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冯小刚贺岁片十年之十大人物(一)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娱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独家策划:冯小刚贺岁片十年之十大人物(一)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12-0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盘点冯小刚贺岁十年,留在我们脑海中的不仅是生动的情节,经典的台词,更有经典不衰的人物形象,我们选出十年来十大之“最”人物,他们是:

  最票房招牌菜的人物( 最缺了谁也不能缺了我的人):葛优

  有人说冯小刚拍贺岁片的一个规律是“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流水的女主角”固然成为冯氏贺岁片每次票房大卖必不可少的神秘噱头,但冯小刚之所以能够缔造中国贺岁片这一商业文化奇迹,其中葛大爷在表演上的巨大贡献实是功不可没。“冯小刚+葛优”这一中国电影史上难得一见的票房黄金搭档其程式之稳定,号召力之强劲,形成了一种“房前房后,屋里屋外”的有趣现象,几乎与春节联欢晚会一样成为咱中国老百姓过年年夜饭中品尝的一道文化大餐。

  早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两人即已有了合作。而自打响中国贺岁大片第一炮的《甲方乙方》起,这种合作演变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繁荣和谐的关系。中间间或有了“分离”,结果《一生叹息》就真的成了票房上的“一生叹息”,这其中难免有冯小刚受制于题材内容探索上的限制,但谁也不可否认的是:老百姓还就喜欢看葛大爷这张脸。究其原因,我想除了葛优遗传自父亲的表演细胞和青出于蓝的精湛演技外,更重要的恰恰在于他的表演时时刻刻不忘“为人民服务”。葛优在选择本子时首要考虑的是观众会不会喜欢,他宁可一直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做一位百姓影帝,也绝不会死死抱住戛纳影帝的巨大光环不放,从而去拍一些远离观众的所谓艺术影片。这就导致了在中国几乎没有多少观众会记得葛优曾经是临近世界电影百年的戛纳影帝(1994),大家记住的是那个在贺岁电影中为人平和、有话直说、同样有酸甜苦辣咸、为老百姓带来无尽欢乐和笑声的葛大爷。这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演员只要做到一个方面,就足以雕刻中国电影的时光。葛优的表演内敛舒缓,耐人寻味的幽默往往来自于对自我的嘲弄,这一点冯小刚把握得最为清楚。他会根据葛优的般节奏和特点量身打造剧本,结果那些充满着黑色幽默的精炼台词一经葛优的这张天生喜感的脸如同你家街坊邻居般不紧不慢道来,立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且不谈那些路人皆知的贺岁大片,就连他说的广告词儿:从“葛玲是谁?”到“神州行,我看行”的广泛流行恐怕都要令当时和现今的企业老板们感慨钱花得值了。

  对于冯小刚和葛优的奇妙互动,有一个现象在这里不得不谈:葛优曾经在演完《秦颂》和《寇老西儿》之后,感觉自己饰演古装戏角色老找不着感觉,使不上劲儿,以后都有可能不再接古装戏。但当冯小刚决定开拍自己的第一部贺岁古装巨片《夜宴》时,葛优仍就用一种信任“义无返顾”的决定出演,而冯导演也将一个“ 皇帝”的角色赋予了他,似乎告诉着观众:在我的贺岁片群像中,葛大爷就是“皇帝”!

  也正是出于这种“皇帝”的定位,如何在既定的模式下走出新路就成了摆在葛优和冯小刚这对贺岁片黄金档面前的共同现实问题。因此,在很快即将上映的冯小刚战争贺岁大片《集结号》中,由于角色需要等诸多原因再次没有葛优的出演,葛大爷自也“乐得清闲”去“命运呼叫转移”。不过显然,短暂的分离意味着更好的相聚,08奥运年,两人将重新“贵族”!

