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只要是真正的穆斯林,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阿匐还是乡老,决不会有日上三竿才起床的。每天早起进行晨礼,是他们必做的功课。每当天色初露曙光,穆斯林就立即起床,净洗身心,虔诚去礼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因此,在真正的穆斯林中,是没有怠惰者的。一位哲人说:“与众不同的行动后面总藏着与众人不同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支撑着穆斯林的不平凡行动呢?《古兰经》说:“凭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主道而奋斗的信士,真主使他们超过安坐家中的人一级。”(4:49)“为主道而奋斗”这就是支撑穆斯林不平凡行动的精。
穆斯林的精神特征在《一千零一夜》的著名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中》有充分的表现。故事叙述富商辛伯达,富甲天下。而同名的脚夫辛伯达却一贫如洗。”两位辛伯达终于碰巧相遇了。脚夫辛伯达对富商李伯达与自己天壤之别的命运差别感慨万分。当时,他触景生情,举手仰望天空,喃喃叹道:真主啊!你是创造宇宙的、给人衣食的主宰,你意欲谁富裕,便毫不计较地给谁丰富的衣食。你意欲谁贫困,便让他贫困。你掌握着人们的命运,使他们中有的奔波、贫困,有的舒适、幸运,有的象我一样终日劳碌。谁都是父母的儿女,我和他都是一体,本质上并无差别,可是彼此间却隔着一道鸿。”脚夫辛伯达的感叹正好被富商辛伯达听见。于是,富商把脚夫请到家中,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富商辛伯达航海奋斗先后共7次,历时27年。在7次旅途中,每次都遭遇到惊心动魄的危险。经过九死一生,最后终于平安回来,能在平和的田园生活中安享余年。脚夫听后,深为感动。不无歉意地说:“我误解了你,请你原谅。”此后,两人成为至交。显然,在不知底细前,脚夫把航海家今日的富贵荣华,看作是唾手可得的命运安排,而竟不知其中经历了7次大劫大难。如果不是航海家每次都智勇双全地奋力与险恶环境博斗,不用说7次,就是一次都难以使人劫后余生。同名辛伯达的两种境遇暗寓同为人类可能会遭遇两种不同的命运,如果人人都象辛伯达那样,在人生旅途中不懈奋斗,那么终会成为幸福者。显然,故事的寓意所在是褒扬奋斗的人生。
如果说民间故事表达的是穆斯林心目中奋斗者文学形象,那么在伊斯兰哲学中,褒扬奋斗人生的气息也在思辩的灵光中闪现,请看以下思想的片断:
一、在所有折磨灵魂的种种事情中,被特别谴责的道德疾病是畏惧,尤其是怕死。
二、真正具有美德的人的特征是:(1)他必须具有所有的美德,没有任何恶习。(2)他必须渴望最高的地位,并认为那地位不过是他走向道德完美的旅程中的一个阶段。(3)他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然后继续学习伦理学和政治学。(4)他必须寻求博学者和虔诚宗教者的陪伴,避免与浪荡子和爱寻衅闹事者为伍。(5)他必须制定“节制的原则”用以调节自己日常生活方面的饮食和享受……
第一个片断把懦弱与畏惧被归为人生的病态;第二个片断的每一个特征都与进取相关。总而言之,穆斯林的奋斗人生的精神是与他们对人在宇宙中地位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穆斯林的人生指南的《古兰经》,把人看成是天地间最高的典型,明确地说明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古兰经》说:“真主精制他所创造的万物,他最初用泥土创造人,然后用溅水的精华创造他的子孙。然后使他健全,并将他的精神吹在他的身体中。”(32:79)“我确已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态”(95:4)上述两段启示进一步指明人是天地间的精华,人的精神是最高主宰真主精神的体现。人是真主创造地大地上的最美的形态。这是对人多么热烈的赞美!不仅如此,《古兰经》还启示:“他使你们成为大地上的代治者。”“真主确实是与信主们在一起的”。从而规定了人的使命即“人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古兰经》的这些启示极大地提高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
穆斯林视人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的看法,完全不同于其他宗教者对人的看法。如基督教徒认为,人因偷吃了伊甸园的背上了“原罪”的十字架。“原罪”成为人类万世都难以挺起腰杆的重负,进而使赎罪成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永恒主题,成为个人一生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需要用自身在现世的奋斗业绩来实现自我的救赎。尽管这种救赎性的奋斗曾产生过巨大的精神动力,使虔诚的基督教一生辛勤劳作,过着宗教禁欲的生活,为了来世能进入天国。但这种自我救赎的奋斗由于人在“原罪”面前的深深负疚感,使人性带有贬抑的色彩。人类为了获得上帝的宽恕而必须永远地贬抑自己。这种救赎性的奋斗。至禁欲生活,使人生带着凝重色彩和压抑情调。
