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冯小刚贺岁片十年之十大人物(二)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娱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独家策划:冯小刚贺岁片十年之十大人物(二)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12-0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最水土不服的人物(最美丽动人却水土不服的人):关芝琳

  在甄选本十大人物的榜单时,曾一度考虑是否应该让只出演过一部贺岁片《大腕》的香港老牌美女关芝琳入选。若论其演技,不能说完全不合格,但也绝对是“水土不服”,可以说是冯小刚的电影中难得一见的比较失败的角色选择;若论其将泛华语观众一网打尽的市场野心,她也是前有吴倩莲,后有刘德华、刘若英、吴彦祖等正当红同时演技超群的港台天王天后。以至于曾有记者疑虑冯小刚导演是不是借拍戏来追求这位老牌的香港第一美女,后来被证明不过是谣传而而。不过这显然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关大美人在冯氏贺岁片中的严重水土不服。这其中固然有关芝琳自身演技相对较弱的问题,但不可回避的是,冯小刚所代表的以语言幽默见长的北派喜剧在泛华语观众尤其是以粤语体系为主的香港东南亚观众群中“天生”的局限性。选择关芝琳,可以窥见冯小刚“早期”对于走出大陆吸引港台观众的明星选择探索以及之后总结经验的转向。

  关芝琳年轻时的确是美,被誉为香港的第一大美女,曾是多少70后的小男人们的枕边幻想、梦中情人,就连天王刘德华也不禁感叹道:“关芝琳是我见过的唯一的真正的美女”。但美貌作为一位女演员的资本是优势但往往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劣势,关芝琳也难免被贴上“花瓶”的标签。这并不是说关大美人天生演技差,而是她努力塑造的演技很容易就被自己的美艳所遮盖,且马上在角色的选择上被定型掉。再漂亮的女性也经不起岁月的无情折磨,关芝琳接演冯小刚的《大腕》时已经是年近四十的女人“豆腐渣”年龄。她在片中吸引葛优饰演的尤优这样的中年未婚男子还行,而别说已过气的她对于港台这种明星新陈代谢极快的市场票房起不到什么刺激,就连对大陆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主打票房的市场也是无甚吸引力。也许她真的只是像冯小刚这样的中年人在银幕中的一个欲望实现?任谁在年轻时都有个梦中情人嘛!结果在《大腕》的表演中,关大美人表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在这样的荒诞疯颠喜剧氛围内,她的演出节奏几乎游离于其余演员和全片之外。《大腕》原本有冯小刚向着世界票房发起冲击的野心,要不然他不会让好莱坞老牌影星唐纳德-萨瑟兰来饰演“大腕”一角。但让操持着蹩脚普通话的关芝琳承担太多的对白,同时还需要与英语进行转化,其所造成的间离效果无意识中破坏了影片的经典性,从小长在香港的关芝琳远没有之前的吴倩莲和之后的刘若英那样操持着一口流利的国语,这不能不说是冯小刚在面对泛华语观众检阅时的经验不足,更是以语言幽默见长的北派喜剧在面对南方观众时的另一种“水土不服”。所幸的是,冯小刚很快总结出了经验,在后面的贺岁片《天下无贼》中对于港台演员选择的市场定位和使用就要纯熟许多。因此,关大美人的“水土不服” 不得不说是大陆贺岁片向外进军最初所做“试水”探索的一种遗憾。

  
最感动情侣的人物(最没有幽默感拼命催泪的人):刘德华+刘若英

  刘德华和刘若英作为港台地区当红的天王天后级人物一起出现在04年底的《天下无贼》中,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其中蕴涵着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大陆贺岁片真正走向成熟的象征。一方面冯小刚和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精心经营多年的贺岁片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电影的一个巨大商业品牌;另一方面伴随着港台电影业的不断萎缩,港台明星也纷纷转向拥有无限潜力的大陆电影市场,天王天后级的首选自然是高投资高收益高上座率的贺岁大片。更为关键的是,克服“水土不服”的刘德华+刘若英的组合在《天下无贼》中的成功打造标志着冯小刚已经将港台明星的合理使用顺利纳入自己的贺岁片体系中。

