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自称学术流寇 “老奸巨滑”说帝国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娱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易中天自称学术流寇 “老奸巨滑”说帝国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12-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从品三国,到拆析帝国邦国,易中天能在民众中形成如此号召力与他多年来以坦诚敏锐的方式密实编织学术网络密不可分。昨日,受“复旦文史讲堂”“堂主”葛兆光之邀,易中天来到光华楼演讲厅为学子们做《继承与变革:从邦国到帝国》的专题讲座,由钱文忠主持。


自称文化学术“流寇”


昨天,在复旦的讲座中,按骆玉明调侃的说法,易中天作为一个老奸巨猾的知名人士,他不停拿自己开涮。但越是如此,听众反倒越愿意接受他书中所陈观点及所讲道理。易中天对听众说过:“这次让我有机会"混"进了复旦。靠考,我是考不进复旦的。”他笑谈自己在1978年考上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时,被视为“土匪”。当时,上过大学本科的同学被称作“黄埔军校生”,而直接考入研究生的则被贬为“土匪”。易中天更细分一头扎进德国哲学研究康德的同学邓晓芒,为“坐寇”,而他则将自己定性为一个文化学术的“流寇”。


从最先的古代文学、文艺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到相关文化学、人类学直至以后进行的中国国家史制度史的研究,这一在民众中最具知名度的学者自爆学术成长史,以及如何治学的方法:“我上课都是先将西方美学连着几天一气讲完,随后,再剖析东方美学理论。我反对把中国的文学史用西方文艺理论中的那些现实、浪漫、积极、消极各种主义来进行研究,这两者间本是不相融的。需参透各文化系统自身发展脉络,才能展开对比借鉴推出结论观点。但长久以来,学者们却一直在错误的基础上搭建自己的学术城堡。”


解析帝国和邦国


对于帝国及邦国的研究,易中天说他是先从研究美利坚合众国的联邦制、希腊城邦制着手,随后,才回过头来细致梳理中国的国家史,他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以清晰的脉络分析比较了邦国与帝国间的三大差异,邦国封土建国存在民主阶级实施贵族政治,而帝国建立郡县由地主阶级实施官僚政治。对于帝国的代议制、三权分立,职业化官员如何摆正位置,易中天都进行了启发性的讲解。


在互动交流部分,对于学子提问的宗教能否济世,易中天表示他本人无信仰,因为他不喜欢“仰”这个字,自下而上。他觉得没有信仰可以,但必须要有信念,现阶段他的信念就是民族必繁荣昌盛,他为在纽约街头取款机上能看到中文字而喜。在找寻民族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传统固是根源,但不能忘记历史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所谓“成也传统,败也传统”。他在为于丹著书所写的序中就以《灰色的孔子,多彩的世界》为题阐述了自己要将传统进行“去色彩化”的传承,太多误读导致了学者的思想观点无人应和。“我只是在盘点历史与传统为我们留下了什么,中国有太多的学者,只有学问没有思想。”骆玉明点评称,易中天将民族责任感作为学术流寇生涯的驱动力,借助讲座让大家看到了“流寇”学术发展的路线图。


据悉,《帝国的终结》到目前为止发行数为30万册。《帝国的终结》是学术著作,不同于普及型的聊天式话本能有如此反响,让易中天本人大感意外。但他同时却又发出了“无人识君”的感慨。虽然,表面上,《帝国的终结》一书也不乏追捧者,但是他感觉没有几个人能将他的著述以一种人文大关怀的状态去进行解读,去真正领会每本书中间以史鉴今的意图。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