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若知道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背景,就会知道这不会是一本严肃的历史学著作。身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善于从政治、经济多方面将国际事务用深入浅出甚至插科打诨的方式向读者解释。
弗里德曼曾三次获得普利策奖(1983年、1988年与2002年)。1999年,他以一部《凌志车与橄榄树——理解全球化》在西方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全球化问题的大争论。6年过去了,弗里德曼也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下用《世界是扁平的》一书刷新了自己对全球化的认识。
弗里德曼精通阿拉伯语,这使他拥有更深入了解中东问题的优势。“9·11”后,他的专栏也主要围绕中东问题与世界局势。在弗里德曼看来,价廉、普及的电信系统最终消除了国际竞争的一切障碍,一个“平坦的世界”已经到来。弗里德曼认同许多跨国公司老总的观点,即这些变化是时代所需,不可阻止,美国应做好准备,“通过领导潮流创造价值”,“出售个性”。
在《世界是平的》出版之前,弗里德曼已是美国公认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世界是平的》更奠定他趋势大师的地位。他经常被拿来与曾执舆论50年牛耳的李普曼相提并论。不过他更胜过李普曼的,是影响力早已不限于美国。他在《纽约时报》每周三、周五见报的国际事务专栏,通过《纽约时报》的供稿系统,固定被全世界700多种报纸转载。转载之频之广,无人能出其右。
弗里德曼文风“速度与噱头兼具”,网上甚至出现不少搞笑模仿。他很会讲故事,但总是很快讲到重点,绝不浪费读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