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在每个穆斯林的心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因为它是真主的启示,是伊斯兰信仰的最高指导原则,也是伊斯兰信仰的理论源泉和立法根据。因此,学习《古兰经》,研究《古兰经》,是每个穆斯林一生的重要任务。在这里,我仅就与《古兰经》有关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古兰》是不是真主的语言?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古兰》是真主的语言;是真主降在天牌上,然后,由哲布拉依从天牌上抄下来,再降示给使者先知穆罕默德。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有依据呢?
请看《古兰》上是怎么说的,从第12章开始,共有10章都把《古兰》称为“一部阿拉伯文的《古兰》”它们是:《古兰》第12章2节、13章37节、16章10节、20章113节、26章195节、39章28节、41章3节、42章7节、43章7节、46章12节。除此之外,读者可以参见《古兰》另一处是怎么形容这部阿拉伯文的《古兰》。“我以你的方言使其易懂,以便他们记取。”(《古兰》44:58)
从以上引用的《古兰》可以看出:古兰是真主的启示,而不是真主的语言,真主是为了方便先知穆罕默德传播真理,而用他熟悉的方言来表达的!我们可以更明白的说:真主用阿拉伯语下降启示给穆罕默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真主只使用阿拉伯语!
人间的语言,包括已经不再流行的,难以计数,这些语言都是真主的造化!我们很多人错误的以为只有阿拉伯语才是真主唯一听懂的语言,好象后世只通行阿拉伯语。果真如此的话,广东人、福建人祈求真主,真主都不懂吗?中国56个民族,他们的祈求真主也听不懂吗?
认为真主只能听懂阿拉伯语的人们,实际上已经无意识的否认了真主的大能!
《古兰》的高贵并不是语言和语种而是它的指导意义。我们把语言练到炉火纯青,若不懂意义,那它指导谁呢?基督教和犹太人他们都有学习圣经的习惯,甚至每天要对照自己的信仰和行为进行查经活动,并进而提高信仰的认识。而我们屡屡举办《古兰》经诵读比赛,音调可能越来越接近完美的阿拉伯音韵,但结果又是什么?
300多年前清朝康熙皇帝在河北蠡县清真寺,看到一本《古兰》经,他要求给他讲一讲,在场的人说,只会念不会讲。回到京城以后,又有西域使臣献上一本《古兰》经,康熙下诏,京畿内外凡能讲经的,三天之内到景山御前讲经。但全是会念不会讲。云南的马注听说后,立即赶往北京,但是到了北京已过了应诏的日子,他只得悻悻的回去。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有人能够讲解古兰,那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历史不能重演,但是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
我们往往很羡慕那些能够流利诵读《古兰》的人,但是,能流利诵读就意味着真正的理解了么?遗憾的是,恰恰是某些流利读经的人们,忘记了古兰的教导,行走在并不端庄的道路上!
所以,我们在认真学习阿拉伯语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学习研究古兰的内容,从而坚定我们的信仰,光大伊斯兰精神!
第二、《古兰》真的写在所谓的天牌上么?
在过去,由于我们学习得不够,特别是受到佛教道教的某些影响,往往用自己的想象去思考真主。错误的认为,既然佛教的神,道教的神都在天上,他们对人间有什么要求,就要从天上下降什么天兵天将,或者下降什么天书,那么,真主也肯定是在我们之上,所以凡是来自于真主的,都一定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在中国,很多阿訇告诉人们,真主把古兰书写在天牌上,然后让大天仙转述给穆罕默德的。
记得我小的时候问我的哥哥,《古兰》经是怎么从天上降下来的?我的哥哥当时告诉我。你见过闪电吗?《古兰》经就是通过闪电,在天上显示出一段段的经文,后经人记录而成为现在的经典。我那时仿佛明白了,怪不得大人们都说那是天经,闹了半天是从天上写下来的。直到念中学时,每逢雷雨天气,我仍然注意天上是不是又开始降示经典,但非常不巧,每次突然闪过的并不是阿拉伯文那种横排的文字,而是斜挂一角,很快消失。后来才知道,不知我哥哥是听谁说的,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让我们看看《古兰经》里是如何说的。
“然而,它是尊严的《古兰》,那是在受保护的版上。”(《古兰》85:21,22)这两节是《古兰》的原话,分歧出现在这后一节,“费劳哈买霍福最”,经堂语即“劳哈买霍福最”牌。中文大多译为“天牌”,实际上,阿文“劳哈”就是中文里的木板、铁板的“板”字。当年穆萨(摩西)接受启示,把《旧约》十诫刻在木版上或石板、泥板上,称作“约板”就是这个字。可是我们很多人把这个意思理解为什么“牌”,其实,这两个词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买霍福最”是被保护的意思。
《古兰》启示只说是受保护的版,根本就没有说把《古兰》写在上面;更没说哲布拉依天使从这块板上记录后再传达给使者先知。在圣人生前,古兰从来就没有被印刷成书,更谈不上什么“版”了!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劳哈”呢?其实,《古兰》上说“那是在受保护的版上”,是不可更改的意思。著名的《拉齐经注》的注释家拉齐(公元864-932)说:“这是光荣的《古兰》受到保护,不会有任何更改,这个版不要当物质看,”
在中国话里,也有类似的形容。比如我们说什么事情或者什么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铭刻在心”,要是按照过去的说法,这件事情或这句话,一定是刻在心脏上了,事实是,我们就是这样说,也不会这样认为,因为我们知道这不过是一种形容,表示很难忘而已。
同样,“然而,它是尊严的《古兰》,那是在受保护的版上”,也是这样的意思,那就是,古兰是受保护的,是任何人都无法篡改的!