 

  最夫唱妇随的人物(最不计较片酬随叫随到的人):徐帆

  娱乐圈是一个特别容易滋生爱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一对又一对的夫妻档;娱乐圈又是一个特别容易分裂爱情的地方,因此又有一对又一对的夫妻档分道扬镳。而冯小刚和徐帆夫妇做为其中名气最大,出镜率最高的一对,却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多年来至今一直相辅相成,配合默契。创作中从《情殇》、《月亮背面》、《一地鸡毛》,到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一声叹息》、《手机》、《天下无贼》也一直严格贯彻着“夫导妇演”的原则,可以说,纯粹性、忠贞度、默契率等等一系列考察指标中衡量看来,冯小刚和徐帆都是娱乐圈内最名副其实的夫妻档。而徐帆做为“冯小刚这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在“夫唱妇随般我把青春献给你”的同时仍旧在观众心目中保持着自己极高的人气和地位,令人不得不佩服徐老师的“手腕儿”和实力。

  徐帆的表演功力从来不用怀疑的: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合办的第一个实验班,既有自小的戏曲功底,也有后来在北京人艺的话剧舞台上严格的艺术熏陶。转换到影视剧表演中:在冯氏贺岁片体系里,她可以是与葛大爷双星闪耀“不见不散”的李清,可以是为夫君的“一声叹息”捧得埃及大奖的宋晓英,也可以是黑色荒诞的《手机》内演技老辣的沈雪;而在独立于夫君之外,开拓属于自己的电视剧领域里,无论是《日出》中的陈白露,《青衣》中的筱燕秋,还是广受老百姓欢迎的《结婚十年》《永远有多远》《来来往往》等,生活里活泼开朗的徐老师却演尽演绝了悲情女子。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但徐帆更大的成功却是她与冯小刚的结合。若论徐老师的色艺,原本可以找

  一个所谓帅哥偶像级的人物,尤其是在冯导演还未成名之前。她能够早早看出样貌平平的冯小刚将来必成大器,靠的不能不说是一个聪明女人骨子里的精明和慧眼。当丈夫今天成为中国电影界的大鳄,难免会遇到各种所谓潜规则的诱惑时,我想徐帆在每次面对镜头时的那股子气场也足以“震慑”一切!普通老百姓大概很难会想象到平时在生活中两人是怎样配合的,不过冯小刚在自己那本热卖的自传中单独用一章叫做“徐老师”的标题即可略知端倪,并且在书中爆料他跟徐帆之间是绝对的群众与领导的关系。也许这只是一种商业炒作的手段,也许徐帆平时就真的是冯小刚的“老师”及“领导”,这都无须深究。只要看到当每次各大娱记们拼命挖掘夫妻俩儿的隐私,往往让冯小刚暴躁上火时,徐老师的及时圆场及缓和气氛,化有形为无形的能力。即可知道在娱乐圈这个深不可测的大染缸中珠联璧合、夫唱妇随的“真谛”。

  近几年的贺岁片市场,尤其是《天下无贼》之后,徐老师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自己夫君的大片体系,而更多去充当幕后的贤内助角色及开拓属于自己的演艺天地。不过观众尽可以对“夫导妇演”的组合档期待下去,因为做为冯小刚最亲近的“不计较片酬随叫随到的徐老师”,他们银幕的再次直接合作具有无限的机会。

 

最应惋惜的人物( 最任劳任怨演什么都成的人):傅彪

  傅彪的英年早逝可以说是至今为止以冯小刚为代表的中国贺岁片体系最大的损失和遗憾。彪子的圈内人缘之好,对生活小人物的诠释之准确,套用冯小刚一句虽是玩笑但绝对准确的评价:“傅彪为人民服务的态度非常端正。”“娱乐圈最憨厚的那个人去了”——彪子的去世实在不能不令每一个人都感叹命运的捉弄和世事的无常。

