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北大清真女寺的经堂教育及杜淑真女阿訇教学特征初探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学者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郑州北大清真女寺的经堂教育及杜淑真女阿訇教学特征初探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1-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有一种极具本民族地域特征,但又往往在各类典籍、谱系传记、碑石中所忽略的现象即对清真女学教育及女学培养出的女经师(女阿訇)和她们传承世系的关注。
  本文仅就目前在中原地区具有较大影响且开办女学经堂教育具有典型性的河南郑州北大清真女寺及著名女经师杜淑真阿訇的办学特征作一些简略探讨。
  一、郑州北大清真女寺的经堂教育历史沿革
  北大清真女寺初建于1911年,1930年重修。位于郑州穆斯林聚居的回回营(外营街、里营街、马号营解放后更名为清真寺街)的中心,西靠县衙,北临郑州清真寺(始建于元末   明初,俗称城内寺、北大寺)。北大清真寺是河南格的目教派开办经堂教育较为著名的几座清真寺之一。其它如开封东大寺、善义堂、刁沟古寺、大新庄东寺等。自清乾隆年间由著名经师马振九在此设帐讲学至清末民初,经堂教育相沿不衰。1930年至1933年被誉为“赵派”创始人的赵永清大阿訇在此开学,经生多达40余人,1934——1936年被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王静斋称为“久负盛名的老派大阿訇,经堂教育之导师”的马长清任教期间,经生亦然多达40余人。此后,在河南颇有名望的一些经师如巴玉清、海晴川、杨朝奉、李希章等先后在此设帐讲学。
  北大清真女寺于民国19年(1930年)重修后聘肖郑坤范女阿訇为经师,开女学。至40年代初,投在肖女阿訇门下学经的女经生也亦达40多人,由于招收的女经生激增,又聘博爱大新庄女马阿訇之高徒,曾在开封草市曹寺街、洪河沿女学代过位的丹闪文英女阿訇任助教。领班的女海里凡为马淑贤(小名全)。这是北大清真女寺的女学教育的第一次高潮期。形成这次高潮期的成因有以下几条因素:(1)北大清真寺经堂教育在此前形成的盛名影响。(2)清末民初京汉、陇海铁路开通后郑州商贾汇集形成的回族穆斯林移居经商人数的增加。(3)由于战乱,从黄河北武涉、博爱、沁阳等穆斯林传统教门氛围浓厚地区避乱移居而来的人数激增,妇女进入相对安全的清真女寺渴望学经的需求。(4)北大清真寺丰厚的财政支持及极为重视民族宗教教育的历届学董们如沙宝申、马国平、海子琴、虎殿臣、古化源、牧国歧的鼎力相助。(5)肖郑坤范女阿訇的贤淑与学识水平。(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北大清真寺还开办“明经小学”“圣达中学”及武术班等新式学校教育)。
  北大清真女寺的女学培养出的知名女海里凡如马淑贤、芦凤英、吴小芬等,此外尚有一批即将出师而改上圣达中学,参加工作的如现任该女寺管委会主任的丹哗(工程师)等人。
北大清真女寺的女学经堂教育解放后即告中断。
  1978年,扩建整修后的北大清真女寺在北大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福来,女寺负责人丹哗、张风英、马顺琴等人力促下,“三下开封,二上西安”聘请开封知名女阿訇杜淑真到女寺任教,重开女学。十余年来,女学经堂教育声名日隆,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输送占位女阿訇近30名。出自杜阿訇门下在各地占位的女阿訇且又多已再招女经生。由于北大清真女学培养出的女阿訇人品道德优秀,宗教学识广博,适应性强,不但在省内外各女寺、女学中受到当地穆斯林的称誉,也引起了国家宗教团体、学术研究院所知名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如中国伊协副会长夏米西丁及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为开办女大专经学班专程到北大清真女寺专题调研女学经堂教育。英国剑桥大学文化妇女研究中心主任,学者玛丽亚•雅绍克多次来女寺作学术访问,《中国清真女寺史》的作者水镜君研究员在此专著中,对北大女寺的女式经堂教育作过极有见地的论述。
  二、与女学经堂教育有关的几个问题的链接
