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友谊 地久天长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史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汉友谊 地久天长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1-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回回人大量到中原地区是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之后,蒙古军三次西征,征服西域各国,主要是为了灭西夏、灭金、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统一中国仅用蒙古军队在人数上显然不够,征服西域后,使西域人由被征服者变为蒙古人征服中原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来中原的回回人(此时西域人已经信仰伊斯兰教,被蒙古人称为“回回人”)除军人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官吏、商人、科技人员、宗教职业者、木匠、农民、奴婢等。河南是中原之中原,回回人来的很多,当时人称“回回遍天下,中原尤多”。元末明初回回民族在中国形成,在形成中融入大量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人。从回回形成至今长达六、七百年。回汉的友谊长存。元末农民大起义、明末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革命斗争中,回汉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我们河南省回汉人民也是如此。当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由于统治阶级的挑拨,有时回汉之间也会发生矛盾,但这也只是支流而已,友谊和团结是主流。

    一

    沁阳市北部,太行山南脚下,有一村镇,名叫邗邰,这里是西周时的邗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由于元末农民起义,河南是主战场。人民死伤、逃亡大半,明朝初年,河南已是赤地千里、人烟稀少。郑州知州建议从山西向河南移民,洪洞县大槐树下成为移民转运站。洪武五年(1372年),山西晋城(泽州)东土贺村陈姓数户人家携男带女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从这里移民到河南怀庆府。其中,一户到偃师县;一户到河内县东南三十余里,即温县陈家沟,后沁河泛滥回到青风岑上阳树,六世同居,七世分居;一户到邗邰镇,有人从军,屡立战功,在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1426-1435年)封为将军,告老还乡。到邗邰后的第五代人陈我捷聪明智慧、心思敏锐、博闻强记、过目成诵,应试秀才、举人,连考皆捷,怀庆府内的郑王(朱元璋的后代)欣赏他的才能,将其义女下嫁,陈我捷成为邑马(皇室的女婿依次称为驸马、郡马、邑马等)。明孝宗朱祜樘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陈我捷被选为拔贡,弘治十四年辛酉科又考中进士,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1506-1521年)陈我捷授山西省陵川县正堂。

    二

    今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村,历史上属怀庆府河内县,1927年吉鸿昌把河内县以丹河为界分为沁阳、博爱两县。清道光五年(1825年)修的《河内县志》卷八疆域志载:万北乡二图系县东北路距城二十五里有许良镇、辛庄、后辛庄、小陈巷、大陈巷等村镇,此县志来源于明代县志。这里的辛庄、后辛庄,即今日的前新庄和大新庄。原来的辛庄和后辛庄二村,规模大小相差不多,而今日却有几倍的悬殊。原因是后辛庄原住民为汉族之黄、靳、于等姓,人数不多,发展至今日与辛庄之杜等姓人数基本相等,所多几倍者为回族人口,回族人从何处来此?这与后辛庄变为大新庄有关。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成立探马赤(意为先锋)军,它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用于维护蒙古政权和进行军事征服的主要武装力量。最初的探马赤军是由蒙古诸部族中抽调人员组成,称为“蒙古探马赤军”,随着战争的扩大,蒙古探马赤军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把被征服的中亚、西亚青壮年编入军队,被称为“西域探马赤军”,又叫“西域亲军”或“回回军”,据南开大学杨志玖教授研究,西域探马赤军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西域贵族、官吏归顺时带来的军队,如曷思麦里率柯散等城官吏迎降;一是蒙古军在西征中强征回回青壮年为兵。西域探马赤军成为蒙古灭西夏、灭金、灭南宋,统一全国的重要力量。

