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全面地反映《古兰经》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古兰经〉在中国》,是林松先生继《〈古兰经〉知识宝典》(199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初版,翌年再版)之后推出的另一部有关《古兰经》的专著。阿拉伯史学泰斗、近百岁高龄的世纪老人纳忠教授为本书亲笔题写了阿文和中文书名,作为扉页。封面阿文书名出自苏丹朋友雅西手笔,还有著名阿文书法家陈进惠、李文彩特为此书挥毫的墨迹。
专著汇集了作者近20年来陆续写成的文章、评论、演讲、序跋,其中大部分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也有几篇是首次披露。
全书分为“卷首群序”、“译坛巡礼”、“短篇拾零”、“书苑漫步”、“瑰宝鉴赏”和“大事编年”六部分。
其中的“译坛巡礼”是全书的主体部分。它包括对20世纪内出版的所有《古兰经》汉文、维吾尔文与哈萨克文全译本的评论。这些文章曾于90年代在上海《阿拉伯世界》季刊开辟专栏连载,题为《汉译〈古兰经〉史话》,相继评介了铁铮、姬觉弥、王静斋(先后完成三种)、刘锦标、杨仲明、时子周、马坚、林松、仝道章、周仲羲、沈遐淮与马振武等汉译本14种,买买提•赛来的维吾尔文译本与马哈什、哈再兹合作的哈萨克族文译本各一种,后来又补充了清代先贤马复初《宝命真经直解》前五卷译本的介绍,并旁及新近出版玉赛因的柯尔克孜文译本。这次汇集单行本,将书名从《史话》改称《〈古兰经〉在中国》,作者在听取读者意见后,主要在评论的主次详略、褒贬分寸方面,对内容有所修改补充,在体例模式方面亦力求前后一致,使最初发表的几篇向后期的写法靠近,使之浑然一体,例如保持全书每篇总标题与小标题的协调,力求从大小标题措辞反映全篇梗概。“译坛巡礼” 共计16篇,超过20万字。文章中所引用的的大量《古兰经》章节,与译文对照的阿拉伯原文,均从沙特麦地那版本扫描、摘录,庄重严肃。至于21世纪问世的几种汉文新译本,如马金鹏、马仲刚、李静远(其子张承迁)三位先生新译本,限于精力、时间,都没来得及继续评介,但已在《大事年表》中分别记载。
“短篇拾零”,采集的是有关论述《古兰经》的零星作品,包括作者为《古兰经》全译本、选译本、汇释本或有关研究《古兰经》译著的序跋,和在国内外有关会议的讲话。
“书苑漫步”,主要是推荐、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出版的有关《古兰经》译著13种,并尽可能原原本本地转载各书目录,以展现其轮廓、结构、全貌,供未能见到原书的读者参考。对这一类著述,一般说来,只客观报导其主要特征,不作褒贬评论。
“瑰宝鉴赏”,侧重介绍我国珍藏的《古兰经》手抄本、木刻本及其完整保存的版片,特别选用纳国昌先生和陈进惠先生的文章。这一专栏不仅介绍了青海撒拉族先民近800多年前从中亚带入我国的手抄本,云南回民起义、抗清领袖杜文秀倡导的木刻本,以及版片迄今仍全部妥善珍藏于昆明南城寺的田家培大师缮写本,而且,还以特写方式报导了当代希拉伦丁•陈广元大阿訇书写的、最近竣工、总面积约264平方米、重量达26吨的石刻本。
为了系统全面反映《古兰经》在我国传播、翻译、研究、发展的全貌,以及历次全国性和局部有我国代表参与的《古兰经》国际诵读比赛记录,卷末特附“大事编年”栏目,采用哈佳•纳锦文编辑整理的《〈古兰经〉在中国大事年表》(曾在1999年第3期《中国穆斯林》刊登)。由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随时增添,《年表》延伸到2007年初,即到该书付印前为止。
至于“卷首群序”,之所以集七家之序,主要是接受已归真的中国伊协会长安士伟大阿訇的意见,他希望有比较多的学者参与,来一个卷首笔谈会,故约请了有关学者、专家(亦有承诺而未交稿者)执笔。撰写序言者,有中国伊协新旧会长安士伟、陈广元两位大阿訇,有宛耀宾、余振贵两位秘书长,有马云福副会长,还有《阿拉伯世界》主编朱威烈教授,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怀中教授,因为《汉译〈古兰经〉史话》的内容,曾经全部或局部在这两位大教授主编的刊物与丛书上发表过。
通过本书,既可了解伊斯兰教东传1350多年来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交融之概貌,又能观赏汉、回、维、哈、柯各民族翻译家的辉煌成果,检阅20世纪译坛壮观的阵容。内容兼顾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并尽可能附录搜集到的图片、照片、数据,对读者具有启发、参考、辅助、备查与珍藏价值。