  刘德华+刘若英之所以被命名为“最感动情侣的人物”,也是“最没有幽默感拼命催泪的人物”,并不是说刘天王和刘天后没有幽默感,不会饰演喜剧而只会演催泪弹之类的角色。相反,在他们以前的电影中,已经分别证明了自己对于喜剧电影的驾御能力。而是本就面临着贺岁片题材转型的冯小刚在认真思索和总结前面经验后所采取的策略。他为了充分保持自己最擅长的北方语言幽默特色的原汁原味,干脆规避掉港台演员在此层面的加入,将其交给葛优、范伟等自己的一贯班底。刘德华和刘若英所分饰的贼公贼婆主打情感牌,其中既有互动的真挚爱情,也有被傻根所改变的向善转化。两人本来在各自的影片中只要出现就足以引得大陆港台的大量粉丝们蠢蠢欲动,春心荡漾,此番之前从未有过合作的两人其实在任意一部影片中携手就能够碰撞出商业票房的火花。更何况是冯小刚的贺岁电影,这是在噱头之中的噱头。再加上贼公贼婆相濡以沫的催泪爱情线、刘德华最拿手的耍酷的“盗窃”动作场面和最终满足观众观赏心理的洗心革面,两人的精湛互动演出感动了无数情侣观众从而使影片大获成功,而冯小刚也在保留了自己基本幽默特色和基本大陆贺岁片观众群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自己在港台泛华语地区的市场。更有利的是,冯小刚和中国大陆贺岁片藉由此完成了从单纯的荒诞喜剧到悲喜兼备的情节剧转化。贺岁片一面是葛大爷“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爆笑,一面又是刘天王和刘天后为了保护傻根“天下无贼”理想的付出催泪,悲喜两种极端情感都被控制,这个就太厉害了!甚至还嫌不够,最后不惜让刘天王壮烈牺牲,只留下刘天后与肚中两人的孩子独自面对充满迷茫的未来。。。。。。此一刻不知会让多少银幕下的少男少女们难过得撕心裂肺。

  刘德华、刘若英、冯小刚,在这一部贺岁片中形成了一个奇妙有趣的三赢局面。刘德华通过本片和其它的影片成为该年度票房价值最高的电影明星,继续保持其极高的人气地位;刘若英凭借最后那一场吃北京烤鸭的精彩催泪表演荣登百花影后宝座,成为台湾地区演员获大陆电影大奖的第一人;冯小刚导演则最终完成了对自我类型的超越。

 

最百炼成钢的人物( 最脚踏实地一把抓住机会的人):张涵予(blog)

  冯小刚曾经这样评价张涵予 :“涵予是一个生活在过去的人”。的确,在《集结号》的前期筹备过程中,也许有人可以向张涵予那样感受到身为一部战争史诗贺岁大片主角的兴奋之情,但没有人可以在四个小时的汽车长途里唱全足本连带报幕都一字不落的《长征组歌》。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够这样坚持将最有血性的长征精神挂在嘴边的人可不多见,而在欲望诱惑更加明显的娱乐圈中,这样的人则几乎可以算做是“怪胎”了。也正是这样难得的脚踏实地、百炼成钢的男儿血性,冯小刚才会放心将谷子地这一同样血性的全片主角交给张涵予。可以说,张涵予为这样一个主角不惜“十年磨一剑”,也可以说,他前面的所有准备都是为了谷子地的塑造,这是他血液里的角色。

