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来源、形成及姓氏的汉化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史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族的来源、形成及姓氏的汉化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1-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回族,回回民族的简称,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又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由国内及国外的多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总人口9816805人(2000年统计数字),分布在全国绝大多数县市,主要与汉族杂居,以宁夏、甘肃、河南、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区较多,并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聚居区。信奉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属逊尼派,操汉语,使用汉文,饮食、婚姻、丧葬、节日有其独特的民族习惯。

  回族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7世纪初。公元618年,李渊起兵太原,建立李唐王朝。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其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强盛的唐帝国与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因经济和文化原因而“距离”大大缩短。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唐贞观年间(627-649),穆罕默德的弟子斡葛思到达广州从事传教活动,从此,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永徽二年(651),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首次遣使来华与唐通好,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开始频繁的交往,促进中西交通进一步开通,大批东来中国的阿拉伯、波斯及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国贡使、商人、工匠、传教士,分别从我国东南海路广州通海夷道和西北陆路安西入西域道陆续入境。华人泛称他们为“胡商”、“蕃客”。但是“胡商”、“蕃客”并非都是回族的先民、其中有一部分是信奉基督教、摩尼教、?摇教(拜火教)、佛教、犹太教的商人、传教士。“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至德二年(757)正月,应唐肃宗李亨请求,阿拉伯派兵15万助唐镇压叛军。安史之乱平定后,这批阿拉伯士兵留居中国,成为回族先民的一部分。两宋、辽、夏、金时期,中亚突厥语族大部分皈(音guī)依伊斯兰教,喀喇汗王朝、南亚、东南亚和非洲东部的一些地区也相继实现伊斯兰化。因此,回族的先民中又加入突厥语族穆斯林。南亚、东南亚和非洲东部的一些穆斯林,来中国定居后不断繁衍发展,故有“土生蕃客”、“四世蕃客”、“五世蕃客”之称。尽管他们在华生活了好几代,有的甚至在当时朝中任官职,但他们仍然是“蕃客”,是侨民。这是唐宋回族先民与元代回回人最大的区别之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在华的穆斯林聚居区普遍建立礼拜寺,宗教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唐宋回族先民生活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却始终保持着穆斯林的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这就是回族先民们具有经久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发动大规模的西征,征服中亚和西亚40个国家,地跨欧亚两洲,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伊斯兰化的突厥语族人(哈喇鲁人、阿儿浑人、康里人、钦察人、哈喇契人)被蒙古军队作为工匠、军士带入中国,成为元代回回人的一部分。元代回回人的种族十分复杂,他们包含着世界上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的大小民族,从数量上估计突厥人多于波斯人,波斯人多于阿拉伯人。此外,来自南亚、东南亚、非洲东部的穆斯林,即“南蕃回回”、“昆仑回回”也拥有一定数量。另有一部分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阿速人(即绿晴回回)、犹太人(术忽回回)、吉普赛人(锣哩回回)等也逐渐融入回回人之中。元代,人们把从世界各地来华的穆斯林统称回回人,其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人口总数都远远超过唐宋时期来华的“胡商”、“蕃客”。唐、宋时来华的“胡商”、“蕃客”的后裔大多数“华化”,并加入回回人的队伍之中。元代,回回人正式编入国家户籍,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进入中原的回回人,为在这块儒教文化根深蒂固的异乡生存下去,他们在维护自身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汉族文化,在语言、文字、姓氏等方面汉化最为明显。元代是穆斯林在中国的重要聚合阶段,而且在漫长的回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回回人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都为回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代,西域穆斯林继续内迁,出现大量归附(入附、归属、附籍)回回。他们主要是西北边疆的吐鲁番人、哈密人。来自菲律宾并留居山东德州北营安禄国东王的后裔也融入回族之中。大量回回人经过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民族长期的姻亲交往,相互融合,终于形成回回民族共同体。自唐宋时期的回族先民,元代的回回人,到明代回族共同体的形成,前后经历七八百年的时间,回回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的斗争中,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不断提高,具有伊斯兰教文化特色的宗教活动、饮食、婚姻、丧葬等风俗习惯逐渐规范,民族特色更加鲜明。明代的回回人只有在宗教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保留着少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等外来语及其译音,而在多数场合,则广泛使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并将汉语作为母语。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汉化”是回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回回民族是一个适应性很强,非常善于兼收并蓄的民族,由于民族意识的增强,加之战乱、灾荒、经商、迁徙等原因,明代回回人“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居住特点完全形成并趋向定型。

  姓氏是氏族、种族的标志,又是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交往所必需的。回族的先人来华后一般都保留着自己原来种族的姓氏,即阿拉伯人名、波斯人名、突厥人名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本人或他们的后裔逐渐使用汉姓汉名。其汉化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以国名为姓。唐宋时移居中国的西域人,多以其本国名为姓。唐李元谅原姓安,先世出自西域安息国,来中原者皆以国名“安”为姓。北宋著名画家米芾(音伏fú),米友仁父子,其先祖出自西域米国,故以国名“米”为姓。

