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苏宁并购大中事件在沉寂5个月后。近期又在业内炒得沸沸扬扬。记者联系苏宁南京总部,得到的回应是,暂时无可奉告。
但多位外资企业老总向本报记者透露,并购已几成定局。最新的消息来源称,早在今年2月,苏宁与大中就达成了初步协议,约定收购价格是30亿元。但此后双方一直未能最终敲定。一方面固然有永乐搅局的因素,而更关键的还是价格方面难臻一致。大中有了提高价码的打算,而苏宁并没有加价的念头,双方耗至今日。
“并购战”硝烟再起
双雄并购传言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12月初国美收购永乐之时。由于大中和永乐在此前是战略合作关系,永乐向大中交纳了一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并承诺如若自己解除与大中的协议,对方有权将保证金予以没收;而国美收购永乐之后,双方在保证金问题上持不同意见,导致收购计划暂时搁浅。
双方立下的“君子协定”,未想到成为日后大中与苏宁结缘的最大阻力。国美收购永乐之后,“君子协定”破裂,大中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永乐家电就违约承担责任,并没收之前永乐缴付的1.5亿元订金。
记者得到的消息是,至今仲裁悬而未决,但业界频频传出大中与苏宁开始商洽收购传闻。方一方面等待仲裁结果,一方面开始接触并试探对方。
几个月前,第三方机构对大中的财务审查结束,此后,双方进入了一段谨慎探讨期,甚至一度停顿,并进入僵持阶段。期间有好事者爆出苏宁收购大中的价格是30亿元,但随即遭到双方一致否认,更没有进行所谓的实质接触。
但又有消息称,谈判双方已就价格产生分歧,大中电器内部坚持认为,大中年销售额超100亿元,远不止30亿元可以一次买断;而且大中在北京的门店都占据了“战略要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国美、苏宁现在都不可能靠30亿元就在这些地头开出同样数量和效益的门店来。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苏宁在北京持续开店、开大店,其主旨是在加强北京市场的战略布局,并在谈判时增加压价筹码。
苏宁坐等“压价”
记者证实,今年下半年以来,大中开始正视目前自己面临的现实,收缩其扩张的战线,关掉其在重庆、南宁、太原亏损的门店后,集中资源在华北市场优化自己的店面。
即使是在总部北京,今年大中的门店也从原来的65家减少到62家,其中重装了20家门店。大中方面的说法是,经过此次战略调整,大中在北京的单店收入大幅提升,总体增长超过30%。按照预计,今年北京整体的销售额可以达到90亿元,实现1.8亿元左右的利润。
“目前,苏宁并不怀疑大中在北京的赢利性,而考虑更多的是内部管理问题。有消息人士透露,和苏宁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后台体系相比,大中内部连一套完整的REP系统都尚未建立,苏宁仍旧和大中探讨整合难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而在张近东看来,苏宁必须找到一个投资成本、合并时机、合并风险的最佳组合方案,才考虑大中的“价值能否利用起来”。
此外,国美整合永乐,也给苏宁带来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国美与永乐在全国的整合并不成功,否则在永乐的强势阵地上海,苏宁今年还能获得长足的进步”,苏宁有关高层这样评点两者的合并,显然,苏宁希望一旦收购大中,则能在北京市场给对手带来巨大威胁。
最后有消息人士透露,下月苏宁将召开股东大会,有可能就此作出最后定夺。
与之前相比,国美对于大中的态度也由原先的“看多”转为“看空”。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对记者表示:“国美历来对大中也没有特别感兴趣,一直持有开放的态度。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否并购大中,其难度都远远超过当初国美并购永乐。毕竟,双方的系统资源、管理文化都存在很大差别。”而在发布三季度财报的上个月,国美电器总裁陈晓还明确表示,永乐不会轻易放弃并购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