事实正是如此!
真主的启示被收集在一起,成为一本书,是穆罕默德去世以后的事情。
希吉尔25年(公元645-46)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穆斯林在亚美尼亚和阿塞尔拜疆战役中,曾为《古兰》的读法发生争执,侯宰斐目击这种情况,返回麦地那,报告给哈里发欧斯曼,欧斯曼遂派人去对圣妻哈福赛说,请你使人把《古兰》经的资料送来给我,让我们抄写几部,然后送还给你。欧斯曼命令哉德、祖拜尔、赛义德、阿布杜拉合曼等人誊写七部。哉德是麦地那人,其余都是麦加古赖什人。欧斯曼对他们说:“倘若你们为《古兰》经的词语与哉德意见不一致,那么,你们照古赖什的方言抄写吧!因为《古兰》经是以他们的方言而启示的。”他们共抄写了七部,一部保存在麦地那,其余分寄麦加、大马士革、也门、贝海赖尼、库法、巴士拉,即现在通行全世界的欧斯曼版《古兰》经。(以上参见马坚先生《古兰》简介)
在欧斯曼版定版以后,为了防止印刷上有错误,《古兰》经从来不使用活字印刷。都是找最好的书法家抄写出来,制成版再印刷。它存在人间的15个世纪,连一个字符都没有被改变,这本身就是人间奇迹,也充分印证了这节启示的预言。
第三,如何理解启示和哈底斯的区别与联系
穆斯林中,很多人不清楚启示是怎么回事,在阿语里启示的词是“卧哈依”,意思是启示、授意等;《古兰》有时亦称“翁则来”,意思是降示、下降、恩赐、默示等;还有“阿也提”意思是迹象、奇迹、经文、信息等。《古兰》是真主的启示、默示,也是真主存在的迹象和信息。
使者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在公元570年,在他出生前6个月,其父去世,6岁时母亲又去世了,
从小在叔父艾布他里布家长大,他既是孤儿又是文盲。后来为富孀海迪泽牧羊,在他25岁时,海迪泽向他求婚,当时海迪泽已40岁而且有过两次婚史。婚后,他目睹家乡邻里门整天赌博酗酒、互相掠夺残杀、压迫妇女、买卖人口,人人惶恐自危,谁都不得安宁,先知用家产帮助他们,金钱耗尽,也改变不了他们一丝一毫。于是他经常到希拉山洞静坐沉思,在他40岁时,有一天,他正在希拉山洞静坐,忽然发现一种奇怪的声音在召唤他。这是他第一次受到启示,他仿佛看到天使哲布拉依教他诵读,天使一再要他诵读,反复好几次,他很恐惧。这里说的哲布拉依,在《古兰》里称为“洁灵”(2:87;16:102)或“忠灵”(26:193、194)在基督教的《圣经》里称为“加百列”,并称他为“天使长”。据基督教词典原字意思为“上帝是大能的”也有说“哲百尔”是“奴仆”的意思,“依来”就是阿语“伊俩黑”的意思,连起来是“安拉的奴仆”。把它想像成专司传达启示的天使,或是一个天使的名字,或一类天使的名字都有可能。总之,使者先知第一个遇到的就是他。当先知感到有些恐惧并急忙返回家后,海迪泽夫人曾安置他休息并安慰他,还曾领他去见表哥瓦拉格,这位表哥是熟读圣经的。瓦拉格告诉他不要害怕,这就是上帝启示的情况,并希望自己能活到他被反对的时候。启示以后中断过一个时期,6个月后则继续不断的启示,然后由先知口里说出来,在场的人马上记录。当时在他身边的人有哉德、祖拜尔等专职记录,并要求在场的人立即背诵,使者先知也在礼拜时反复背诵,以巩固记忆。
人们也许会问,既然使者先知从口里说出全部《古兰》,那么其他话(例如圣人的教导)不也是从他口里说出的吗?怎样区别《古兰》和他所说的话呢?
凡是真主启示,使者先知都特别强调,并指示在场的人立即背诵,尤其要指定排列在那一章内。所以《古兰》的排序并不是按启示的先后,而是由先知亲自指定。一般规律,最先启示的多半放在《古兰》的后部,最后启示的大多是在先知受到迫害,迁移到麦地那的启示,偏重社会生活、伪信者的表现和各种法律的,多半放在《古兰》的前面。这样,读者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进入信仰的教道,觉解人生和归宿。从《古兰》章节的排列,以可以看到这种非同寻常的匠心。第一章为祈祷文,最后两章也是祈祷文,它是以祈祷文开始以祈祷文结束。第二章也是最长的一章,共286节,有如序言概说一样,读者在第二章基本可以了解到伊斯兰教道的核心思想和指导原则以及各种伪信的嘴脸。而倒数第三章,即112章,又是最高度地概括或浓缩《古兰》启示的全部教导核心。
那么“哈底斯”与启示如何区分呢?首先要明确,圣人生前不允许任何人纪录自己的话,圣人所有的语言,都是后人的传述。第二,圣人所有的言行都符合《古兰》的教导,凡是违背《古兰》的,都是伪“哈底斯”。都在摒弃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