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纵横自风流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人物春秋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铁笔纵横自风流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1-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回族书画家铁剑心其人其作

  载入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史册的书画大家们可谓群星璀璨,光耀千秋,而回族中亦不乏书画艺术大师级人物,在传统的艺术园地里绽放着一朵朵令人瞩目的奇葩。
  生长于中原、磨砺于动乱,驰骋于大漠,搏击于申江的回族书画家,铁剑心先生,艺号海上大铁,字雪池。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跟随其父——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誉满江淮大地的“中原铁笔”铁子房先生历练习书,得书法艺术之启蒙。大铁才气过人,性格豪放,为人直率,待人宽厚,擅长书画,亦能诗文。自幼即随其母画荻染翰,得造型之美育。而立之年,转修国画,再得意境兼夺之妙。方逾不惑之年即名驰中原,后赴幽燕深造。遍访名师,尽得百家之形神。遂又名满京津。以“京都大铁”之名号,驰骋祖国西部,在各回族自治州,自治县巡展书画新作。在各地清真寺现场为乡老们义写义画,慷慨赠予,不拒索求。深得广大穆斯林同胞们之爱戴。其间,荣膺首届中国穆斯林书画大赛金奖之誉。及至天命之年,仍以“气冲牛斗”之慨,勇闯海派云集,强手如林的上海滩。以其充足的艺术实力,在极短暂的时间内搏击申江,叱咤风云,与上海书画界同仁强强联手,诚信合作,为上海企业家搭建文化平台,实现文化艺术与经济建设的双赢。在蓬勃发展的新上海掀起了一阵阵“大铁”风暴和“鹰王”热潮,把上海的文化交流和艺术活动搅动得热火朝天。在他积极创意和促成下,中韩民间文化艺术促进会在中韩两国分别举行签约庆典;上海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隆重揭牌成立;中国回族书画院在沪挂牌;豫沪书画家联谊会在沪隆重举行,正在筹备中的予沪文化产业促进会也即将告竣。
  在国内的书画艺术界,将书画艺术创作与经济活动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以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达到文化艺术与经济建设的双赢,这是大铁的一个创举,也是大铁在上海这一著名国际商业大都市的一个成功尝试。
  大铁先生属于那种将自己融入书画艺术中而又超越于艺术的书画家,书画艺术的精神浸透到他的血脉之中而又升华于他的生活之上。许多朋友都会感到大铁极其鲜明而独具风貌的气质。并因此而显得特立独行,与时俗不入。当然这种艺术化的人格和风范是不大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的。然而正是这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秉异特性,造就了艺术家的大铁。如果说天生资质还只是他泛舟艺海的第一推动力的话,那么青年时代得严父铁子房先生之家教,后师从陈天然、张海、武中奇、李苦蝉诸前辈,打下扎实根基,则是为日后悬帆远航,取得辉煌成就蓄积了坚实的功力和能量。凡与大铁接触交往较多的朋友,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他在书画之外的学识,才艺和个性。所谓“器大者声闳”,正是丰富全面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使大铁超越了单纯的书画技巧层面,直接把握住中国文人书画的精髓,书画双艺并举,心有所怀地构筑营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铁剑心秉承父志,沿袭家传,首先以书法立身、扬名。
  以汉字为象形文字之特征,远窥殷商先秦,中览魏晋唐宋,近观元明清三代,于实用功能之外千变万化而臻为艺术,蔚然成风,斐然成章,普天之下,最终汉字惟一演进为“书法”,升华为艺术之品,亦可谓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戛戛独造和特殊贡献!在世界民族之林,惟中国有资格宣称“书法大国”。
  当今中国书法界,一管在握,楷行草隶篆诸体娴熟并能运笔自如者不可胜数;称宗师,开门派者,亦不乏其人。但凡稍具层次的场所、会馆,附庸风雅,皆有书画作品历历入目,这一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可令世人浩叹!
