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日常用语(b)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族日常用语(b)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7-12-2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B

巴巴:波斯语(Bābā)的音译,原意为“父亲”、“长者”,后引申为对回族穆斯林先贤的尊称。
巴推里:阿拉伯语(Bātil)的音译,意为“虚假的”、“无理的”、“无效的”。如:现在买卖场上巴推里大得很,我们做为穆斯林,要远离巴推里之事。

巴推尼:阿拉伯语(Bātin)的音译,意为“内心的”、“本质的”。回族穆斯林认为,外表与内在相比、外功与内功相比,内在的东西更为重要,如:这件事外表看起来不太好,但巴推尼是好的
把把:回族穆斯林群众中自称为得道者。回族穆斯林把用吹、念、按摩或其他独特的方式给人看病(多为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也称做“把把子”

白黒里:阿拉伯语(Bakhīl)的音译(注:回民受方言影响,“白”念biǎ音),意为“吝啬鬼”。如:白黑里的人不能进天堂

白嘿力:吝啬

白拉提:阿拉伯语(Barā’ah)的音译,又译做“白拉特”,原意为“清白无辜”、“赦免无罪”。相传,穆罕默德在公元620年伊斯兰教历的8月15日夜晚,独自前往麦地那的白格尔(今麦地那圣寺东南侧)墓地作求祈,事后对圣门弟子们说,这一夜真主降临到距离世间最近的天体,并晓谕:凡穆斯林在这一夜诚意悔罪、祈福,都可以得到主的赦免和允准。又说,这一夜是天使更换记录每个人善恶行为的文卷并祈求真主赦免罪责的夜晚,是忏悔之夜。回族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8月的前半个月,要请阿訇和满拉到家中念讨白,主动多做礼拜,以求得真主赦免自己全年的“罪过”,俗称“转白拉提”。这一个月被称做“白拉提月”,伊斯兰教历每年8月15日夜又被称做“白拉提夜”或“赦免之夜”,苏非派回族穆斯林又叫做“念夜”

白勒可台:吉庆、喜庆

白俩:阿拉伯语(Balā’)的音译,意为“灾难”、“祸患”,回族穆斯林通常用以指灾难。如:浪费粮食要遭白俩呢。

白俩尔:阿拉伯语(Balāghah)的音译,意为“雄辩”,后专指阿拉伯语修辞学。如:不念白俩尔的阿林,《古兰经》中的奥妙就理解不了

摆嫁妆:回族婚俗。即用于婚礼上的说唱,又叫“表针线”、“说针线”。摆嫁妆一般在婚礼当天进行,新郎新娘按回族习俗举行过婚礼后,新娘要将陪嫁的嫁妆及亲手做的针线活(鞋、帽、袜、被套、枕套等)摆放在院子当中,让大家观赏、评品。这时,娘家专门请来的摆针线的人(男性、女性都有,男性一般叫“说家子”或“唱家子”,女性一般叫“巧姐儿”),便开始用顺口溜的形式给大家摆嫁妆,内容多为夸赞女方娘家大方,新娘心灵手巧等。摆嫁妆词一般幽默风趣,以增添喜庆的气氛。如一段80年代中期的摆嫁妆词这样说道:铜锤子、铁剪子,亲家奶奶的脚片子;黄的是金,白的是银,亲亲热热一家人;又娶媳妇又得财,又得袜子又得鞋(念“亥”音);大立柜是顶天的,梳妆台是镶边的;一边搁的是电视机,一边挂的是呢子衣;丫头高兴小伙子喜,你亲我热到一起

拜节:回族节日习俗。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民把在开斋节或古尔邦节期间的走亲访友,称做“拜节”,以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逢年过节的“拜年”区别开来。拜节除亲友互相拜访之外,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女儿们都要带上礼品看望岳父、岳母。拜节讲究赶早,否则被认为是心不诚。回族俗话说:“初一初二拜节,初三初四拜鳖。”

拜提:阿拉伯语(Bayt)的音译,回族穆斯林常说的“拜提”有两个含义:①指“房子”、“家”、“住宅”。如:这是谁的拜提?②指诗歌的一句。如:这句拜提含意深刻

拜同拉西:阿拉伯语(Baytullah)的音译,回族穆斯林译为“天房”

班代:忠实的信徒

搬阿訇:回族宗教礼仪习俗。即清真寺聘迎开学阿訇的仪式。由于清真寺的阿訇多为聘任制,任期届满后,若不再续聘,则称为“散学”,若另聘新阿訇,则须由本坊穆斯林们同意,并派人携带礼品前往邀聘。应聘后全坊穆斯林择日迎接,迎接日举行专门仪式,在清真寺内诵经讲瓦尔兹、设宴,以示庆贺。这种迎接的仪式就叫“搬阿訇”

