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功勋福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亚洲篮球运动逐渐形成了中国、南朝鲜、日本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夺冠又多在中国和南朝鲜之间展开几次,胜利之神已经向南朝鲜微笑了,不料中国队的一员山东大汉的出场,却使赛场风云突变:
1986年9月,在汉城举行的第十届亚运会临近尾声,中国和南朝鲜队的金牌之战一时难决雌雄,双方每一块金牌的得失,都牵动着世界东方的视线,偏偏在男篮决赛终场前,中国队被南朝鲜队拉下了10分,眼看败局已定,中国队的15号队员临危受命,以变幻莫测的传球撕开了南朝鲜队紧逼盯人的防线,接连为队友创造得分良机,中国队竟反败为胜。
198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上,中国和南朝鲜队在决赛中狭路相逢,历史又重演了3年前汉城亚运会的一幕。关键时刻,中国队教练又派上15号出阵调动军机,以妙传的娴熟技术为全队反攻铺平道路,最后中国队以30多分的优势大胜南朝鲜队。
在靠整体配合和技艺取胜的运动项目中,一个运动员能够在国际大赛上有一次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机会,就够幸运的了,而这位通常身穿15号运动衣的山东大汉,却屡屡扮演这一角色,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国队破南朝鲜队紧逼盯人防守战术的一把钥匙,这不能不是一种偏得。
前国家男篮主教练钱澄海,半是赞许半是幽默地说:张斌是中国男篮的一员福将,是啊,有谁比教练更熟悉和了解自己的队员呢?芽
1983年11月,张斌加盟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当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上,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穿针引线和中线开花技术独树一帜,被评为“亚洲明星”;
1987年11月,在泰国举行的第十四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上,张斌又以出色的中锋策应和与队友令人叫绝的配合,赢得了“亚洲最佳中锋”的美誉……
跤王爷爷和国手孙子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华武术、跤术的又一代传人,拔顶子的有山东好汉张孝才。192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一期教授班学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队训练局)
他是迁居济南西关的回回人的后裔,祖籍山东青州府。
回回民族的形成可追溯到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西亚通商之初,和十三世纪初叶因成吉思汗西征而被迫东迁和服役的中亚、西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沿运河南下,在山东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回民居住区。这是一个蕴藏着无数明星巨匠和侠肝义胆的伟大民族。扬帆远洋,出了闻名世界的航海家郑和;跋涉书山,出了著名思想家李贽;征战沙场,出了威震四方的常遇春;抗击倭寇,出了名将左宝贵;在抗日战争中,又出了抗日英雄马本斋……中华武术,回回民族有着重大的贡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武术达到了鼎盛时期,传播并弘扬回族武术、跤术的历史重任,落在了张孝才等这一代人的肩上。张孝才?穴1905—1972?雪,自幼拜查拳大师马金镖习武。又拜“铁别子”王振山为师,习练跤术,后入中央国术馆深造。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他多次参加山东省运动会,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并几次夺冠,在国术国考擂台赛中名列前茅,并荣获最优等奖。赢得“银盾”“奖牌”数十枚,是一代闻名全国的武术家,技击家和摔角大王。上海,南京,青岛国术馆,都留下了张孝才的威名。
1961年的日历还剩下最后四张的时候,56岁的张孝才喜得长孙张斌。那是共和国洪荒岁月里诞生的一个特大婴儿。父亲张茂奎,母亲王秀贞为中国篮坛生了一个未来之星。那一年,地瓜涨到三块多钱一斤,母亲在这清苦的月子里只吃了几个鸡蛋,好在小明星不计清苦,和共和国一起走出了饥饿之谷,不料几年之后,张斌却没完没了的向家人讨起了灾年的“饥饿债”,那胃囊像无底洞似的总也填不满。一天要端四五回碗!儿子那一年大似一年的胃口,逼着父亲每月到段店集,党家庄集上买80斤或100斤棒子面。投入的是酱油汤子泡窝窝头,产出的是高出同龄孩子一头的大个子。”羊群里蹦出个骆驼!”西青龙街回民小学的老师望着张斌说。惟有张斌的爷爷,那个当年名震中国跤坛的摔跤大王喜形于色。他找来自己的好友,回民小学的体育教师马子刚在一起商议,两人估摸张斌的个头能涨到1.9米以上,决定由马子刚教张斌打篮球。那个黄昏,张孝才和马子刚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口头签订了一份多么重要的协议。更没有想到自己是在制定培养洲际明星的初级规划。但这个历尽沧桑的爱国老人,已经用人生的顿悟,引导孙子把尚武精神,化作更加切实的报国之举。于是,张家小院里,和小学的操场上,总响着咚咚的运球声,闪现着马子刚老师教张斌的学传球、投篮的身影。