  铁剑心藉其父教家学奠定的魏碑功底,鱼龙潜跃于行草墨海,探幽抉微于“二王”、黄庭坚米芾,王铎书帖,纳“二王”之风雅,效“黄米”之潇洒,仿王铎之大气,汇翰林之众长,遍览碑墨之诸法,遂形成“铁笔”之遒劲秀雅,壮阔磅礴之书风。
  对于自己的“魏碑”功底,铁剑心道出一段特殊的“求学”经历。
  往事不堪回首。青少年时期的铁剑心,因父母在57年反右中双双被打成右派分子,而离开讲坛。幼年的铁剑心为此历尽人生颠沛流离之磨难。为生存计,他四处打零工,刷戏牌、修下水道、当泥瓦工,白天打工,晚上练字,每月30元工钱,竟拿一半买字帖和笔墨纸砚。稍微积蓄些钱,就扒煤车跑到三百公里之外的洛阳龙门石窟,每天早上买一张门票,带上几张大饼,一直待到日落伊阙,清场闭门时才走出龙门山。就这样,他偷偷拓完了龙门石窟内的魏碑,包括《龙门二十品》。然后,参照这些拓片,一练就是30年。
  “致知在格物”铁剑心深知大美于自然之理,为了提高书艺,他遍历祖国名山大川,黄山观松,华山看峰,驰骋大漠戈壁,纵横天涯海角,解读自然韵律,寻觅天地奇景;一石、一鸟、一岩、一瀑,无不尽收眼底,了然于胸,拓展拓展视野、参悟真谛,为自己的书画艺术创作寻根奠基。
  铁剑心曾这样谈及他的书法经验:“我一直热爱魏碑,因为这些字都是出自刀刻斧凿。一般人看书法是看线条,我的观点是先看体积,然后再看面,最后再看线条。挥毫泼墨之时,那种只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心境体验,达到了物我两忘,心与物瞑的畅怀,简直就是进入了一个纯艺术化的境界,让人感到有一种飘然欲仙的出世感觉。
  所以,铁剑心的书法,不仅有魏碑的厚重感,还有魏碑的质地感;当然还带有力透纸背的镌刻感。姑且不论他人的名气如何之大,广大穆斯林同胞以及西北大漠戈壁的同道,包括上海这样国际大都市的书画爱好者仍看好铁剑心的书画作品和他这样的书画艺术家。
  人世间,有一类人是极其可爱的:性格磊落、多才多艺,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尽管这类人只属于少数,而铁剑心正属于这极其可爱的少数人之列。
  往昔,诗仙李白以一阙“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写尽人间欢娱之情景。大铁以大上海作为他展示才华的舞台,不管是在著名的维加斯沙龙剧场、金沙舞厅,还是各种书画活动交流现场,以及由他策划的各类庆典活动,他既是主办者,又是主持人,一袭潇洒的西装行头,一口基本标准的京腔京调,一串抑扬顿挫的朗诵,一段激越昂扬的唱腔,时而载歌载舞,左旋右转,时而弹琴奏乐,悠扬说旑旎,时而吟诗诵赋,洪钟大吕,诚可感天动地!他主持各类庆典,妙语连珠,机智出新,幽默风趣,常让人忍俊不禁!
  蹉跎人生并恣意书画偕行,同是动的线条,隐映的轮廓,使神情与笔痕融为一体,让脆弱的性格酝酿出如钢似铁的意志,用情感勾勒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境蓝图。
  那飘飘欲仙如坠浮云的舒适,醉意朦胧如罩薄纱的轻柔,痛快淋漓洒脱自如的酣畅,开心处,天高云淡,风轻燕舞,天地寥廓,这才叫做大度。这就是大铁的豪爽秉性,这就是大铁的牛斗之气,要的就是九天霄汉,要的就是仙风道骨;喝令三山五岳开道,刚柔并济的黑白伴着满腔激情挥洒,才能彰显大铁对历史的衷诉!
  全然不顾那些挤眉弄眼春蚓秋蛇的运笔,狭小锱铢俗不可耐的构图,全身心做一次天才的创举,在勤奋和睿智排列的人生旅途上,飘扬着豁达儒雅,深沉稳健的绅士风度。
  用真善美的热血调和的浓墨,在黑与白的交融中复活,书法因我而更美!更酷!更精彩!