板桥道堂:中国伊斯兰教苏非派哲赫忍耶门宦道堂之一,始建于1943年。因以宁夏金积堡板桥(地名,在今吴忠市西南5里处)为传教基地,故名

邦布达:波斯语(Bāmdād)的音译,又译做“邦答”,意为“晨礼”。伊斯兰教每日五时的第一次礼拜的名称,即天晓后,日出前的礼拜。邦布达共四拜:两拜圣行,两拜主命

邦家: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已经”、“大约”等意思。如:他早上起身走的,现在是下午四点钟了,邦家快到了

邦克:波斯语(Bānk)的音译,意为“召唤”、“提醒”,又译做“班克”,即唤礼。穆斯林每日五时礼拜前都必须念邦克,以召唤人们礼拜。其辞主要以赞词和唤礼词为主,内容大意是:真主至大!真主至大!我作证:万物非主,惟有真主。我作证:穆罕默德,真主的使者。快来礼拜吧,快来走获救之路吧!

邦克楼:清真寺配套建筑。即立于清真寺礼拜大殿前两侧的塔形建筑。高于清真寺,是清真寺用以召唤穆斯林们礼拜的处所

包油香:回族习俗。回族每逢过节或过乜帖,都要炸油香(油饼),并将熟肉削成薄片,放在油香上,也叫“包份子”,分送清真寺驻寺人员及左邻右舍。回族民间有“马奶奶的油香-大份儿”的

歇后语

保爹保妈:回族旧时生育习俗。一些缺孩子(或只缺男孩或只缺女孩)的人家,在孩子出生满月后,要在近邻中找一家家风较好,子女健康的人家,请其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当“保爹”、“保妈”,以期盼自己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而被保的男孩便被称作“保乎”,女孩便被称作“保姐”
报应日:阿拉伯语(Yawmmadīn)的意译,又译做“末日”、“清算日”。即真主对人们所做所为的最终审判和总清算之日。伊斯兰教认为,现实世界是有始有终的,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真主将令所有的死者复活,接受清算。真主根据天仙所记录的每个人生前行为的功过簿对每个人逐一审问,受审者将通过一座架设在火狱之上的细如发丝、利如刀刃的“绥拉提”桥。生前行善者将顺利通过此桥并进入天园,作恶者将堕入火狱

本等: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本”念四声。即“本事”、“能力”之意。如:你有什么本等,还想当师傅?

比达尔提:阿拉伯语(Bid‘ah)的音译,意为“异端”、“邪说”。即不合正宗,节外生枝,标新立异的意思,多指在宗教教律上背离了圣人的主张或违背了正统派的教法

比斯敏俩:阿拉伯语(Bismillāhi)的音译,回族穆斯林常念做“比斯敏俩希”,意为“以主的名义”、“奉主之命”。回族穆斯林一般在宰牲、吃饭、喝水、接受馈赠等行为之前都要默念此语。如:艾合麦德口诵比斯敏俩,向贫困山区捐了款

便宜: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便”(biǎn)念三声,即“便利”的意思。如:你就不要回了,在我家吃饭吧,饭菜都便宜着呢。又有“准备好了”的意思,如问:你准备得怎样了?答:便宜了
别麻热:波斯语(Beemāree)的音译,意为“病”、“疾病”。回族民间称呼疾病多喜欢用此语,如:你的别麻热好了没有?

别玛尔:病症。如,你有别玛尔啊?

宾甩:环指

拨排: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意思同“定然”。回族穆斯林认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真主安排和引导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这场灾难是真主的拨排

波来盖: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膑骨,俗称膝盖

波赛:波斯语(Booseedan)的音译,意为“接吻”、“亲吻”。回族穆斯林群众对一般圣物都要亲吻一下,如翻开一册经,要首先亲吻然后再诵读,称为做“波赛”。如:他把《古兰经》给我让我念,我只做了波赛,便又还给了他,因为我不会念。

波斯体: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这种书体是伊斯兰教传到波斯地区后,波斯地区的人们在书写经文时既遵循了“库法体”的风格,又喜欢延伸拖长的笔法,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风格。这种字体体态娇美,流畅自然,被称为波斯体

伯热克特:阿拉伯语(Barkah)的音译,意为“吉庆”。回族谚语。客人走进家门,伯热克特同来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