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的反思 真诚的参悟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学者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自觉的反思 真诚的参悟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1-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评长篇小说《回族人家》

  二零零六年仲夏,元康先生的新作《回族人家》面世了,笔者与广大穆斯林读者一道向作者敬致“穆巴拉克”!

据我所知,这部近四十六万字的文学作品,是第一部反映新时期回族人民生活现状的长篇小说,它填补了回族文学中反映都市回族社区发展变迁的空白,它再现了改革开放之后都市回族群体的精神风貌。

作者元康先生自幼生长在一个京城回族社区中的穆斯林家庭,祖母与母亲都是虔诚的穆民,在她们的教育与熏陶下,以玛尼(信仰)的种子从小植入心田,回族文化的营养浸润着他,使之对母族怀有赤子般的火热情怀。参加工作后他虽然离开了回族社区,但割舍不断的缕缕亲情让他和回族穆斯林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他处处关注着回族人民的变化和进步。

曾任过记者的元康先生,以敏锐的目光对本民族的文化和心理进行观察体验与反思分析,他以科学发展观关注回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既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回族的进步,也看到在当前形势下,回族存在的明显不足。如:在大城市中多数回族青少年对本族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也没有学习的机会,由此回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重大的考验,这是关系到回回民族特别是都市回族的前途与命运重大问题。作者认为: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正视自身的不足,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出于这种对母族的文化自觉,于是他举意:将此问题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再现出来,以此为切入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部小说或许不能完全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但是作为都市回族的生活现状的客观反映,小说为读者留下的广阔的理性和艺术的思维空间,是足够让人们认真思忖的。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各民族的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树立世界眼光,居安思危,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振奋民族精神,始终保持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清醒认识,教育青少年对中华文化树立自信和自尊。

众所周知,回族人民在较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信仰伊斯兰教,以“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态度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用“两世吉庆”的人生观处理信仰与务实的关系,把“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的理念贯穿于爱国爱教的社会生活中,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道,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积极贡献,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在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在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回族文化,如何与中华民族文化一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是摆在广大回族同胞面前的严峻问题。小说作者能以时代的目光,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审时度势,紧紧抓住都市回族发展和变化的重要课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写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在此书出版之前,一些读者已在《高原》杂志或在网上见过连载,他们为这部书的出版叫好,是因为书中的故事就像发生在他们的身边,他们喜欢书中的人物,认为这些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仿佛是他们所经历过的往事,读者能叫出小说中人物的名字,能讲出小说的故事,能说出人物间的复杂关系,这足以说明小说的创作是成功的!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

回族问题在杂、散居少数民族问题中历来表现得最突出、最敏感,回族问题形成的原因也最复杂,有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宗教的,有属于回族自身的,有属于社会的,甚至是政府的。因此,要写出一篇反映现代都市回族状况的长篇小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例如:由于伊斯兰文化与回族文化高度合一的文化特征而形成的“族即教,教即族”的回族穆斯林的认知心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特点的表达,不能不使作者直面某些人们所不愿意触及的话题。又如:回族伊斯兰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伊斯兰信仰对回族人伦理道德的影响,这些在文艺作品中如何表达,又是一个难以准确把握的问题。总之,没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可能被误解的心理准备和理论勇气,是不会去触动这些敏感话题的,作品中对这些话题的处理也可能不完全是恰如其分的,但作者知难而进的创作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在三年四稿的艰苦写作中,元康先生努力学习党和政府的关于民族宗教的政策、法规,学习伊斯兰经典,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以社会学的视角,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进行实地考察,对书稿不断修改,元康先生的这种对社会、对读者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为难能可贵。

作者深明:知荣辩耻,是文艺的崇高使命;知荣辩耻,也是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必然要求。高尔基说: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人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作品不仅在褒奖真、善、美方面投入了很多笔墨,而且在贬斥假、恶、丑上也做了悉心的安排,使之符合严肃文学的写作标准.起到了提升人性,改良社会的作用,总之;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对年轻人的教育。