  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自明中业由渭南人胡登洲倡兴以来,在全国逐渐形成了各具地域特征,不同教育风格的陕西学派、山东学派、云南学派、金陵学派等教育传承体系。河南是陕西、山东两大学派相交融的地方,河南的经堂教育自清末民初先后形成的“赵门”“谢门”“李门”等各具特色的经堂教育门派。以上三家属格的目(老派)外,影响甚大的还有以在河南首传“伊赫瓦尼”(新派)的开封马广庆阿訇,以及由老改新的著名阿訇虎彦璋、尚希贤所开的“新学”经堂教育,“新学”而知名于河南、安徽、陕西等伊赫瓦尼阿訇众多,如享誉河南、安徽、陕西的马明道,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育,培养大批优秀学子的买荣喜,黄万均以及在省内知名度甚大的阿訇如朱延龄、潘家修、吕金虎、李尊祥等,其再传弟子中知名度颇高的如韩道亮、方五营、杨继玉、白正超、赵群英、孙耀强等。出自买荣喜门下的女经生颇多,如丁娇、曹玉英、买美琴、王图麦等,在河南培育女阿訇还有“赵派”大弟、子  李希章阿訇,其女弟子马秀珍也是响誉黄河以北诸县市的女开学阿訇。
  在河南省950余座清真寺中,大多附设有女学。这些女学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不延聘专职女阿訇,通常由清真寺教长的配偶,穆斯林乡佬们称之谓“师娘”的妇女负责这一寺坊妇女礼拜,及教习简单的宗教礼仪知识和一些念词,如“赛哪”(开拜词)、“堵阿宣”(祈祷词)等,涉及教义教法中的疑难问题则由清真寺教长解答。这种类型的女学,不招收女经生,无固定教学内容。女学是妇女学习礼拜的地方。其二是具有经堂教育特定的内涵和学术定义的“女学”,此类女学承担着上述类型的对一般穆斯林妇女普及教育的任务,同时礼聘知名女经师,招收女经生(海里凡),按照女阿訇应具备的知识才能培养,设置不少于五门经典教材,以阿文、波斯文并授,以“小儿锦”为记音手段的教育体系。此类“女学”较为准确的定义应是以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的伊斯兰教文化知识,能独立承担教法、教务允许范围内的职责的女阿訇为目标的经学教育体系。具有此类功能的女学,现已多改称“清真女寺”。在此顺便提及的是在格的目教派中,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高目”中,反感称“清真女寺”,习惯称“女学”。女寺、女学的名称之争,引发了诸多麻烦与不愉快。从经堂教育 的历史发展脉络看,“女寺”、“女学”分属于两个不同层面,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阿拉伯语中的“麦斯智德”是指穆斯林礼拜的地方,也有称之“白屯拉”(意为安拉的宅第)。  在中国自清代以来把穆斯林礼拜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称之为“清真寺”,其功能是多方面的,正如现代学者杨永昌先生在六十年代初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研究班教学中撰写的《漫谈 清真寺》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清真寺的作用,首先是穆斯林沐浴、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其次还负有举办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和学问的使命。千百年来,伊斯兰教在中国赖以 延续传播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依靠了各地清真寺阿訇们所主持的寺院经堂教育维系着。”
  最早使用“女学”这一名称的是清代康熙三十六年经堂教育史专著——《经学系传谱》。该传谱对经堂教育山东学派大师常志美的门人马鸣皋评述中说:“栖迟先生之门半世,愈二旬,学业大成”“众因其端意耿介,请开女学”。女学显然是指开设针对穆斯林妇女具体特点的经典课程,而不是去筹建妇女礼拜的处所。至于此后各地把妇女礼拜的处所称之谓女学则属于词义延伸,而非本意。
  在河南,经堂教育中开办女学最早的纪录是开封王家胡同“清真女学堂”。该女学堂内现存有二通光绪四年戌寅杏月中旬同时所立的石碑。(即公元1878年,农历二月)
  由祥邑附生王润章撰写的石碑上记载:“王家胡同旧有女学,六十余年,始自李门袁女阿訇,设教其中,承教者经昭一己多人,教洽四方多人……令徒武门张女阿訇尊先路步后 尘,洵先后,辉映矣……
  由开封府学附生郭绍汾撰文的一通石碑上记载:庚午科举人赵炳章之母赵杨氏老太太“意欲西域之薪传,因将自己日积月累所当门面市房贰间座落老府门西边路南,情愿施散于女 寺中供给学堂,永远为业……”
  从以上所引资料可以看出“女学”是由男阿訇或女阿訇主持的对穆斯林妇女开设的经堂教育及由此而派生的教学体系。
  三、女学的必修课目选材特征
  由杜淑真女阿訇主持任教的北大清真女寺在培养女经生时,基本上沿袭格的目教派开设女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与传统习惯,“赵派”的风格浓重但又有“伊赫瓦尼”马派教育风格的影响。