穆斯林对人生的看法则与此完全相反。穆斯林虽然认为真主和人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是供给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但是人类是在遵循真主的旨意治理着世界,人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人的奋斗是“代治者“奋斗。因此,人的精神就是真主精神的体现,因为人的精神是真主在创造人的时候就赋予人的。这里没有“原罪”的重负,而洋溢着人的自信和自豪。人因自己是“天地间的典型”和“具有最美的形态”而对人生充满着希望。这是一种带有光辉色彩与高昂情调的人生。每个人以“代治者”的身份为治理大地而奋斗着。由此可使人领悟到,正是《古兰经》的启示才有穆斯林具有这种积极进取、辛勤乐观的奋斗精神。
穆斯林的奋斗精神又是与苦行主义迥然不同的。《古兰经》在鼓励穆斯林人生奋时,十分重视人的现实物质利益和当时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古兰经》说:“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当散步在地方上,寻找真主的恩惠。”“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 2:188)这就告诉人们,只要合乎信仰,不违背真主的旨意,人们享受现实人生是真主的恩惠。
伊斯兰不提倡苦行禁欲,只告诫人要节制欲望。因为真主肇造天地万物,都是供人类享用的。试看大的如日月,能给人光和热,小的如百草,能给人治疾病,没有一样不是有益于人类的。如果人们没有欲望,整个世界都恬淡无求,那么,大自然的无尽宝藏,将不能发挥其效用,真主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将被遏制、废弃。这不但违反人性,而且也辜负了真主的旨意。欲望乃是真主给予人类最恩惠的赏赐,也就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因此,人欲不是罪恶,而是人类幸福之源,奋斗是精神之源,穆斯林就是抱着这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对待人生的。
诚然,《古兰经》也教导人们要抑制和控制各种欲望,约束多种情欲,并用“礼拜”与“封斋”的方法,要人们实践节欲。但是,它的整体内容,并不是否定人的现实生活,否定人的自然欲望,而是要求人们应当学会如何在今世的生活中求得真主的喜悦,把人生慢慢引向真理之路。对于人生的不完美”穆斯林并不象其他宗教者那样,视作是人前世的罪孽,而是认为,人今生的不完美是自己造成的,人要改善人生,拯救人类自己,就应当到今世的人生中去工作,以造福人群,完善自己,从而为自己将来能进入天堂创造条件。所以,穆斯林奋斗人生的精神充满着通达,乐观的气息,合乎人生, 顺乎人情、与贬抑、悲观的禁欲主义与苦行主义恰恰成为鲜明的对照。
《古兰经》为穆斯林奋斗人生的精神,奠定了一个高扬人性的基调,使它比起其他宗教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所实践。这就自然地使穆斯林奋斗人生精神具有一种明显的特色,即奋斗于人生的具体乃事物之中。《古兰经》说:“没有残疾而安坐家中的信上与凭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主道而奋斗的信上,彼此是不相等的。凭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奋斗的人,真主使他们超过安坐家中的人一级。真主允许这两等人要受最优厚的报酬。除安坐者所受的报酬外,真主回赐奋斗的人一种重大的报酬一从真 主发出的许多品级、赦宥和慈恩。”(4:95-96)
奋斗的人得到真主加赐的思赏,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古兰经》虽然要求穆斯林谨守.斋拜,崇敬真主,但它又明白阐明,真主将把最高奖赏赐给奋斗尘世的人。这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最终重视的还是人们的实际行动,号召人们立足于今世奋斗,追求两世幸福。
伊斯兰不仅不禁止穆斯林享受今世生活的幸福,而且还鼓励人们追求合理的生活条件。例如,对于一些不堪忍受异教徒压迫,而向另一个可以生活的地方迁徙的穆斯林,《古兰经》不但不指责他们“不坚守阵地”而且予以鼓励,认为向另一个可以生活的地主迁徙,也是在为主道而奋斗。《古兰经》明白启示“在被压迫之后,为真主而迁居者,我在今世誓必使他们获得一个优美的住处,后世的报酬是更大的。”( 16:41)此外, 《古兰经》还进一步向人们指出,奋斗是有利于人自身的。《古兰经》说:“凡奋斗者,都只为自己奋斗,真主确是无求于全世界的。”(29:6)《古兰经》中所蕴含的这种奋斗人生精神,培育了穆斯林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勤勉的生活习惯,鼓励着穆斯林通达乐观、积极进取,它不但提高了穆斯林的素质,而且还对穆斯林以外的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