  无疑,在彪子短暂但足够辉煌的演艺生涯中,冯小刚及其贺岁片是他最应该感谢的人。他自己也曾说过:“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第一个相信自己的人,而冯小刚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人。这种知遇之恩,我必须涌泉相报。”他的这种“涌泉相报”正是通过自己在表演上的不懈努力和任劳任怨。无论戏份多少,有无台词,傅彪都能够认真准确到位的完成,哪怕在贺岁片体系中全部都是配角的“艰难”前提下,他对待角色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真实、细腻、生动的表演风格均给老百姓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及留传至今的经典台词,不过一两个镜头的亮相却让人感觉到其身影的无处不在。彪子绝对是那种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的戏精,身体力行的阐释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句每位从事表演行业的人都会背但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去做也做不到的圣经。几乎可以这么说:冯小刚给他的每一次机会他都完满的抓住并且牢牢的攥入手心。从义务做剧务进而被冯小刚发现在其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中说了那句笑翻全场的经典台词“OKOKOKOK。。。OKOK”开始,进而到《没完没了》中因精湛的演技开始顺理成章形成冯小刚+葛优+傅彪的冯氏贺岁喜剧铁三角。接下来的《一声叹息》、《大腕》里,彪哥或以踏实的作风演出角色内在的皮实,或如惊鸿一睹般匆匆而过,观众寻找冯小刚每一部新电影中彪子的出场以及呈现状态也就成了如希区柯克电影般的“观视”乐趣和票房噱头。最后在冯导演赋予了“天下无贼”这一理想乌托邦的话语环境中彪子奉献了自己在电影中最后一次完美的演出!也为中国老百姓带去了银幕上燃烧自己的最后一次笑声!冯小刚在傅彪病逝后说:“请为傅彪精彩的人生和圆满的谢幕鼓掌”但在今后他的贺岁喜剧中,我们再也看不到“面瓜”那憨态可掬的胖脸。

  “天下无贼”的理想乌托邦是一个隐喻。从此,人世间少了一份笑声,而乌托邦的理想天堂却从此多了一份笑声。所幸的是,他说不要遗憾,来世他还做演员。冯小刚也说,希望他来世还是一个胖子。

 

最自命不凡的人物(最自命不凡讲英格力士的人):英达

  英达与冯小刚及其贺岁片的合作比较特殊,甚至可以说,是冯氏电影中与之合作体系最特殊、也最不那么“纯粹”的一位。说清楚这种“特殊”,就必须首先讲清楚“自命不凡”和“英格力士”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既是英达在贺岁片所饰演角色的身份状态,同时又何尝不是英达本人的某种真实写照?当然,这种“自命不凡”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贬义之词,而是拥有某种普通人不具有的那种能力的自信状态。英达足够的聪明,也足够的有才华,所以他也足够的拥有这种“自命不凡”和“英格力士”的资本。英达出身于演艺世家(以至连前妻宋丹丹和现任妻子梁欢都是影视圈内的人物),可以说打小就有耳濡目染的家学渊源,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这样,喝过高等洋墨水的他说得一口流利漂亮的英格力士也就丝毫不奇怪了。他1995年起任“英氏影视公司”艺术总监,目前是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位合作导演。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把情景喜剧作为事业并为之长期奋斗的就数英达了。《我爱我家》的火遍南北,确立了英达在内地情景喜剧界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随后《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的相继成功,使其完全稳固了自己中国情景喜剧掌门人的位置。冯小刚确立了中国内地新时期的贺岁片概念后,跟风之作盛起,但到了今天你会发现,拍得最为靠谱的仍旧要数冯小刚;同样英达确立了中国内地情景喜剧电视的概念之后,看到今天你会发现,在老百姓中最火最有收视保证的也还是英达。这也难怪在某种程度上英达难免会显露出自己的“自命不凡”,所以前段时间热销书市的那本宋丹丹的自传爆料前夫英达在生活上的“糟糕”正好反衬了其在艺术上的“址高气昂”。