十多年后,当“亚洲明星中国第一妙传手”在香港伊丽沙白体育馆闪耀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冉冉升起的明星,是在这个贫寒的小院里留下了最初的轨迹。济南西关仓巷街,张家百年小院相继走出了摔跤大王和篮球国手。
失而复得的“儒将”
1975年春的一天,马子刚老师拍拍张斌的肩膀,深情的说:“孩子,我的水平也就到这儿了,送你到市业余体校去吧”他来到济南市业余体校,师从赵其功开始篮球专项训练,并且成了重点培养的中锋。
1975年11月,他入选山东省体工队篮球集训队。可是张斌从小摄入的蛋白质毕竟是太少了,在省集训队,教练感到张斌的弹跳和速度都不尽人意,而门外持券等待入场者如过江之鲫,其中不乏生龙活虎的好小伙,他们的眼睛有点花了,匆促间作出了一个后来追悔莫及的错误决定——淘汰张斌,一片充满希望的绿叶,还是在春天就失落了。少年球星走出金碧辉煌的体育宫殿,从济南第六中学转入体育重点学校济南十一中读书,课余时间仍求教于赵其功。
1976年底,一位专程赴齐鲁精选山东大汉的伯乐——前广州军区男篮教练王泫铎,看上了张斌,济南军区防化团篮球队闻讯后,派员专程造访张家小院,硬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张斌从专业队手中”挖”了出来。
那时的济南军区防化团篮球队,实属藏龙卧虎之地,1969年军区体工队解散后,马连民、穆铁柱、邢伟宁……这些中国篮坛耀眼的明星,都曾在这支牌子不大的球队里闪发过奇光异彩。由于军区和团领导注意延揽人才,球队数年雄风不减,全盛时,其实力不亚于一般的省队,先后在全军、华东协作区和军区组织的比赛中16次夺得冠军。就机遇而言,张斌参军到防化团,不仅为他3年后顺利进入济南军区男子篮球队打开了大门,而且使他有幸邂逅一位名师,这就是“篮坛三马”中最负盛名的球星,前中国男篮队长、当时的军区体工队副队长兼男篮教练的马连民,这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回族好男儿。张家、马家同住济南西关回民居住区,两家为世交,在这位兄长与严师的训导下,聪颖好学的张斌,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他苦练弹跳力和起跳时机,把自己的弱项变强项,成了拿后场篮板球的好手;他虚心揣摩马连民的虚晃、突破、急停、妙传技术,从自己身材比较高大的实际出发,练出了变化多端的上手传球,侧身传球,击地传球和隐蔽传球的技术,成了长于前场配合的优秀活动中锋。
历史就是如此巧合,张斌在中国篮坛初露头角,始于爷爷当年扬威的上海滩。1979和1981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一、二届“火车头杯”篮球邀请赛上,当时国内唯一能同全盛时期“八一”队抗衡的济南军区篮球队,依靠张斌出色的中线开花,通过正面、侧面和背后的传球,源源不断地为边线快下的“尖刀”李锋、姜悦光提供进攻的炮弹,球打得精彩纷呈,令人美不胜收。《文汇报》在评价张斌时说:“球迷们都说济南部队男篮勇猛泼辣,但身高1.98米的张斌技术细腻,可称一位“儒将”。
完美的体育就是艺术。在以后走向世界的征途中,张斌始终不失“儒将”之风,海外报纸对他有“秀才中锋”之称。
国际健将的情怀
1982年,张斌调北京八一篮球队。
1983年,张斌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开始了至今无国界的征战和训练史。从东方到西方,从地球的这一端到另一端,世界在他的面前全方位地展开,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张斌都留下他的足迹。
1986年9月,在汉城举行的第10届亚运会上,中国和南朝鲜男篮的比赛惊心动魄,下半场,一直领先的中国队突然频频失误,屡投不中,南朝鲜队趁机反超10分。离比赛结束的时间只剩6分钟了,中国队面临险境。此刻,腰部有伤的张斌受命上场。东道主队已经打疯了,偌大的体育馆里,南朝鲜的观众刺耳的喧嚣声使人头晕目眩。久经沙场的张斌知道此战反败为胜的艰难,但他更知道这场比赛的分量。记起了赛场内外那些为中国和南朝鲜队金牌之战打赌的人们喜忧不定的脸庞,记起了一年前中国男篮在马来西亚痛失冠军后观众失望的神情……人民在关注着这场比赛,祖国需要这枚金牌!他迅疾冷静下来,一投一补,连得四分,打破了中国队比分停滞的局面,鼓舞了全队的士气。沉醉在民族激情中的南朝鲜观众,被中国队新上场的15号队员折服了,情不自禁地为他喝彩起来。张斌没有留恋扣篮的惬意,而是插到圈顶,以出神入化的策应分球,扰乱了南朝鲜队铁桶般的联防,为队友们创造了一次次的进攻良机。神投手张勇军不负众望,接踵投了4个3分球,使中国队比分暴涨。中国与南朝鲜队还差2分?选又是张斌,人丛中抢到一次宝贵的后场篮板,没等人们看清球在谁手,他毫不迟疑,一记纵贯全场的大胆长传,快下的宫鲁鸣接球命中.74比74.中国队终于走出了死谷。这一传一投,用了不到3秒钟,为中国队的最后反攻赢得了千金难买的时间。为了这场扬眉吐气的一跃,为了这胜败攸关的的长传,弹跳和速度先天不足的张斌,付出了成吨的汗水!胜利之花终于为中国健儿开放了,没等体育馆的记时器走最后一圈,黄云龙一记凌空补篮,李亚光罚球再添一分.77比74,中国队终于夺得了金牌!