本书在经验丰富的责任编辑杨过先生、精于阿拉伯文和谙熟《古兰经》的王根明先生,和青年画家程全盛先生的共同协作下,排版设计、并穿插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全书达500页(正文470页,7篇序文21页,题字与细目12页,开本为787×1092mm型16开本,)印刷装帧,都有很高质量。2007年3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发行。其主要篇目如下:
《古兰经》在中国
扉页内容
纳忠教授中阿文题字
陈进惠先生书名阿文题字
李文彩先生中阿文贺词
卷首群序
安士伟大阿訇:读《汉译〈古兰经〉史话》有感
陈广元大阿訇:多方位多视觉地看待《古兰经》译本
马云福先生:辛勤耕耘,丰硕成果
宛耀宾先生:已见前贤开路,但愿后来居上
杨怀中先生:回顾与启迪
余振贵先生:译经各有特色,评议详实中肯
朱威烈先生:祝贺《汉译〈古兰经〉史话》结集问世
译坛巡礼
天方经典译风盛环顾全球版本多
——中外《古兰经》翻译概况总窥
禁译有因,开禁有利
欧亚非拉,争相竞译
华夏译林,丰收可喜
吉光片羽弥珍贵,拓荒垦殖劳先贤
——恭读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兰经》汉译本
《宝命真经直解》(五卷本)
遗稿流散,难窥全豹
译文朴实,表述扼要
白璧微瑕,自成风貌
过早归真,不及推敲
通译全经拉序幕华夏学坛展新篇
——读铁铮的汉文全译本《可兰经》
异军突起,勇打头阵
间接转译,未失其真
少量译句,略有瘢痕
集思广益多参证群策智慧凝结晶
——读广仓学君姬觉弥《汉译古兰经》
专家参证,实力雄厚
序跋丰富,线装考究
译笔优雅,文如锦绣
偶或粗略,稍有疏漏
倾心尽力笔耕勤琳琅满目硕果丰
——读王静斋(文清)《古兰经译解》
甲、乙、丙三种译本199年3期
勤奋辛劳,全面丰收
三种译本,各有千秋
精益求精,适应需求
注释附说,广采博收
饱尝甘苦,功勋不朽
口授笔录兼杂论本经附传相辅成
——读刘锦标的《可兰经汉译附传》
背景错综,情况复杂
译经四载,意念可嘉
经传相辅,译述畅达
诠释文字,易理穿插
情绪作怪,牢骚泄发
字斟句酌推敲细阿汉合璧功夫深
——读杨敬修的《古兰经大义》
译著丰富,领域宽阔
古朴典雅,高度概括
严格直译,字斟句酌
修辞语势,清新灵活
奥涩缺注,难以琢磨
海峡彼岸新成果港台教胞争相传
——读时子周的《古兰经国语译解》
台湾寻根,早有回民
久经沧桑,宦海浮沉
涉猎广泛,不忘教门
译俱择旧,释文纳新
阐释经文,引线穿针
局部杂引,舆论纷纭
桃李文章誉天下译经宏图贯平生
——读马坚全译《古兰经》及前八卷注释本
春华秋实,叶茂果丰
毕生宏愿,贯彻始终
详释精辟,教亲称颂
通译凝练,心血交融
鞠躬尽瘁,奉献无穷
后人修润,必须慎重
音韵铿锵蕴涵美文体译笔风格新
(本篇由马启成教授执笔)
——读林松的《古兰经韵译》
立足校园,执教笔耕
译经夙愿,摸索告成
文体新颖,韵散相凝
只顾押韵,偶陷困境
题解扼要,尾注简明
风格迥异,争相述评
美籍华胞传妙译条分缕析见匠心
——读仝道章的《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译本》
冤狱译经,呕心沥血
修润锤炼,力求贴切
索引详备,方便查阅
首发仪式,探讨热烈
译本连绵接踵至偏见歧释须澄清
——读周仲羲译注《古兰经》
环境熏陶,耳濡目染
通观译文,自有特点
一词多译,概念混乱
引释偏颇,激起反感
台湾刊发沈译本私作不该混其间
——读沈遐淮《清真溪流——古兰经新译》
举意译经,几番准备
体系风格,自有定规
粗品译文,赏析韵味
增添枝叶,荒唐冗赘
关键尊称,招惹误会
附录混杂,不伦不类
世代相传经堂语沿袭整理遗后人
——读马振武经堂语《古兰经》译本
综观全貌,风格迥异
遣词造句,自成体系
拼音符号,中西合璧
保存价值,实堪珍惜
相同句型,译法不一
天山南北齐赞誉维哈柯译受欢迎
——欢呼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
通译本《古兰经》相继问世
各族竞译,全面开花
维族语种,最先萌芽
哈族译苑,品种增加
柯尔克孜,争放新葩
天山南北,众口齐夸
回顾既往花枝俏预期未来果园香
——结束语:译坛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巡视译苑,略窥梗概
体裁风格,各有气派
注释引证,丰富多彩
口授笔译,功勋同在
公认范本,不易出台
高超精品,共同期待
深谢师友,厚爱关怀
短篇拾零(有关评论或篇目选编)
书苑漫步(重点介绍有关《古兰经》撰述)
瑰宝鉴赏
《古兰经》在中国大事年表(公元651~2007年初)
○娜迪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