  张涵予原本是中戏表演系的科班出身,后来却阴差阳错的当上了配音演员,凭着自己得天独厚的磁性声线,他很快就因在一系列大片中的精彩配音表演而成为配音界的一线当红小生。但他自己内心中始终未放弃对演戏的热爱和追求,他曾说:“演戏是个特别上瘾的工作。因为有很多领域你没接触过,很多角色你没尝试过,想塑造不同的角色,但又永远塑造不完。这个瘾永远勾着你。” 结识冯小刚导演后,张涵予从贺岁片开始正式迈入自己梦想的电影表演之路。其实在冯氏贺岁片中,张涵予的出镜率绝对能够称之为高,见证了一个从龙套到现在终成主角正果的渐变:从《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到《天下无贼》中戏份开始吃重的化装成“E时代画家”的卧底韩警官,进而到即将上映的《集结号》中挑大梁的谷子地。他与傅彪在冯小刚贺岁片中的“成长”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创作经历都能够代表一个好演员踏踏实实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所不同的是,彪哥的形象更适合老百姓身边的小人物,而且很遗憾他的英年早逝终究没有等到“一个主角的诞生”;涵予则如塑造的谷子地般是一个孤胆英雄和银幕硬汉,更幸运的是,尽管经历了选主角前的波折,他终于等到了一个百炼成钢的主角降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张涵予骨子里的血性和硬气使他对于这次机会的抓住倍感珍惜。为了谷子地的精神,为了回报冯导演的信任和知遇之恩,为了把人物塑造好,张涵予曾两次在片场受伤,一次是从战马上摔下来,另外一次是被爆破点的炸药炸伤了腰。按他自己的话说:“为了拍《集结号》这样一部有血有肉的电影,就是死两回也值了!”在现在这么一个花样美男盛行,阴柔之风弥漫的大环境里,市场需要能够独挡一面的硬汉形象,张涵予显然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不管是他先前主演的影视作品,还是他的人生经历,都充满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次,张涵予主演的《集结号》更是把男人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很快《集结号》即将举行隆重的首映,在全国乃至全球强烈期待的观众面前,张涵予将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考验。

  
 
最客串抢戏的人物(最不应该抢戏却贼出位的人):范伟(李成儒)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体系中,友情客串的演员群像是绝对不能不提的一类人。他们往往都已经在其余的影视主持等领域中确立了自己的观众地位,基本也不属于冯氏贺岁片的常备军。他们在冯导片中几个镜头的偶露峥嵘纯粹是属于私交的帮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客串”。但就是这几个镜头的串场,却配以仿佛完全是为其量身打造的肢体语言和幽默台词,再加上与演员自身形象气质的或反差或贴近,结果经常会产生意料之中又意想不到的捧腹效果,成为影片主体之外最大的亮点,以至锦上添花般变成影片流传的一类经典。在这之中,冯小刚、友情演员与观众之间又形成另一种奇妙的互动关系。而范伟和李成儒之所以作为这类客串群像的代表,也正是源于他们将自身扎实的表演基本功、对待每一个角色塑造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角色特质的夸张幽默完美结合在一起。他们不是主角,却在他们出镜的一两场戏中抢尽了“风头”,可以说,在属于他们的天地里,他们是绝对出位的主角。

  冯小刚导演对于范伟和李成儒的运用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他们加入的时间就极为讨巧:范伟在《手机》与《天下无贼》中的出镜正好也是那时他凭借春晚和赵本山合作的一系列大热小品在观众心目里积累极高人气的时候;李成儒在《大腕》中的精彩演出则恰好是其当时主演的多部电视剧在各地方台滚动热播之际。范伟是那种老百姓一看到其永远睡不醒的“呆瓜脸”就笑到破肚子的演员,所以在贺岁片的客串戏中,只须本色的稍加夸张变形就立马鲜活出彩;李成儒比较严肃来自话剧舞台的正剧形象则需要在片中彻底颠覆,巨大的荒诞割裂感产生出自己黑色幽默潜质的另一面。结果,在冯氏贺岁片众多的经典台词中,最经典的竟然被很多观众公认为是《大腕》片尾时李成儒饰演的精神病患者在疯人院里极尽荒诞恶搞的一口气说出的那段:“。。。。。。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这一个镜头完成的台词在他的精湛演绎下从气氛到语速再到节奏都完全对,而且用病态的表演完全颠覆了现代都市人疯癫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可以说,李成儒说的这段台词的一个镜头也成为他至今为止表演生涯的一个支点。本是喜剧小品演员出身的范伟就更为驾轻就熟,看似要紧不慢的表演节奏下实则蕴涵着极强的喜剧张力。在冯小刚的电影中,谁能够抢到葛大爷的戏?目前看来唯一做到的也只有范伟。他在《手机》中饰演的严守一在农村的表弟其戏不过寥寥几场,却几乎抢光了葛优饰演的严守一的“风头”。这也难怪严守一好不容易“荣归故里”也会感觉到“手机(范伟所持)”的手雷般威胁。而《天下无贼》中当范伟饰演的笨劫匪一出场也立刻成为该场戏的最大亮色,他结结巴巴的说出那句著名的“IP,IC,IQ卡,统统交给我”令观众不禁前仰后合的同时瞬间掩盖了刘天王刘天后的巨星光芒。最终身体的被制服也并不意味着角色魅力的被制服。它一直延续到今年上映的《落叶归根》中,郭德纲饰演的公路劫匪再次调侃模拟了这一场景。

