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伯邑国建立在也门的迈阿尼亚国的废墟上,因此,继承了它的语言,习俗和文明。赛伯邑人接受了丰饶的出产,在萨尔瓦哈建起了高大的宫殿。后来又从那里搬到了玛阿利卜。因为玛阿利卜的生活条件比较好,于是就把那里定为都城。
也门是一个土地肥沃,沟壑纵横的国家。全国除了从山上下来的雨水的洪流以外,河流很少。洪流从山上下来后。向沙漠流去,然后渗入地下。人们为充分利用山洪,采取筑堤修坝的方法。因此,在沟与沟之间,人们建了不少堤坝,修了很多流水渠道。
由于沟多,山多,因而当时堤坝多达数百个,而玛阿利卜堤是其中最坚固,收益最多的一个。
玛阿利卜城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的顶端。这条沟由北向南越来越窄,从萨拉山上下来的洪水流经南端的狭窄地带。
沿着这条沟,赛伯邑国王修了一条很宽而且相当坚固的堤,在堤的两侧修了一些排水渠。由于有水,这条沟变成了一片沃土。那里有绿油油的庄稼和喜人的果园,黄沙变成了绿毯,弯弯曲曲的小溪从那里流过,野鸟在丛林里歌唱,硕果累累,奇花争艳。
头顶蓝子的妇女只要从果园穿过,不须走多远,就会果满全蓝……人们得到了好处和收益。于是有一批外出经商。他们虔诚地来到真主赐福的黑扎兹(在沙特阿拉伯)和沙姆的农村。当时,他们每走一,两段路,真主就给他们准备了一个歇脚的地方,还有可口的食物和饮水,真主的恩惠一个接着一个,使这些信徒感到,这确实是一块福地,感到主恩的宏大。
他们是真主创造的人,他们感谢他的宏恩,赞美他。因为真主使他们摆脱了饥饿和恐惧。但是仍效法他们的前人,因循守旧,亦步亦趋。他们过于自信,最后竟达到忘恩负义的程度。真主不得不给他们派去先知,劝阻他们,使其改邪归正,然而却毫无成效。安拉决定要让他们吃些苦头,让他们看看叛逆是受惩罚的,也成为后人的前车之鉴,谁象他们这样行事,谁就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堤坝被摧毁了,建筑物也倒塌了。山洪不受遮拦的在谷地,丛林中横冲直撞,结果农田,房屋全部被淹没毁坏,谷地又恢复成一片沉静荒凉的沙漠。那里除了一些干枯的荆棘和酸枣树外,一无所有。飞鸟早已离去,只有猫头鹰栖在光秃秃的废墟上惨叫,乌鸦在枯树枝上哀鸣。至于居民,看到生活的源泉已告枯竭,昨日的天堂已成沙漠,宫殿变为瓦砾,他们不堪忍受,就怀着怨恨和激怒的心情流亡到其他国家去了。加萨尼人到了沙姆(今叙利亚),安玛尔人到了耶斯利卜,基扎人到了麦加,阿兹底人逃到了阿曼。当时他们狼狈不堪,后来竟成了人们谈话的资料。
他们得到真主的宏恩,但未很好的维护;得到了荣誉,却没有去很好的尊崇。于是,真主给叛逆者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