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播映,“许三多”在最近非常热门,不仅网友对他热议,而且不止五个杂志把他作为封面人物。“许三多”虽然是个虚拟角色,但“许三多”的形象充分反映出国民对他身上品质的认同,是大众当下情绪的集中折射,很有代表性。”
许三多可能是2007年登上中国杂志封面最多的电视剧人物。在因CPI上涨、房价浮动、股市起落而略显浮躁的中国社会,他的迟钝、缺心眼、一根筋,感召着人们跟现实相悖的内心,为人们提供了一次自我反思的契机,是一种钝感的魅力……
从《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到《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王宝强已经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王宝强自己是这么解读“许三多”的:快乐多、健康多、幸福多……“许三多”究竟是谁?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关“许三多”的N种解读以及王宝强的自解。
北京娱乐信报:专访王宝强:“傻”成就了许三多
北京娱乐信报:你觉得自己是许三多吗?
王宝强:你现在看我不像吗?呵呵。我觉得几乎完全重合,我自己身上的东西,外形、性格、做事方式都很像,我就是许三多。
北京娱乐信报::但在观众眼里,他是个傻兵
王宝强:他一点都不傻。如果有人说他是傻子,那我会说,正是这种“傻”成就了许三多。为什么觉得他傻?是因为他做事执着,很倔。其实他很聪明,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举例说,连长高城对新兵训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他就自己查了字典,觉得自己是骡子,不是马。他就自己知道怎么做了,这傻吗?
《三联生活周刊》:专访王宝强:“我就是许三多”
王宝强说,《士兵突击》是他入戏最深的一部戏,许三多是什么样子,王宝强就是什么样子。《士兵突击》的后半段,人生的残酷真相逐渐向许三多展开,在竞争的压力下,许三多杀了女毒贩,也看到了自己的成功给别人造成的压力。王宝强说,这也是他一直在想的一场戏。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他说:“如果有一天让我再碰到这个,我一定还会杀了他,因为我是一个兵,我相信第二次杀人的时候,肯定就不会像第一次那样,以后杀人肯定是不眨眼的,一样能磨练出来。只是你们没有看到第一次杀人时候的样子,这就是成长。”
新周刊:我们都丢掉了,许三多没有丢
许三多照耀着我们那些不能说的东西,照耀着我们身上每个人跟内心相悖的东西——这是导演康洪雷对许三多的理解。许三多身上有钝感力,能让他去躲避一些东西,让他生活得很好。钝感力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大家都很敏感,很聪明,这很好,因为社会在进步,人类也在进步,但同时由于我们的聪明和敏感,我们身上很多东西也注定要流失,如何取舍是我们自己来判断的。我们在幸福路上奔走的时候,同时也在付出很多代价,这个代价可能别人不知道,你跟别人讲,他只能淡淡一笑,或者作为饭后的谈资,但是对你是切肤之痛。对于那些感受,我们需要迟钝一点,再迟钝一点。
新周刊专访王宝强:不能人人都是许三多
王宝强定义的“傻”就是很多事都不知道常理,他知道自己傻。“比如我拍电影,很多人都说根本就不可能,你又不是李连杰,全国冠军,你又不是长相特别帅,有气质,怎么可能呢?但是我去做了,做出来了,他们不信也得相信,现在也没有人讲什么。”一转身,他还是担心那些做群众演员的“许三多”们都那么傻,“我希望他们踏踏实实跑群众戏,喜欢做就做,但是人要理智一点,不能因为王宝强出来,就觉得迷糊,认为人人都能做明星。如果你真的喜欢就去做,如果你30年20年没有出头,也不要怨。”
新世纪周刊解读王宝强:许三多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自卑,依赖,这是许三多具有、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是执著、不放弃,是许三多有,而我们缺少的。王宝强今年23岁,很多艺术院校专业出身的孩子在这个年纪刚出校门,可这个从河北邢台南河县农村走出的孩子已经先后出演过好几个广受欢迎的影视角色:《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暗算》里的阿炳,这一次《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
王宝强做客新浪:直言“许三多”一角是本色演出
2007年8月7日,热播剧《士兵突击》主演王宝强做客新浪,与广大网友进行了精彩互动。《士兵突击》记载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位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剧中没有一个女性角色,完全是男人们的情感世界,阳刚风范的军旅生涯,生死与共的情感世界。该剧在全国范围内播出,均创下了收视佳绩,网络上甚至传出《士兵突击》的好评已经超过美国大片《越狱》的新闻。而主角王宝强也被网友们封为“平民偶像”。王宝强直言“许三多”一角是本色演出。
媒体解读
没有美女、没有爱情、没有明星,这样一部“三无”电视剧在今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正是这样一部名为《士兵突击》的28集电视剧,先是悄无声息在地方台首播,然后在网上规模性流传。现在,全国的电视台正在轮番重播。这部电视剧吸引人的,是一个傻里傻气的特种兵许三多和他的战友们。男人看了折服:这才是真的汉子。女人看了失色:这才是心中的完美男人。
·新世纪周刊:有一种毒叫兵毒
兵毒,因电视剧《士兵突击》引发的大规模中毒现象。兵毒的发作始于2006年12月《士兵突击》在陕西电视台青春频道的首播,此后一年的时间里,在整个中国逐渐蔓延,甚至波及海外。兵毒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纯粹与美好的内涵,电视剧中的军营被认为只是一个载体,创作者传达的其实是简单至极的设问——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
·人民日报:《士兵突击》风靡的启示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这部电视剧就已经风靡内地。先是各个地方电视台的轮番热播,收视率居高不下;8月底,新浪网组织网络票选今年第二季度电视剧排行,《士兵突击》一举拿下最佳内地现代剧、网络人气剧和最佳男演员三个奖项,此评选专业性固然一般,然而其“群众参与度”却无庸置疑;与此同时,在网上对《士兵突击》一剧发表自己的评论,也成为一件时髦的事情,有些人居然说,没有及时看完这部剧集,就感觉自己已落伍于这个时代。一部没有大腕明星参与、没有男女情感纠葛甚至连女性角色也没有设置的剧作,竟然征服了如此多挑剔的观众,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
·新京报:《士兵突击》,又一个《平凡的世界》
今天《士兵突击》的火爆和20年前《平凡的日子》的走红完全是一个道理。它的要点是抓住了大多数中国人之痛,而这种痛苦在一般情况下是被完全掩盖的。可惜,没有几个电影电视导演愿意说这种故事,要说也说不好。而《士兵突击》算得上其中讲故事讲得比较工整的一个。
·解放日报:《士兵突击》为什么走红
这部清一色的男兵戏为什么出乎影视界专家的预料,大大地走红了呢?我认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主题唤起、撞击了人们心中最渴望最钟情的精神和品质,这就是真诚、质朴、执着与崇高。这些东西曾经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是我们社会和亿万民众的主流价值观念,并被心口如一地践行着。但是,今天却在实际生活中、在你我他的信念和行动中有了渐行渐远的感觉,至少有了相当程度的弱化。一个人、一个团队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精、气,神。“不抛弃、不放弃”、“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这种真诚、质朴、执着、崇高的本质流露。这些宝贵的东西就是剧中主人公许三多等众多官兵的精、气、神,也自然成了这部电视剧的精、气、神,更是广大观众渴望但已经陌生了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