    曷思麦里,原为西辽谷则斡儿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人,为西辽柯散城八思哈长官。乃蛮部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篡夺西辽政权,引起曷思麦里等官员的强烈不满。蒙古大将哲别任先锋,奉命率军西征,1217年到达楚河一带,曷思麦里率柯散等城官吏人等迎降,并做为先锋部队向屈出律进攻,斩屈出律于黑昆城(今新疆境内)。1219年随哲别西征,大败花剌子模(即回回国)国王。1221年征乞卜察儿部(在今黑海、里海之北广大地区)乞卜察儿部向俄罗斯求援,俄罗斯国王密只思腊率八万多人与西征军会战,曷思麦里率军斩其三五七十侯,并俘虏俄国王密只思腊,俄全军覆没。接着又征康里国。第一次西征结束,哲别病死,曷思麦里率军回到宁夏,晋见成吉思汗。在西征中曷思麦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受到成吉思汗多次赞扬,回来后任命他为必阁赤(蒙语、意为掌管文书、写发宣诏的人,地位较高),常随侍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死后,曷思麦里奉命回到中亚亦八里城带回部分回回降卒。元太宗(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三年(1231年)随军伐金,驻军于怀(今沁阳市一带)孟(今孟州市一带)。次年,他大败金军于三峰山(今禹州市境内),授怀孟州达鲁花赤(意为最高行政长官),佩金符。他遣人招降金总帅范真,以军民万户来降,1240年以功进职为怀、孟、河南(指今洛阳)二十八处都达鲁花赤。1255年曷思麦里卒于怀州。长子程只必早卒,次子密里只袭为必?摇赤,后又袭为怀孟达鲁花赤,中统(成吉思汗孙,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三年(1262年)随元世祖攻宋,战死于淮西。密里只子俺撒,孙忙兀带均先后袭为怀孟达鲁花赤。曷思麦里祖孙四代人长期驻军于怀孟州,其部下为回回人。今日沁阳、博爱的回族大姓为:闪、拜、丹、买、丁、马等姓,可证明他们当为易思麦里率领的回回军后裔。其中,有一支人屯田于丹河出山口,后因河水不断泛滥,村庄受淹,才迁到后辛庄,村庄规模大增,所以称为大新庄。

    三

    回回人在中原定居,因是外来人,不可能拥有大量的可耕土地。在山口屯田的回回人经过多年辛勤劳作,开垦一些坡地、沙地、旱田,数量少,产量低,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愈显不足,他们不可能全部以农业为生,只有在农闲之时从事商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以补农业之不足,所以,回民经济是亦农亦商、亦农亦工和亦农亦牧。

山西省和河南省相邻,而河内县又是山西与河南交界之处,大新庄村距山西省界公30多里地。山西省牛羊较多。大新庄回民在农闲时到山西南部贩卖牛羊。明朝时期在省界、县界和重要关口都设关卡,一是盘查行人,防止人民串联反抗朝廷;一是设税收机关,徵收过往货物之税。

