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2007印象之三:六大畸形关键词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科技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中国汽车2007印象之三:六大畸形关键词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07-12-1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自主品牌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自主品牌作为一个吸引政府意向、群众眼光的词而趋炎附势龙蛇混杂地顺流而上的时候,他们已经堂而皇之的糟踏了自主品牌的本质。07年,甚至传出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伪自主品牌:广州本田、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等。当国内消费者的情感倾向开始侧重于自主品牌的时候,国家政策开始倾向于扶持自主品牌的时候,合资品牌纷纷开始高举自主品牌的旗帜,但也许行的却是挂羊头卖狗肉之实。这也难怪,引用《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贾可老师的话意就是:毕竟没有哪国真正愿意诚心帮助别国发展壮大本土汽车工业。

不能说他们不想支持合资中国方搞自主品牌,只是他们不能支持合资的中国方搞纯中国化的自主品牌。这玩意有点像几年前我们恐惧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一样,现在却开始欢迎这种“和平演变”。打打擦边球,赚了吆喝赚了钱,何乐而不为?


性价比

07年的中国市场似乎越来越少的品牌和产品重视“性价比”这个词了,性价比在中国市场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价格低、性能弱、品质差。当中国的自主品牌还没有形成格局的时候,我们没有人听说过通用、大众来跟国人灌输性价比的概念;当自主品牌依靠“性价比”取得一定的市场基础的时候,性价比已经被丑化了。从本质上来说,性价比只是价格和性能的一个相对的比较,我们说性能稳定、价格厚道的产品是最具性价比的,而不是性能差价格低或者性能好价格奇高等。所以,合资品牌产品绝对不会让“性价比”挡在他们的钱袋边上。

然而,经过十年来的发展,我们的自主品牌完全有“成也性价比,败也性价比”的预兆。所以,奇瑞开始强调锻造内功,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开始对不同的产品寻求新的卖点,而不再斤斤计较于性价比。所以,吉利开始通过换标来提升品牌形象,让品牌 提升来弥补性价比留下的遗害。然而,看那些如比亚迪、长安等起步较晚的自主品牌,还津津乐道于“性价比”的概念?君不见F3白金版和F3R一起入市之后,并没有达到1+1=2的效果么?

当我们完全放弃性价比的时候,就是我们民族品牌完全自信的时候。


团购

如果没有厂家给商家压任务量,如果没有同城经销商之间互相血拼,如果没有某些本土网络媒体今天这么发达,如果没有竞争产品选择机会这么广泛,如果没有太多的如果,团购就不存在。

对于经销商来说,短期性、突击性采取团购措施来完成任务量的冲击和市场温度的维持,是应急之举;如果将团购作为长期倚重的营销手段之一,就难免成为饮鸩止渴的行为。因为,团购是同城经销商之间相互杀价的原因之一,在“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拼搏中,谁都不会好过。这样就会落入越卖越亏、越亏还得越卖的窘迫境地。

我个人从来不赞成车辆价格的无限制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跟价格的回报成相对正比例关系的,社会财富和竞争力的此消彼长也是在一定时期内的总量控制范围内。所以,以团购等极端营销方式来提升竞争力,决非明智之举。


国际化

看过围城的人都未必都能体会到围成的那种意境,出出进进的彷徨和进退维谷的迷惑,如今年的中国汽车一样。国际品牌和合资品牌争相本土化,连采购体系、研发体系、名字甚至自主品牌的旗号都用上了。民族品牌则争相开拓国际化之旅,海外网络的扩建、CKD组装基地的建设、换标开拓国际化等等手段,不一而足。

这本是一种好的现象。然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某些品牌国内销售下滑的时候,国外销售反而上扬,这到底是喜还是忧,有待观瞻。毋庸置疑,中国汽车市场目前为止是全球实际消费和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在本地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的时候,就开始大举进攻国际市场,未免有舍近求远之嫌。同时,这种进军不一定是稳打稳扎的长治久安之举。这种经营上的经历侧重,实在是值得三思。


慈善

企业不应该有责任感么?企业不应该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么?答案是肯定的:应该。但是,如果这种责任的体现是伴随着强烈的利益驱动,或者是纯粹为了利益而慈善的呢?太露于痕迹,就会显得做作,显得欲盖弥彰。

难道目前国内对于企业和企业家的慈善行为的操作,没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么?比如某某捐赠活动,进入捐赠目的地全程警车开道、行人侧目过往车辆避让,完全忽视了诸如造成扰民、交通违规等等的法律法规的存在,只是因为这是一次“慈善之旅”。这与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某地政府机关门前主干道8点到10点之间限行,是为了让政府领导能够顺利上班,某地警务工作人员巡逻车辆,从来就无视交规存在横冲直撞等等事情如出一辙。更有甚者,受捐赠者一般都是受组织安排,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报答仪式,这与变相的乞讨何异?置受捐赠者的自尊于何地?难道仅仅是为了教会受捐赠者抱有感恩之心么?

既为慈善,何不既慈又善,“慈善”到底?


概念车

之所以称之为概念车,是因为它确实具备超前的概念。在没有形成生产量化、产业化之前,它只是形成于思维工作者的创造,并且赋予一种初期实质的存在。

然而,现在的概念车开始泛滥成灾,越来越多的车展开始主推概念车的“概念”,除了那些真正的概念车之外,更多的是“伪概念车”,实际上是即将量产面市的车型产品。全车上下内外,没有丝毫超前或者浓缩概念的影子。把这些车称之为概念车,是对那些真正致力于汽车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研发和创新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极度不尊重,也是对产业、对于专业人员的一种极度不尊重。

当然,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这本身无可厚非。然而,作为一个对产业、对行业负责任的企业,就不应该以这种张冠李戴的借口为推广宣传的由头,掩耳盗铃之余只会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笑谈。

 

[版权声明:本文系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