作团进行了充分准备和安排,要求朝觐者按照简便易行的教法原则,在教法允许的范围内完成朝觐的各项仪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正朝开始后,从1月8日凌晨4点开始,中国朝觐人员分批有秩序地乘车前往距麦加7公里之外的米纳山谷帐篷营地驻宿。9日,乘车前往位于麦加东南方面25公里的阿拉法特站驻。在那里,带队伊玛目向朝觐群众宣讲教义,组织朝觐者集体做“都阿”,为全世界穆斯林祈福,祈祷国家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世界和平。黄昏以后,乘车返回穆兹代里法露宿。10日凌晨,从穆兹代里法返回米纳休息后,前往射石场进行射石驱邪,并宰牲、开戒。之后,一部分朝觐群众乘车,或步行回到麦加,在禁寺游转天房七圈,在“萨法”和“麦尔卧”两座小山之间来回奔走七趟,完成了朝觐的主要功课。1月12日,是射石驱邪的最后一天,也是射石场最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日子。按照沙特朝觐部的安排,中国朝觐者应于当天早晨完成射石驱邪,其中年老体弱者、妇女可以委托别人代打,朝觐工作团组织绝大多数朝觐人员于当天中午前乘车返回麦加,以避开午后人流高峰时段。
尽管沙方采取了许多防范和疏导措施,12日下午2时许,射石场入口处还是发生了人员拥堵、踩踏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362名朝觐者在事故中遇难。中国朝觐工作团在第一时间得知踩踏事故,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查找和救助中国伤亡人员。当晚,在事故中受伤的中国朝觐人员经医院治疗后返回驻地。次日凌晨,沙方陆续公布死亡人员资料,经过辨认,其中有4名是中国青海的穆斯林。工作团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国内报告,通知其家属。得悉有中国公民伤亡的情况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中国朝觐人员的状况十分关心,指示有关部门和中国驻沙使、领馆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回良玉副总理也做出重要批示。外交部也指示中国驻沙特大使馆和驻吉达总领馆,协助朝觐工作团做好善后工作,要求沙方全力救助伤员。中国驻吉达总领馆常毅总领事于当晚及时赶到麦加了解情况。1月13日,朝觐工作团人员认真学习胡锦涛主席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内的指示和驻吉达总领馆的要求,做好善后工作,在沙方的配合下妥善办理4位亡人的埋葬事宜,慰问部分受伤人员。18日,工作团还专门为亡人家属举行了慰问和纪念活动,使其家属备受感动,对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慰问深表感激。
积极交往,促进了解和友谊
朝觐是世界各国穆斯林的一次大聚会。朝觐期间,各国朝觐者遵照《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完成朝觐功课。同时,弘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增进各国穆斯林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加强团结。在朝觐活动中,中国朝觐者着装统一,自觉遵守沙特法律,遵守秩序,与各国朝觐者友好相处,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各国穆斯林的称赞。朝觐工作团积极开展了对外友好交往活动。2005年12月30日,沙朝觐部下属的东南亚向导服务机构举行宴会招待中国朝觐工作团和朝觐人员代表。该机构主席阿里?亚辛先生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强调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传统友谊。中国朝觐工作总团团长、中国伊协副会长刘书祥还先后拜会了伊斯兰世界联盟秘书长阿卜杜拉?本?图尔基先生、伊斯兰发展银行行长穆罕默德?阿里先生,接受伊斯兰世界联盟杂志副主编的专访,应邀参加沙特国王阿卜杜勒举行的国宴,作为主宾出席了沙特朝觐部举行的招待会。2004年,受中国伊协的邀请,沙特麦加欧姆古拉大学副校长一行曾到中国访问,他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穆斯林的状况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朝觐期间,他们两次邀请朝觐工作团成员到其家中做客,表达了对中国穆斯林的深厚情谊。
朝觐行前培训
欢送中国穆斯林赴麦加朝觐
中国哈吉驻地
中国哈吉的宿舍
中国朝觐工作总团团长、中国伊协副会长刘书祥向沙特朝觐部下属的东南亚向导机构主席阿里?亚辛先生赠送礼品
中国朝觐工作总团团长、中国伊协副会长刘书祥接受沙特新闻媒体采访
中国哈吉驻米纳营地
中国哈吉站驻阿拉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