  如果说梁朝伟在王家卫导演的《阿飞正传》中最后一分钟的客串演出令其拿到金像影帝成就经典的话,那么以范伟和李成儒为代表的冯氏贺岁片客串群像则俨然成就了一个更大范围意义上的群像经典!

 

最假装正经的人物( 最假装正经绕不过感情的人):张国立

  张国立与冯小刚和贺岁片的关系也是具有特殊性,但更大层面上是某种“极端化”。首先,张国立绝对是中国内地娱乐圈大腕儿、甚至接近于小鳄级的人物(他自己做制片人,还导演了电影《第601个电话》)。尽管在拍摄冯氏贺岁片时他与其的关系还是纯粹的演员关系,但时至今日看来,做过导演制片人的他还是具有了某些与其的特殊性。而更多呈现“极端化”的是,张国立参演的冯小刚两部年度贺岁片在题材上是截然不同的:一部是冯小刚试图超越探索自己的情感正剧《一声叹息》;另一部又是其驾轻就熟的荒诞喜剧《手机》。不过张国立在这种“极端化”中又严格体现出了其角色特质的共性:最假装正经却终被绕进去的男人。

  无疑,张国立对于这两位身份不同、类型不同但都假装正经的男人形象的诠释把握是非常准确到位的,表演刻画细腻,人物塑造传神。《手机》强烈的市场回报与社会反响自不必多说。《一声叹息》尽管从票房上看可算做冯小刚贺岁片中唯一的滑铁卢之作,但毕竟是有碍于题材探索的限制,毕竟也在埃及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更为冯小刚代表的中国贺岁电影今后的顺利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拍摄经验。一个是如梁亚洲那样踌躇徘徊于家里的“红旗”妻子和外面“彩旗”年轻情人,始终都想保持自己形象的中年男人;另一个则是如费墨那样满腹经纶,嘴里不断嘟嘟告诫着别人“做人要厚道”,却经不住所谓“对自己有些崇拜的社科院学美学的女研究生诱惑”的伪学究。一种“正常”正剧的表演方法,另一种荒诞幽默的表演状态,同一种现今社会存在太多的假装正经却终被绕进去的男人形象,张国立在贺岁片对这样两个人却同一种形象的男性演绎的确“剥下暴露了社会上假装正经的表皮”。为什么是张国立“专业”饰演如此的“虚伪男人”?我想倒也不是说他就长着一副“假装正经,没有信任感”的面孔。而是在他众多的经典角色塑造中,不管是不辞辛苦“专业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时常“流连于烟花柳巷”的乾隆爷,还是正派正经的大才子铁齿铜牙纪晓岚,哪一个不是面对N个红颜知己的感情投入而最终绕不开也无从抉择?如此之多“暧昧的红颜知己”是不是也是作为一个男性角色“假装正经”的表现呢?这也难怪身为制片人的妻子邓婕要一以贯之的“夫妻档”了。

  当然,这是玩笑,也算是又一个贺岁档期争夺战硝烟弥漫前的玩笑吧!!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