    四

    当时关税很重,为了逃税,白天不过关,等到半夜时偷偷过关,可以逃税,引起税卡人的警觉,怀疑是大新庄人偷税。一天有几个大新庄人赶着牛羊白天过关,按照规章缴纳关税,本应顺利过关,但税卡人员无端指责他们夜里经常偷过关,让他们补缴税金,而且还要罚款,这些人深感冤枉,据理力争,双方发生口角,税卡人员倚仗人多,要逮捕赶牛羊之人。双方由口角发展到撕打,在撕打中税卡方有一人倒地身亡,死因不明,税卡人员说是大新庄人打死的,当地归山西省陵川县管辖,双方到陵川县衙打官司。此时陵川县知县为陈我捷,陈知县听双方申述,他认为有许多疑点:关于大新庄人深夜偷过关之事,今天大新庄人是白天过关,按章纳税,税卡人员说其偷税,没有证据;关于打死人之事,大新庄人未带凶器,双方是由口角而发展到撕打,皆由税卡人员先动手,双方撕打中税卡一人倒地死亡,是其本来有病?还是失手打死?由于是双方撕打,不能定他就是大新庄人打死的。但那时是官官相护,没有证据对民众也要治罪。陈我捷是清官,他认为如果定大新庄人的罪实在冤枉,如果不治罪,税卡死了人,人命关天,也不好向税卡交待。陈知县足智多谋,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判决,即判大新庄人充军发配,这在明朝也是一种重刑,可使税卡人员满意,但是充军发配,一般是千里以外,所惟发配何地是一个关键。陈知县家在河内县,从他家到陵川县城有二百多里,路虽不远,但途中有许多悬崖峭壁、危险难行之处,群众以地形起很多让人听到毛骨悚然的名字。陈知县有意把大新庄人送回家,避免一桩冤案,因此在充军路线上写到:从陵川县城出发,经狼拉车、鬼捣碓、水磨湾、小鬼坡、黄沙阵、古邗城、红道庙到麦糠县释放。麦糠县在大新庄西二里的丹河西,因此几天后,这几个大新庄人被安全送回家。他们到家后大喜过望,对村中人大事宜扬陈知县的恩情,使全村人感激陈知县,人们主张应该到邗邰镇感谢陈知县的家人,进而感谢邗邰镇人,人们去了一批又一批,邗邰镇人认为都是河内县的老乡,能为老乡做点事也是应该的,所以,他们也带礼物回访大新庄村,来往越来越频繁,不但双方礼尚往来,春节之时,大新庄的武术队到邗邰表演三天,邗邰的剧团到大新庄唱三天大戏。当时农村自发组织“村社”,由村社负责过节的文艺节目,两个村固定时间向对方表演,表示两个村社结成“社亲”,邗邰和大新庄结成“社亲”已经长达五百年。

    五

    邗邰与大新庄的“社亲”友谊代代相传,每个人都自觉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两村有事互相支援,关系越来越近。

    1927年6月,以沁阳贾明道为首的红枪会,蒙蔽广大农民会众,组织一万多人包围大新庄,想一举踏平大新庄村,血洗大新庄人,瓜分大新庄的财产,情况万分紧急。大新庄人吃的是河水,如果把河水堵住,人们将被渴死,如果道路被堵死,有些人们将被饿死,村庄被攻破将血流成河。这时邗邰村就联合丹河西几个大村庄向贾明道发出通牒;明确提出红枪会包围大新庄不准封锁村西道路和河水入口,表示要向大新庄运送粮食和生活用品,如果不答应要求,将参加保卫大新庄,有力地支援大新庄。贾明道挑起这次矛盾,使双方伤亡数百人,吉鸿昌师长制止了这次民族冲突,枪毙了贾明道。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更加深了双方的友谊。

    两个村庄的演出队在春节期间要在对方吃住三天,大新庄村在东大寺中招待邗邰人;大新庄到邗邰去的是回民,邗邰人非常重视民族饮食习惯问题,他们专门购买一套锅、碗、瓢、勺等炊具,供大新庄人用,购买牛羊,由大新庄人来宰牛羊,自己做饭。有一年,邗邵人买的牛宰出牛黄,按理该牛黄应归邗邰所有,可邗邰人认为牛是为大新庄所买,牛身上的一切都归大新庄人,他们把牛黄送给清真寺,使大新庄人非常感动。

前几年有两个年青人在火车上发生冲突,双方越吵越激动,人们劝说无效,大有开打之势,这时一个青年突然问对方是哪里人?答曰:大新庄。大新庄青年问对方是哪里人?答曰:邗邰,双方答后,马上坐下不再吭气,旁观者非常奇怪,双方互问哪里人后,原来的暴风骤雨即将到来之势,马上变为烟消云散、阴转晴天。人们不知大新庄与邗邰的“社亲”已经长达五百年,每个人都有维护的义务,谁也不能破坏牢不可破的友谊,友谊代代相传,大家自觉维护,谁要破坏牢不可破的友谊,将是两村的罪人。