  二、以居住地为姓。元代西域人伯颜察儿的后裔住北京羊市角头,遂以“羊”为姓。后来,有子孙徙居山东益都,不久改“羊”为“杨”。

  三、以译音为姓。回族丁姓来源于阿拉伯语Din的译音,本意是“报应”,引申为“宗教”。著名诗人丁鹤年,其姓就是取自阿拉伯语Din的汉族译音。回族蒲姓,来源于阿拉伯语Abu的译音,其音本为“阿蒲”或“阿卜”,但元音“阿”常被略去,仅用“蒲”或“卜”为姓。南宋蒲寿庚的姓,就是取自阿拉伯语Abu的汉语译音。

  四、皇帝赐姓。历代皇帝出于开拓疆土、羁糜番邦等政治需要,经常赐姓给外国人、周边少数民族领袖、归附的异族将官。目的是为巩固其政权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民族政策。唐李元谅,本西域安息国人,原姓安,贞元三年(787)奉德宗之命率部与吐蕃会盟有功,被赐姓李。明正德中,武宗宠幸的哈密回回写亦虎仙,其儿子米儿马黑木,婿火者马黑木、侄婿米儿马黑麻,均被赐国姓“朱”,授锦衣卫指挥,扈驾南征。

  元灭宋后,搜缉皇室赵姓极严,姓赵者为避祸纷纷改姓,元世祖忽必烈为释民惧,于至元三十年(1293)将当时执政的平章政事穆罕默德33世孙伯颜赐姓为“赵”,回族中自此有赵姓。明洪武中归附的西域回回定亦德被赐姓“马”,名信;二十三年(1390)西域回回亦刺恩内附,其子马哈麻,被英宗赐姓“马”,名政。金陵诗人金大车、金大舆兄弟二人先世本麦加人,明初来华,被明太祖赐姓“金”。航海家郑和本姓马,1399年被明成祖赐姓“郑”。洪武中内附的西域回回哈只,宣德二年(1427)被明宣宗赐姓“李”。天顺中内附的哈密回回哈只阿力和正德中内附的哈密回回陕西丁后代均被赐姓“马”。哈密内附的回回人速来蛮入居北京,至四世孙乌令班时被赐姓“苏”。

  五、自改汉姓。回回汉化的姓氏除少数为皇帝亲赐外,多数为自改。明洪武中归附的回回人儿只,其后代改为“卜”姓。宣德中内附的西域回回那那罕改“陈”姓,名景通。与那那罕同期内附的别失八里回回舍伯沙,至四世孙时改“王”姓名承恩。正统中内附的西域回回那罕帖木儿孙沙班改为“郁”姓,名敬。与那罕帖木儿同期内附的回回老哈则改“杨”姓,名只。景泰中内附的西域回回卜儿罕丁,至四世孙时改姓“韩”名辅。

  六、以汉译回回名各字为姓。元代有回回人纳速刺丁后人分别改为“纳”、“速”、“剌”、“丁”四姓。

  以汉译回回名首字为姓。元代赛典赤·赡思丁家族为圣裔,其家族均为“赛典赤”之称号。其后裔有“赛、纳、哈、马、忽、速、撒、保、闪、木、沙、苏、郝”13姓,皆赛典赤·赡思丁后裔原名首字为姓。洪武三年(1370),西域回回塔西沙内附,后人以“塔”为姓。永乐中内附的苏禄国东王之子温哈刺、安都鲁留居德州守墓,后人分别以“温”、“安”为姓。宣德中内附的西域回回马速忽以“马”为姓。正统中入附的哈密回回脱纲,以“脱”为姓。天顺初入附的西域回回忝克里别儿的,其子虎歹别儿的以“虎”为姓。天顺、成化中内附的回回哈三、正德中留居广西桂林的哈密回回哈只克,均以“哈”为姓。宣德四年(1429),宫火因入附,其后人以“宫”为姓。

  以汉译回回名尾字为姓。元代纳速剌丁的后代以“丁”为姓。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迤西回回阿老丁内附,其子札刺儿丁以“丁”为姓。天顺中内附的瓦刺回回亦不刺金,以“金”为姓。

  以汉译回回名中任意一字为姓。古里国内附回回舍(舍偕音沙)班在明宣德中因出使西域有功,赐“沙”姓,名班。

  在汉译回回名前冠以汉姓。明洪武中,回回人阿里任职南京回回司天台,改姓郑,名阿里,其后人以“郑”为姓。回回人哈散,任职南京锦衣卫,改姓“唐”名哈散,其后人以“唐”为姓。正统中有张阿老丁,曾出使瓦刺,其后人以“张”为姓。成化中有章迭儿迷失,任北京锦衣卫使,其后人以“章”为姓。

  七、以蒙古姓为姓。元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蒙古族以外的各民族选择蒙古姓作为自己的姓是常有的事,且是一种时尚。当时有部分回回人曾选择蒙古姓为己姓。与蒙古族有缘的姓主要有:脱、妥、帖、铁、达、朵、火、贴、燕、何、塔、忽、和、如等。

  八、改族属带入汉姓。部分汉族改奉伊斯兰教,融入回族,随之带入部分汉姓。福建泉州李蛰,其先祖李弩于明洪武九年(1376)到波斯经商,娶当地穆斯林女子为妻,其后人成为李姓回族穆斯林。青海、甘肃两省交界的黄河与徨水汇合处的达家川,居民多姓孔,系孔子之后,不知何时起,一部分改奉伊斯兰教,成为孔姓回族穆斯林。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