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济宁有关的几个回族伊斯兰教历史人物考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史料钩沉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与济宁有关的几个回族伊斯兰教历史人物考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1-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普哈丁: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在国内颇有德望。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来扬州传教,德祐元年普哈丁曾去山东济宁等地传教。七月乘船南下,当月十九日逝于抵扬的舟中。
  二、常遇春:(1330—1369)“十大回回保洪武”大将之一,字伯仁。元至正27年(1367),以副将军从徐达北征,下山东,攻河南,略河北,克大都。洪武二年(1369)病死军中,追封开平王。1367腊月初八日率军攻克济宁,1368年三月十六日徐达率部从谷亭往济宁进发,与常遇春在济宁会师。
  济宁有的传说八里铺有常遇春墓,关于此说,济宁文史资料及志书文献尚未发现记载,是否讹传,暂且不去理会。常遇春北征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逼元帝北走,俘元宗王庆生等,获全胜,师还途中,猝然病死。
  “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赐葬钟山之阴,即现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1959年人民政府对墓地作初步维修,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回族》291页江苏省民宗局、省伊协文章)。《中国历代将帅陵墓》261页,文物出版社出版。
  三、丁德兴:(1327—1366)“十大回回保洪武”大将之一,1366年从徐达讨张士诚,下湖州,围平江(今苏州市),卒于军。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封地在济宁,见乾隆年间胡德琳、蓝应桂主修的《济宁直隶州志•职官卷》,是明初六位国公之一。
  四、李贽:(1527—1602)明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人。嘉靖举人。万历三十年(1602)去北京,张问达劾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被捕下狱,自刎死。意大利人利马窦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来山东运河沿岸传教,李贽和漕运总督刘东星在济宁曾给予利马窦多方关照。
  五、常志美:(1610—1670)济宁人,中国明清之际伊斯兰教著名经师、经堂教育山东学派创始人。字蕴华,亦作永华,被尊称为“常仙学”、“常筛海”、“常巴巴”。他的弟子遍及山东、河北、东北、中南及陕西、甘肃地区。
  六、李永寿:(生卒年不详)济宁人,字延龄。年龄长于常志美,系表亲。与常志美共创山东学派。常志美归真后,李永寿继续执掌学派事业,曾校订马伯良的《教款捷要》。康熙二十三年九月马注曾从北京南下来济,与李交流学术,切磋经义。马注此行是为其《清真指南》书稿广泛征求修改意见而来。后刘智专程由南京北上来济拜李为师,切磋经义。可见李永寿学识渊博,山东学派影响之大。李永寿是“经汉兼通”的宗教学者。
  七、马注:(1640—1711)中国清初伊斯兰教著名学者,用汉文译著经典的开创者之一。字文炳,号仲修,晚年号称“指南老人”,云南省保山市人。马注是中国伊斯兰教义思想体系创立人之一。所撰《清真指南》内容宏富。其著述对后世伊斯兰教学者影响较大。常志美归真时,马注寄居北京,康熙23年(1684)九月马注偕夫人法图麦从北京南下遍访各地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学者,专程来济宁拜访李永寿,请李为之校阅参订《清真指南》,李欣然从命,并赋诗相赠马注,参订校阅的还有常、李二师的高足,济宁回族学者王兴文(字云卿,宁阳县台里人氏)(见《中国伊斯兰教史》570页)。
  八、刘智:(1660—1730)中国清代著名伊斯兰学者。字介廉,号一斋,南京人。刘智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集大成者,刘智著作受到当世及后代回、汉族学者的高度推崇,其主要著述有《天方性理》等,其中《天方典礼》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中。康熙14年(1675)曾来济宁拜李永寿为师,探讨学术。
  刘智不仅懂阿拉伯文、波斯文,而且还懂拉丁文,钻研伊斯兰经籍及西洋书137种,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各领域皆曾涉猎,他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回族的智慧,也是十七世纪中国人抽象思维和哲理的最高代表。因此刘智被中国伊斯兰教奉为124000列圣之一。刘智一生著述繁多,其中《天方至圣实录》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被俄国东正教驻北京大主教巴拉迪斯译成俄文,1921年又被英国督教驻上海教士梅益译成英文,除此之外,还有法、日文版本,西方主要国家大学图书馆均藏有其著作。