  大铁的书法楹联,无论是“抱琴观鹤舞,拂尘看诗唱”的逸雅,“白云成海游,苍松化龙舞”的磅礴,还是“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的壮阔,均有一股铿锵兮若金石之气韵,于朴拙雄浑之中见高华朗曜。
  大铁之书法,能“集众美而有象,写意境而无穷”,能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格调高雅,含蓄丰厚,且具有现代美感。
  大铁书法重视整体艺术效果,通篇布局错落有致,行笔缓急,落墨浓淡,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看上去情之所致,兴之所出,一挥而就,细品味方觉精心策划,用心良苦。他那将贴、碑熔冶一炉,在沉稳、坚韧中追求活泼和流畅,合度的偏离和变异,新鲜而并不陌生的面貌,刚毅、豪迈、大气、洒脱之艺术风格,具有高度的审美愉悦之感。所以,观赏大铁现场书法表演,有一种“铸字”的特殊的视觉感受。
  大铁书法,个性鲜明,直取魏碑,深得古法,实不多见,巧拙互用,华而能实,涩而能动,拙而不稚,古拙而轻灵,如苍松巍然和翠柳迎风,气势磅礴,简约练达。表意空间,变化多端,婉约多姿,静动相映,出神入化,字里行间,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飞舞奇逸,形神兼备。排列组合,如山峦参差,乱云飞度,时而妙合自然,时而出其不意,平中见奇,奇中寓法。唐碑的森严、魏碑的险峻、隶书的工稳、楷书的峻宕、草书的飞动,无不尽糅于其中,形成了他正统严谨而又极富时代气息的独特风格。他的画作,厚重苍劲,墨色多变。他以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眼光,从自然实景中感悟画意,通过艺术构思加工,与娴熟的技巧相结合,进而达到神韵生动,自然志趣的和谐与统一。这些是众多书界名家对大铁书画的由衷评说。
  铁剑心喜欢鹰的性格,那是一种展翅昆仑、傲视山河的性格。铁剑心观察与创作鹰的偏爱,起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从西北大漠游历归来,突然与鹰结下了不解之缘。铁剑心说,鹰为自然界神灵之物,有它自己的喜怒哀乐,仔细观察,会有很深的领悟。比如:鹰是少数能够表露情感的动物,所以,仰看鹰的飞翔,你会感到大自然的时序安排和生态造化的庄严。鹰的眼睛锋芒犀利,但它也有悲伤的时候,那时,看它的眼神流露出的忧伤,震撼人心。爪子,是鹰最重要的武器,它的状态能够反映出鹰的心理活动。所以,画鹰要抓住鹰的眼神和鹰爪,这样,鹰的神情也就差不多抓住了。
  缘与此,王维《观猎》诗中“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杜甫《画鹰》诗中“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神来之笔,就成了铁剑心笔下“鹰”的精神写照。铁剑心写过这样一幅楹联“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由此楹联对照他的一幅巨型壁画——《天外来客》,画面上的六只鹰神态各异,以人格化的笔法表现出各自性格的不同,有欢迎、归顺、怀疑、逢迎、排斥等便不难看出他对艺术、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悟。以人生作画,以画表现人生。
  再看他近几年来所画的简笔鹰图,造型准确,运笔流畅,着色大胆,虚实相间。鹰眼为红色,但他却把鹰嘴画成红色,作为点缀,烘托出眼睛。虽是廖廖几笔,却写出他的心境。代表作《听涛》,两只鹰并峙山岩丛棘,头颅相向似在做情感的亲密交流,然其冷峻的目光折射出对大海澎湃涛声的警觉。
  铁剑心认为,鹰虽为猛禽,其实它和人类一样,从其身上能看到爱,也能看到恨,能看到真正的笑容和真正的天真,这些都是做人很可贵的品格,也是他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
  所以,大铁画鹰,实写人间百态,芸芸众生,其代表作《太妃忆春》,于鹰的外在形象的凛然威严中见雌性固有的娇羞妖眉;《某国公爵》,头顶绒毛耸立如冠,羽翼翎尾好似一玄衣大氅,依稀可见某一逝去时代上流社会人物特有的倨傲与冷漠。
  大铁之鹰画如其人,纵一笔之所如,章法不拘一格,银钩铁划遒劲精工,点睛之笔,恰到好处;泼墨写意,挥洒自如,淋漓尽致。
