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新闻联播》
时间:2007年12月21日
对于正在热映的冯小刚贺岁大片《集结号》,《新闻联播》有长达1分9秒的的报道。这次对娱乐事件的报道,令不少网友吃惊,六成网友认为不合适。
第二次:《艺术人生》
时间:2007年12月26日
冯小刚在节目里讲述了“集结年轻的演员一起来共同经历一场战争”所带给他的温暖。
第三次:《新闻会客厅》
时间:2007年12月27日
冯小刚跟主持人李小萌聊起了《集结号》的故事。
第四次:《焦点访谈》
时间:2008年1月12日
央视另一王牌节目《焦点访谈》又以“国产影片新探索”为名播出了《集结号》的长篇报道,时间长达10分钟。
第五次:《面对面》
时间:2008年1月13日
央视名牌节目、王志主持的《面对面》采访冯小刚。
前天(12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在北京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对全国电影行业和市场2007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电影局局长童刚在通气会上点名表扬了《集结号》等影片,并不惜用“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艺术构思、现代的电影语言、真实的历史场景”等美誉加以形容。
央视万千宠爱 网友频频称奇
12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集结号》进行了长达1分9秒的报道,这档素来以报道国家政策和国计民生为主的新闻节目罕见地用这么长的篇幅报道一部电影,并且不吝赞美之词:“这部故事片以全新的艺术手段告诉人们,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不经过牺牲,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使影片导演冯小刚有点喜出望外:“《新闻联播》是收视率非常高的一档节目,但是以前很少报道娱乐、电影方面的新闻,此次涉猎电影我觉得这真是一件好事!”
此事随即在网上引发了此起彼伏的争论:“咱们严肃的《新闻联播》怎么和娱乐影片心贴心、手拉手了?”而据一项网上发起的调查显示,竟有六成网友认为《集结号》的新闻不能上《新闻联播》。一些网友还揣度:“选一个主流题材、用外国劣质高科技包装一下、给投资公司赚钱,这就是典型的商人的责任。央视和商人各取所需,一个高举主旋律的大旗,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商人也可以利用主流题材,名利双收。”虽然这种说法没有根据,但一般网民的惊奇心理也不难理解:2007年大片很多,《色,戒》捧回金狮、《投名状》反响不俗,为何单单表扬的是《集结号》?它的水准真的是鹤立鸡群?
无独有偶,在童刚点名表扬冯小刚的同时,1月11日CCTV另一王牌节目《焦点访谈》又以“国产影片新探索”为名播出了《集结号》的长篇报道。节目中又连续使用不少超乎寻常的溢美之辞,比如,“《集结号》是近5年来观众满意度最高的大片,在商业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集结号》在思想内涵、艺术创新、文化意蕴、科技含量等许多方面正在形成符合中国电影观众审美取向、符合中国电影市场实际情况的创作特色和规律。”还说《集结号》的成功是“因为它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种打动人心的精神,为国产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值得借鉴的有益探索。”
在成功地在《新闻联播》中亮相一分多钟后,《集结号》又成功地攻克《焦点访谈》,更为可贵的是,在对《色,戒》、《苹果》进行批评的广电总局眼中,《集结号》是不折不扣的“优质分子”。电影局童刚局长大为赞美《集结号》“预示着国产大片在经过初生的阵痛之后已经逐渐突破瓶颈,走向成熟。”可见这部以“商业大片”为噱头的电影也正在逐渐向“主旋律”靠拢之中。
票房两亿称冠 赚足观众眼泪
截止1月6日,《集结号》内地票房一举突破了两亿元大关,已经超越《投名状》和之前创下纪录的《色,戒》,据说票房走势依然稳健,有望创造新的票房高峰。据说《集结号》连日在北京的上映,平均每天排队购票的观众不下2000人,有不少观众甚至抱怨排队两个小时都买不到票。
在这次通气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投名状》、《集结号》、《色,戒》均取得了超过1.8亿元的票房收入。但由于《集结号》上映时间最晚,至今还不到1个月,不少观众对《集结号》两亿票房提出质疑。
“让观众攥着纸巾出影院”——这一度成为《集结号》上映时媒体宣传的标题。而在一些地方,《集结号》确实上演了《泰坦尼克号》后罕见的“举影院同哭”的场面。“太感动了,我从头到尾哭了整整4次!”从煽情的力度来看,《集结号》无疑盖过了《投名状》和《色,戒》的风头。
普通人的眼泪似乎还不够表现它的魅力,很多明星纷纷表示他们不同程度的感动之情,从小喜欢军事题材电影的伊能静看了《集结号》后非常感慨:“冯小刚导演塑造了重情义、有血肉却充满无奈的真英雄,影片展示出来的男人之间的义气、忠诚、荣耀很动人。”而主演张涵予日前谈及为《集结号》配音时的情形,用“泪水喷涌而出”来形容自己的感动,说“是人都会感动的”。
“我们这个片子,不出大的岔子的话,应该在1月15日之前就能够突破两亿五千万元。”一周前,冯小刚甩出这样的豪言。
血腥没有问题 仍然是主旋律
《投名状》尸横遍野的场面还历历在目,《集结号》又为观众呈上了一幕幕更为血腥的画面。尤其是任泉饰演的“指导员”在第一次战役中被炸成两段,让网友们大呼受不了。有报道温馨地提示孕妇、未成年人、情侣最好不要观看。一些报道更写道“过于血腥的场面影响心情不说,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和不适反应”,大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
《集结号》对血腥毫不避讳,宣传曲《兄弟》MV全部采用“未删节”版影片中的画面,MV中有几十秒的肉搏戏在最终的电影中并没出现。网友质疑MV完全是用残酷的场面制造噱头,看完之后脑中浮现的只有“血肉横飞、残肢断臂的血腥画面”,尤其是其中一截“血淋淋”的大腿的特写镜头让人无法卒睹。一些网友也在论坛发帖声讨冯小刚“对未成年人不负责任”。但这一点没有影响国家广电总局的表扬。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的战争片确实过于遮掩,对暴力镜头“犹抱琵琶半遮面”,所以很难让观众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惨烈,影片的刺激程度也大打折扣。面对《集结号》,血腥肯定很难完全与票房撇清关系,这也引发人们追问:广电总局为何对暴力程度置若罔闻,而单单下禁令对色情场面“大开杀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