对于回族题材的小说,首先值得关注的应是:它是否具有回族特性以及回族特性是如何被表现的。著名的俄罗斯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每个民族的民族性的秘密,不在于那个民族的服饰和烹调,而在于它理解事物的方式。”此言对于回回民族来说最为贴切。著名回族学者白寿彝先生曾指出:从事中国回教史研究的人,他不止要有言语和文字上的必备资料,他更要懂得回教的精神,懂得中国回教人的心。研究回教史需如此,写回族题材的文艺作品亦需如此。回族是一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民族,她由突出自我意识到突出信仰意识,从而表现出一种高度成熟与完备的民族心理素质,因此表现建立在以伊斯兰为特色的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回族心理素质和由此而来的行为方式,是回族题材作品具有民族特色的必要条件,因此,作品对人物心灵的刻画与雕琢才是重中之重的。正如王家康先生在《序言》中所言:主人公绍元出身平民,一向安分却常常无端遭厄运,而且,还有许多和他相同的人物。让人宽慰的是,这些善良小人物的最后命运却又出人意外的平安。而作品最引人处是这些软弱的小人物的变化。...…细读就会发现,使主人公压力下不沉沦,困境中能上进的正是得之其单纯柔和的性情和内在顺从的信仰,……由这种挖掘得出的论断足可见小说的民族性。

我以为:中外文学史上,戴着面具的写作和捧出一颗心的写作所在皆有,元康先生属与后者,他把自我的性格、情感和命运充分交织在一起,面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主题去真诚投入,以心理分析师般的生动笔触去描绘、阐明和剖析。小说《回族人家》是一幅京城回回人及其后代现状的剖面图,也是一幅社会转型期人际交往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心灵画卷。其中特别是对回族知识分子的刻画尤为突出。例如书中对二号主人公米绍珩,从青年到中年、老年的社会经历、婚姻家庭的生动写照,足能引起回族知识分子的内心的共鸣:书中对回族大学生群体的刻画也是成功的,他们关心回回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热爱伊斯兰文明,乐意把回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书中的纳姓女生作者对其虽着笔不多,却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小说对京城回族飘着“油香味儿“和”“把儿香味儿”原生态的话语,运用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并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书中对回族穆斯林常用语采用词后的小字注解,为不熟悉“教门话”读者的理解提供了方便。

侧重回族社区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典型环境——“回坊”的描写,作者以城市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一双审美的眼睛去凝视扫描,艺术地再现了传统的都市回族社区的“立体”结构:围寺而居的地理——居住结构,以此为地基,在这上面竖立起“八根绳、两把刀、小作坊”的经济——职业结构、“穆字号”小学、家庭教育、清真寺教育组成的宗教——教育结构、族内婚“亲套亲”的婚姻状况和三代人以上的大家庭的家庭——婚姻结构,典型环境的描写有力于小说主题的展开,故事情节的推移和典型性格的培养。

作者以不俗的写作技巧,一改人们所习惯的套路即重视对“心灵的窗子”——眼睛的描写,处处以“写意”手法塑造人物,五官模糊但人物清晰,是作品肖像描写的特色,我们发现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把进寺的乡老、普通的市井人物等写得是那样栩栩如生。作者有意识地放弃了对男人的正面刻画,只是略微进行一下形象的勾勒,交代一下身材、衣着即可;对女性人物除个别人提到鼻、眼,如说其长得有回回特征外,其余均未涉及五官,仅仅写出衣着、体形。作者以十分真切的感情,朴实无华地写出了这些看似没有表情和五官的人物的言语、心理和行为,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使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人物的命运中看出他们各自丰富的内心世界。米家三兄弟的各自相貌究竟如何,书中始终没有交代,然而他们各自的特点却是那么鲜活——颇有意味的人物塑造,不单是语言上带着舒舍予先生的京腔京韵,这中国画似的大写意手笔,似乎更带着白石老人的遗风。

作者在后记中自谦地说:这是一部“半生不熟”的作品。我认为:已到接近“揭锅”的火候了。目前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章节显得松散平淡;有几处对伊斯兰教的知识交代得不够准确。望元康先生潜心恭读《古兰经》、《圣训》,海纳百川,征集意见,力争在再版前把这部小说打造成上等精品。

综上所述,这部让人爱不释手的小说,用文艺手法,代新时期的都市回族述说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而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紧张和对千年传统的留恋。给读者提出了耐人寻味的传统与现代的整合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自觉的反思,真诚的参悟,总是能会找到答案的。

祈求真主襄助,阿米乃!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