1987年12月6日,张斌与相爱了7年的恋人孟芸芸结合了。孟芸芸工作在省人大办公厅,新房当时安排在珍珠泉大院里,这是美满的姻缘,是成功的优化组合。1989年,女儿张冉冉出生了,女儿既有父亲的健壮英俊,又有母亲的聪慧美丽。张斌为了事业,婚后,泉城那个温暖的家,依然栓不住戎马生涯的运动健将,来去匆匆。在父母面前,妻儿面前,张斌觉得自己永远是负债者。但全家更懂得,好男儿自古忠孝难两全。现在,女儿在北京读书的同时,还一边打球,身高也1.84米了,女承父业,张冉冉会成为中国的篮坛的明星吗?芽让我们祝愿……
1989年,国家男篮的阵容做了比较大的调整,29岁的老将张斌不再是国家队的正式队员,回济南军区男篮任教练兼队员。张斌刚从国家队回来时,教练王志忠思想上有些顾虑,感到自己没有进过“八一”队,更没有进过国家队,象张斌这样的大明星,自己能指挥得了吗?芽张斌看出了教练的心思,推心置腹地说:“王指导,你搞教练工作有经验,这方面,要靠你多费心?熏我还是想当一个好队员,领着大伙一块练。你就象要求新队员一样严格要求我吧!”全然没有半点”亚洲明星”和“亚洲最佳中锋”的架子。王志忠教练感动了,这个“国际级运动健将”,还是普通一兵啊!
“亚洲明星”离开国家队,当时引起了国外一些球队的注意。聘请张斌出国打球的聘书及信息不断传来。有的赴国外打球的队友也好言相劝:“前几年,你是国家男篮的主力,自然不便外流,现在你功成身退,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张斌微微一笑,谢绝了。他不是第一次经受这一诱惑了。那一次在海外,某企业老板,提出要出巨额高薪聘他去打球,结果败兴而归。现在国外一些球队仍为他敞开着大门,但张斌深深的懂得,旧社会,爷爷身怀绝技,却半生潦倒;新社会是祖国把自己这个条件不是特别优越的孩子,抚育成运动健将。没有一个甘为他人做嫁衣的教练,没有集体的配合和帮助,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他在心里默默的呼喊着:我的根在这片国土上,青年时代驰骋篮坛为国争光,退役以后也要为发展我国的篮球事业效力。在迎接第11届北京亚运会的紧锣密鼓中,张斌又一次应召北上,加盟中国男子篮球队,夺得冠军。
篮坛明星,永远为祖国闪耀,为民族争光。
CBA,再创业绩!
1993年,接任国家男篮主教练的蒋兴权,为了备战当年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1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临时又把已经离开国家队3年的32岁的张斌从济南部队招了回来,第1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的冠军杯上,又记载了张斌的一份功劳。
1997年,张斌出任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主教练。这位36岁的少帅有着5次亚洲杯,两届亚运会,两届奥运会的经历,曾是中国男篮最优秀的中锋、二中锋之一。以灵巧的技战意识和忠厚善良的为人,闻名于中国篮坛。8年的国家队生涯,对一个专业运动员来说,是一个不短的历程,钱澄海、孙邦、王长友、蒋兴权等几任国家男篮主教练,都很欣赏张斌的技能战术和人品。有了这些经历,使张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为后来他担任济南部队体工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执教济南部队男篮,国家青年男篮直至国家男篮主教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张斌调北京八一男篮,任主教练、教练、领队、政委等职至今(全家定居北京)。张斌现为正军级文职高级军官。在中国10年CBA篮球史上,八一队因是解放军代表队,是人民子弟兵等原因,不允许引进外援?熏10年来,八一队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实的基本功,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面对各队的特点,进行周密的研究,针对每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取得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绩。八一男篮在曾任主教练王非、张斌、阿的江的率领下,连续六次夺得冠军,多次受到中央军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嘉奖和表彰。2006—2007全国CBA篮球联赛,八一男篮在阿的江和张斌的带领下,第七次取得总冠军。
张斌,家乡人民的骄傲!
(作者系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