  大铁,人生半百,曾长期逆旅于豫皖京沪之间,各地崇山峻岭,名川大泽无不亲历毕览,江山入画,再现自然之美,于大铁乃自然而然之事,在大铁画室,得见一幅山水图卷,正如诗云:“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风送落红挽马过,春光更比路人忙。”作者运用绘画中的透视学原理,放眼辽阔山川,将方圆数千里的宏伟景观,浓缩在一纸之间,并通过色彩的调配及冷暖色调的对比,加之人马风花与山川道路的相互映衬,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层次感。
  我还曾见过大铁的另一幅山水画卷《夕阳千峰烟霞红》,也是一派气象宏森,伟丽磅礴的与众不同阵势。对此,大铁有他特殊的作画心得:我从画鹰的感觉来画山水,用的是俯瞰方式。现在画山水的人太多了,如果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是不能体现出个性的。我还在山水画中揉进了书法的技巧,我中有山,山中有我,画中有字,字中有画。
  除了超常独到的思维方式,大铁还琢磨出一套独特的山水画技法。
  铁剑心裸露自己的心得:“我把大桶钴蓝和猩红颜料泼向画面,这两种颜色延伸,浸染到什么地方,我的意境就达到了什么地方,用焦墨和不大好把握的水分,在中国的画卷中闹腾了一番。用钴蓝,猩红泼出来之后,用浓墨扫一下,留出的空白处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反映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如此以来,铁剑心的山水画便呈现出一派别开生面的景象,既不同于西洋画的斑斓,淡彩山水的细致文雅,也不同于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典重华实,而是中西合璧式绘画技法,不同风格的相互辉映,于北派写实山水的磅礴气势中见色彩的绚烂,渲染的恢弘。
  铁氏山水画自出机杼,以浓、淡墨点,焦墨点,横点等技法表现郁郁葱葱之山峦和聚聚散散之树木,神韵灵动,风格迥异,以点代线,烟云信手拈来,以简去繁,情景凸现天真。他用钢的东西写鹰,用柔的东西写景,大铁画鹰,大鹏展翅,横空出世,高瞻远瞩;大铁画梅,简洁中见高远,枯藤花枝,把生活中的老辣和悲壮在枯藤中表现,再用“众花烂熳睡,小鸟翩然飞”的情景对照枯藤繁枝,画出人生的真谛。——这应是铁剑心绘画艺术的总结之论。
  铁剑心认为,作为一位回族的书画艺术家,除了追求艺术的卓越之外,还身负着弘扬和光大伊斯兰文化之重任,由于我们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所占比例极小的少数民族,我们的自我表述和宣传微弱,本民族之外的广大群体对我们不了解,知之甚少,而我们本民族内部也大多认为,“回民手中两把刀,一把切羊肉,一把切年糕。”处于文化的弱势,殊不知穆斯林与其他各民族一样,人才济济,出类拔萃者代不乏人。所不同者,是回族书画家有我们自己的行为规则,我们必须树立穆斯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牢把握住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创作代表民族艺术之精品,并以最具民族精神风采的定位身列世界艺术之林,借以弘扬穆斯林的优良传统。
  十年一剑,天道酬勤。大铁经过几十年长期不懈地追求和努力,“铁骨傲雪立画坛,剑胆琴心闯浦江”,以令人瞩目的成就,名扬四海,誉满申江,在上海汹涌澎湃的商业经济大潮中汇入了清新高雅的文化艺术巨流。
  学无涯,艺无涯,变亦无涯。刚从韩国举办文化产业和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归来的大铁,又风尘不洗,劳顿未歇,赶到河南,为促进予沪两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而奔波。虽近花甲之年,仍不以已有的成就所满足。自强不息,自立风标,刻意求新是他永恒的追求。在书画内功上,取百家之长,综合汉简笔势,魏碑的老辣、钟鼎的凝重,行书的流畅,草书的飞动,在不规则的奇书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书体,是大铁不变的目标;在社会外功上,他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他将不遗余力地为各地的企业家搭建文化平台,以文化促经济,以艺术促发展。我们期待着大铁在经济建设风起云涌的上海滩再领风骚,再树丰碑!再造辉煌。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