  因此,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英达与冯小刚在某些意义上是极其相似的:他们都将某一类型的影视作品做到了现有的极致——英达是电视领域内的情景喜剧(当然也包括衍生的贺岁电视喜剧),冯小刚是电影领域内的贺岁大片;他们都具有编剧、导演、表演三位一体的优秀结合能力;还有就是他们都是承袭北派语言幽默形式的北京人。所不同的是,英达受过西方熏陶会说标准的英格力士,而小刚则是土生土长喝民族奶成材的北京大爷。所以他们这种在不同领域内展开互不干扰喜剧“竞赛”的特殊关系,间接或直接造成了他们之间并不那么“纯粹”的合作体系。英达在《甲方乙方》里面充了一次二百五,冯小刚就得去《东北一家人》里偷一次井盖。在这之后,为避免重复,冯小刚大胆在《大腕》中启用英达,取代傅彪出演与葛优唱对台戏的角色。英达和葛优一捧一逗对口相声般地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使银幕上其他形象黯然失色。而被英达扮演的如此活灵活现的角色路易王,也正是一个夸张变形化的自命不凡讲英格力士的人,这不能不说源于英达与冯小刚之间的特殊“共谋”。


最幸运星的人物( 最自强不息被幸运砸到的人):王宝强

  在《天下无贼》中,傻根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迷途知返的贼公贼婆最终保护拯救了他,还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理想乌托邦;在现实生活中,傻根的饰演者王宝强无疑更是“幸运”的,拍的第一部电影就一不小心拿了个金马奖的最佳新人,紧接着第二部戏就被冯小刚导演纳入了自己的贺岁片体系,并且配以众星捧月的超强阵容,大有不捧出其来不罢休的架势。结果当然是顺风顺水,王宝强随着这部片的大卖之后名气与身价一路看涨,演艺生涯的前面似如金光大道。这种从“北漂”的最低层几乎坐火箭般的迅速直升不要说当初怀揣80块钱闯北京,最好也只是在各个剧组当武行做群众演员的农村孩子王宝强没有想到,就连那些从各大艺术院校毕业后至今还未着落,仍在埋怨命运不公的俊男靓女们也是根本无法理解想通的。的确,论相貌,论学历,论能力基础,王宝强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傻根”。但“幸运”的前面之所以需要加上引号,正是因为“成功不是靠傻福”“幸运永远也不会砸向那些没有努力准备而只会哀叹不公之人”。

  几乎处在北漂最低层的王宝强当初怀揣着做武行的演艺梦想,无论寒暑冷热挤在北影厂大门前眼巴巴等戏的诸多经历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说,每一个在北影厂大门前挤过、在地下过道的严酷环境内睡过的北漂都是自强不息的,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所以幸运女神的每一次眷顾就是发光的一次机会。而王宝强自己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本渴望做武打演员的他最终被导演李杨看中,在独立艺术片《盲井》中近原生态的表演让王宝强第一次真正认识到电影,同时也让电影圈内的专业人士认识了他。冯小刚导演可能从他不事雕琢,纯真质朴的面孔中读出了什么。《天下无贼》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王被宝强量身打造的电影,因为和《盲井》一样,它的核心都是“一只羊在狼群中最后改变救赎了狼”的故事。所不同的是,被冯小刚认同往往直接意味着被商业市场和广大老百姓观众所认同,在一众华语影坛港台大陆全腕儿级的庇护更是压力掩盖下,王宝强“这只羊”毫不逊色,用令人难忘的质朴表演圆满了一个“天下无贼”的真实。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成名后的王宝强仍然保持了自己农村孩子的谦逊和朴实。在其出演的《暗算》《士兵突击》等电视剧热播后,随着冯小刚导演的一声号令,身怀感恩之心的王宝强不计片酬的投入到《集结号》的紧张拍摄之中。本片作为中国第一部战争史诗贺岁大片,其拍摄难度之大、演员所受身心疲惫之苦均可想而知。同时也增添了我们对于影片本身和王宝强“第二次表现”的期待。

  现在,“傻根不傻”的王宝强俨然已经成为自己家乡尤其是“北漂一族”的骄傲!只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依然每天聚集在北影厂门口等待机会的人们,谁又会成为幸运女神下一次眷顾的对象?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