    这几年,大新庄的专业户富了,看到邗邰个别户还未脱贫,在年节之际主动购买食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邗邰和大新庄的友谊,典型地反映出回汉人民的友谊,这是民族团结的主流表现,而且长达五百年不变,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呀!望两个村子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永远并肩前进。

 

    洛阳西工清真寺

    洛阳市伊斯兰教协会

    该寺始建于民国29年(1940年),位于当时的北新街,系该街回民巴清海所建。

    巴清海,又名巴老三,河南省荥阳县人。1916年,19岁的巴清海携妻逃荒来到洛阳,在东下池租了间民房住下。巴清海以推小车卖小食品;麻花、糖糕等维持生计。当时,北新街一带是洛阳一个繁华的大集市,南来北往的客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附近西工兵营住有国民党47、48师。巴清海有了一定积蓄后,为做生意方便,在北新街买地建房,并开了生牛羊肉店。当时北新街还居住着十几户回民,大都以小生意维持生计;他们开牛羊肉店、卖烧饼、卖胡辣汤、卖车马略具、还有的割皮条制鞭梢等。另外,还经常有一些回民群众在这里落脚。这样大家感到有必要建清真寺,特别是那些开饮食店的回民,更需要阿訇屠宰牛羊。1940年前后,巴清海家生意越做越大,手中有了一些钱,就和大家商定建寺。由巴清海出钱,在北新街买宅院一所,改建为清真寺。清真寺有大殿3间,水房2间、阿訇住室2间,请来马瑞云(荥阳晏曲人)阿訇主持教务。巴清海之子巴顺林在一块大青石上刻上“西工清真寺”五个大字,竖在阿訇住室的上方。

    1944年日军进攻洛阳,该寺遭轰炸,大殿一角被毁,此后一直未能修复。

    1956年洛阳市大搞市政建设,扩建中州大道,该寺被拆。市政府赔偿100元作为搬迁费。巴清海出面与新生大队协商,补足尚缺的部分资金,把该寺迁建到南新街。重建的清真寺坐南朝北,土墙围院,建有南北向大殿3间,大殿南头有水房一间,大门东有阿訇住室一间。请刘敬孝(荥阳晏曲人)阿訇任教。

    1958的极左思想横行,寺内宗教生活被迫停止,该寺被新生大队占用,先办废品收购店,后改为综合加工厂。“文革”后期又被西工旅行社占用。

    1988年,落实宗教政策,退赔宗教房产,将西工旅社东仓库院(0?郾39亩)退赔清真寺,后又在右侧买地皮40平方米。西工旅社赔偿5万元,市政府拨款4万元,群众集资8万元,由寺管会主任黄治民、李饮龄带领,重建西工清真寺。因资金不足,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1989年7月开工,1990年元月竣工,耗资17万元。建成了包括门厅、男、女水房、讲堂等26间的二层拐角小楼。1993年经李饮龄多方联系协调,与郊区古城一位农民企业家达成协议,联合开发清真寺二期工程。由清真寺提供地皮,对方出资金,建大楼4层,双方各使用一部分,产权归清真寺,使用期满,整个大楼归清真寺所有。工程1993年7月动工1994年竣工。

    该寺位于洛阳市中心百货大楼东三百米九层楼之后,坐西向东,结构灵巧,布局严整,是一座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占地面积约一亩,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南北讲堂上下两层共26间,南讲堂一楼为水房屋,大门入口处为女寺。西边为大殿,共四层,一层为大厅,约330平方米,二层为大殿共五间约260平方米,三、四层各260平方米。

该寺是辖区内唯一的一座清真寺,辖区有穆斯林约6千人,其中多半为解放后来洛参加工作的非此地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并远离清真寺,许多人在家礼拜,主麻时到清真寺聚礼,现聚礼人数百余人
 
 
  作者:陈廷良  来源:《河南穆斯林》杂志社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