  九、马士俊:南京人,顺治十七年(1660)中状元。据姚永来先生著文《济宁伊斯教清真寺》记述:“顺河东大寺大门上悬金字匾‘天堂咫尺’,是清顺治皇帝近臣马士骏书” 云云,经笔者检索《中国历代人名辞典》(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清史稿》均无马士骏其人。马士骏可能是马士俊,但“俊中状元后第二年(1661)顺治十八年,顺治去世了。 马士俊不会是顺治近臣。当时科举应试者人人毛笔字过硬,这是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状元书法可能要求更高。‘天堂咫尺’可能是南京状元马士俊所书。
  马士俊(1609—1666)字章民,身兼诗、文、书、画四艺,以诗见长,著有《匡庵文集》、《匡庵诗集)30卷等,是清朝著名的回族文学家。
  十、伍遵契(约1598—1698)中国明清之际伊斯兰教经师、学者。字子先,曾中秀才,但他抛弃功名,潜心研习伊斯兰教经典,是常志美的高足,摘译波斯《米尔萨德》要点,辑为4卷,取名《归真要道》,他还口述,周士骐笔录,著成《修真蒙引》,是以汉文宣传伊斯兰教的基本启蒙读物。他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早期从事译著的主要人物之一。《修真蒙引》由马君良捐版刊行。
  十一、舍起灵:(1630—1710)中国清代伊斯兰教经师,苏菲主义学者。一名起云,字蕴善,自号破衲痴。年近20岁时,投师常志美门下深造。他是早期“以儒诠经”的学者之一,这是与他受常志美、李永寿二师“以儒诠经”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由他指导、其学子赵灿执笔撰写的《经学系传谱》,成为研究明末清初寺院经堂教育的珍贵史料。译著有《米尔萨德》等4部著作。
  十二、米万济:(生卒年不详)中国清代康熙年间伊斯兰教学者。字敬公,从师常志美、李永寿,康熙三十年讲学于杭州,遍游海内。著《教款捷论》,以儒理发挥伊斯兰教义,主要观点:以佛老(笔者按,老指道教)之谈,偏且妄也”,“儒者之论理,最正无伦”。
  十三、马伯良(生卒年不详)字忠卿,济宁人,回族著名文人、学者著有《教款捷要》,该书是中国伊斯兰教问世较早的一部教法学著作。有嘉庆刻本存世。该书初刻于康熙十七年(1678),同治六年三月重刊,版存粤东清真寺。22章,约3万宇,内容详尽,注解清楚,在穆斯林中享有盛誉。马伯良是常志美的高足,活动于康熙年间。据作者自述,编译《教款捷要》整整花了3年时光,经作者再四斟酌,有其苦心在,唯恐自误以致误入耳。”书未刻之前,已在广大穆斯林中流传,而传抄本也很多,“手录者予又不能止也”。经亲友再三劝说,同时也为了防止讹传,作者才校订、出版。被刘智赞为“家传户诵之矣”。《教款捷要》由李永寿校订。
  十四、马天颜: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卒于乾隆卅二年(1767)。系济宁“金马合谱”马资5代孙,西大寺掌教,撰《反对新行教碑文》,乾隆七年(1742)立于西大寺内。
  十五、唐传猷:(生卒年不详)据《济宁直隶州续志•卷廿四》记载:“原籍邹县,字晋徽,咸丰十一年辛酉科拔贡,以七品小京官分用吏部“同治八年为济宁著名阿訇文瑞兴书丹碑文,后升任吏部主事(笔者按:六品),被派往清东陵监修,因勤于公务,深得慈禧赏识,是年冬即擢升员外郎,(笔者按:从五品),归真后追认为“资政大夫”(笔者按:正二品)。唐传猷精于魏书,诗文书画,名重一时,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把藏有唐的书画引以为荣。有“京都第七书家”之誉,名震京都,大学士宝鉴尤爱其书,屡索分篆,醇亲王亦钟爱唐,终成醇之得力助手,成王府中红人,随醇亲王修东陵,备受慈禧恩宠。有《鹤堂诗集》刊行于世。辑有《清真释疑补辑》,传世的有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成都初刻本、光绪廿年甲午重刻本。记名提督铿巴图鲁左冠廷军门左宝贵远闻此举,捐刻版价并印书壹佰叁拾部,唐传猷将左宝贵列为捐资出版者第一位,其他捐资刻刊善书者,不一而足。该书是中国伊斯兰教知识性著作。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古籍整理办公室1987年影印发行光绪乙酉年成都初刻本。唐传猷祖孙三代都是官宦,而且笃信伊斯兰教、猷子承烈官到陕西布政使时 (光绪二十七年孟春,公元1901年),为西安大皮院清真寺大殿题写楹联:“尔来礼拜乎要摸着心头干过多少罪孽向此处鞠躬叩首;谁是讲经者须破除情面说些警吓话语好教人入耳悚神。”
  唐承烈为西安化觉巷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书写一副楹联:“首显初传,启灵光于圣主;命先生后,封宝印兮神孙”落款为布政使衔陕西凤邠盐法道,东鲁唐承烈熏沐敬书。
  十六、唐柯三:(1882—1950)原名唐仰槐,祖籍邹县,其祖父唐传猷于同治年间购置济宁南关扁担街中段路西“伴村园”私宅北半部,并安家于此。唐柯三父唐承烈(最后任 清廷陕甘按察使——正三品)将“伴村园”继续整修。全家从四川回济宁即居于此,人称“唐家公馆”。1940年唐氏将房出租于济丰华记货栈经理陈华轩后,唐氏家人迁往济南。      1950年,“伴园村”唐家公馆建筑基本完好。1980年左右,纺织品二级站建大楼,全部拆除,无迹可寻。唐柯三的简历见《济宁回族》161页,在这里补充两句,一是他出生在一个  笃 信伊斯兰教的仕宦家庭,他本人也是一生从政的。第二,据他的次孙介绍,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曾授于他抗战功勋章,以表彰他坚持抗日救国活动的卓越成就。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