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的妻子海迪吉对先知说:“我给你带来一个哈里斯部落的青年,他的名子叫宰德,我把他送给你作奴仆。”先知表示感谢,并高兴地接受了。从此,宰德便在先知身边忠诚地服务。
不久后,麦加的哈里斯部落派使者来要把宰德赎回去,以便结束他的奴仆生活。先知听后十分生气,对他们说:“你们要带就把他带走好了,我不要你们的—文钱。”但当征求宰德的意见时他却不愿回去而愿意留在先知身边,成为先知所在部族中的自由人。从此,他改名为宰德·本·穆罕默德,(阿拉伯文中的“本”意为儿子宰德·本·穆罕默德即穆罕默德的儿子宰德。一译者)以表示对真主使者穆罕默德的尊重。
宰德逐渐长大成人。先知想为他娶一位阿拉伯姑娘作为他生活的伴侣。
先知十分喜爱宰德,让表妹宰纳卜与宰德订了婚。
但是先知的表弟阿布杜拉·本·吉哈史却不同意宰纳卜与宰德的婚事,认为宰德不是纯血统的阿拉伯人。
但是真主的信男信女不能做违反真主和先知意旨的事情。因此阿布杜拉·本·吉哈史只能改变自己的看法,宰纳卜也服从真主和先知的意旨与宰德结了婚。婚后,他俩生活得十分美满幸福。
过了一段时间后,真主想通过一件事来阐明宗教教义,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制定一些法律,说明今生来世两个世界的论断。是否敢于冲破阿拉伯的传统习惯,打碎他们的精神枷锁,掘弃他们的旧思想呢?人们能否达到象先知一样高尚的地位呢?真主要为此而努力。真主是全能的,是至聪的。
在真主的安排下,宰纳卜和宰德之间的关系不如以前那么和谐了,变得越来越冷淡甚至有些紧张了。宰德来到先知面前说他想休掉宰纳卜。先知听后感慨地说,“宰德呀,你应当挽留你的妻子,你应当敬畏真主。你要知道,是真主让你与宰纳卜结婚的,你应当与她和好,不要违背真主的旨意,也不要违背你自己的许诺。”
先知说这些话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因为他已知道真主曾经预言:“当宰德弃绝她的时候,我以她为你的妻子,以免信士们为他们的义子所弃绝的妻子而感觉烦难。”
先知一直祈求真主的庇护和同情,最好让宰德和宰纳卜能够和好。恳求真主改变他的意旨,撤销他的判定,但是真主拒绝收回已经作出的判定,决不改变他的意旨。真主默示先知道:“你把真主所昭示的,隐藏在你的心中。真主是更应当为你所畏惧的,你却是畏惧众人。”
先知把真主的启示隐藏在心中,没有向众人宣布。但真主引导谁,谁就不致迷误,那是真主的正道。真主是最值得敬畏的。真主使谁迷误,谁就没有向导。为了建立伊期兰教法典的灯塔,必须反对人们的旧的习惯看法,旧的习惯看法不能作为立法的依据,先知为了改变人们的旧的习惯看法,决定理照真主的意旨行事。
在真主安排下宰纳卜终于与宰德离了婚。离婚后,宰纳卜与先知结了婚她为此感到骄傲。她对先知的其他妻子说:“是真主为我主的婚,而你们则是你们的父母主的婚”。
先知与宰纳卜结婚的事改变了阿拉伯长时期流行的习俗。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过去他们一直认为非阿拉伯血统的孩子没有继承权、生育权。如果结了婚就不能离婚。而且这种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是先知用实际行动向这一传统观念进行了挑战,他让宰德结了婚。后来宰德要离婚,先知进行了劝阻,但劝阻无效后,还是同意他离了婚。
宰德与宰纳卜结合又离散的事曾经引起了一些心怀不仁的人议论。他们说,宰纳卜与宰德刚结婚,先知就希望得到她。但是人们知道,先知从来不作违背真主意旨的事。如果先知早就想要娶她为妻的话。那为什么不在她年少时就娶她,而要等她青春期已过再娶她呢?先知一直忙于宗教和战争事务,并不迷恋女色,因为他是高贵之人。再说,真主是禁止先知夺取他为人们提供的生活之果的。
让我们再看看先知的本性吧!他见识高超,知识高深,品德高尚,意志坚定,在他年轻的时候,宰纳卜就是他的邻居。但他却对她视而不见,从未起过邪念。蒙昧时代的沙漠骑士安特尔吟过一首诗,诗中说道:“邻家姑娘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目不斜视;直到她的身影完全消失。”
真主称赞先知穆罕默德说:“你是有高尚品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