  山东学派清代早期所开女学采用的什么教材已无记载,从开封王家胡同清真女学堂学过经的女阿訇通常都是读完五本波斯语经典,郑州北大清真女寺的女海里凡所学的依然是这传统的五本波斯语经典,即《否祖》、《欧姆德》、《穆西玛提》、《凡苏里》、《哈嘎叶格》对于新招收的年轻女孩子,在学这五本波斯语经之前先要学习“编把”、“清真言”、“作证言”、“分信言”、《杂学》等基础知识和《亥提》(古兰节选),所谓“编把”即把阿拉伯语中28个字母,13个音符所搭配出的364个音,编成易于记忆的具有相似韵律为一组的单音节语音组合。如:艾力夫、别、帖、谢、知母,哈黑……等等。对于已经失去母语(阿语或波斯语)日常生活只能是使用汉语的中国回族穆斯林,在学习波斯语,阿拉伯语时,还习惯汉语单音节发音,采用这种“编把”的方式学习阿语,波斯语,也还算是一种快速入门的方法。
  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字母相同但发音不同,民国以前山东学派的阿訇们通常对两种语音都要熟练掌握才能修习完十三本阿•波文经典。从女学使用的教材上也要阿•波同修。“阿语发音要饱,法而西语(即波斯语)发音要巧”,老阿訇经常都会告诫经生两种发音的区别。
  女学所选定的五本经典著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回族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中采用的传统教材分为经注学(如“者俩来尼”“嘎锥”)教法学(如“伟嘎业”)圣训学(如波斯文的“虎托布”“艾尔白欧”)文法修辞学(如“满俩”“白亚尼”及“连五本”认主学(如“客俩目”——教义学的杰出著作,陕西学派多务此学),哲学(如波斯文的“来尔萨德”)。在女子经堂教育中则精简为教义学基础《凡苏里》教法学基础知识及教法选注释的《欧姆代》《候戛尼》及圣训中涉及教法的注释《否祖》等。从教材上可以看出,女学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在行为规范的“知与行”有造诣的女穆斯林。从清代王家胡同清真女学堂,到现在的郑州北大女寺的女学经堂看,传统的波斯语教材,传统的教育模式几乎没有变化,所不同的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差异。第一,早期女学阿訇由于汉文化程度低,大多能熟练的使用“小儿锦”的拼音注音方法去理解批注经文的字、词、句,和用“小儿锦”去撰写“卧都”(演讲词),现在招收的女学经生,大多有一定的汉文化基础,“小儿锦”这种拼音注音方法,反而成了正在消亡中的“女子绝学”。第二,由偏重波斯语教学正在走向较为规范的阿拉伯语教学。北大清真女寺专门聘请有阿语老师,从发音、语法、文法到通读通解《古兰经》原文。从以前的女经生只读《亥提》(古兰经选读,即通常称之为十八个“苏勒”)到通读《古兰》,女子经堂教育,正在发生质的跃升。从经生的日常使用语的细微变化可以品察出旧式女阿訇和现代女阿訇的教育差异。如祝安词“安赛俩目而来起”已被世界穆斯林通引的“安赛俩目而来依库目”所代替。类似的变化甚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第三,按惯例,女经生结业时和男经生结业的方式相同,都要“穿衣挂幛”,但女学并不看重此一形式,从女学走上女阿訇的岗位,是以坊上的女穆斯林认可为准的,所以从北大清真女寺杜淑真阿訇帐下赴各地占位的女弟子大多不举行“穿衣挂帐”的仪式。杜淑真老阿訇和女学的大教务主任丹哗对此有共同的解释:“不穿衣挂幛,就是告诫从这里送出去的女阿訇,你们的学识水平还有差距,一旦聘请坊上有意见,可以把你们召回重学。”灌输入“学无止境”的求学精神,正符合至圣穆罕麦德在圣训的教诲“学习对每个穆民男女是应尽的天职。从摇篮起,直到坟墓。”近些年来,各地宗教管理部门,都在努力推行“阿訇考证”制度,所列考试科目分政治时事、古兰、教法、圣训而且皆以阿语为准。对于经堂教育的女学面临着如何适应的问题,以在河南办女学著称的清真北大女寺,为这种新形势的适应过渡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实践。
  四、杜淑真女阿訇传略
  杜淑真女阿訇是在河南、山东、陕西知名度颇高的“四好”大阿訇。(即宗教操守好,学识“尔林”好,教门根底好,人品道德口碑好)。自50年代初至今执教50余年,为伊斯兰教女学经堂教育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通过了自己的言、行、传、著赢得了从穆斯林群众到阿訇界乃至区、市、省级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官员的交口赞誉。
  杜淑真女阿訇出生于1924年5月10日,祖籍开封市人,出生于伊斯兰教阿訇世家。其祖父杜云卓,父亲杜青和均为格底目教派知名阿訇。杜云卓为开封东大寺四大掌教之一,也是“赵派”创始人赵永清的启蒙师父。其父杜青和是赵的高足之一。自七岁受启蒙教育,至15岁出阁前,由其祖父、父亲教授“编把”“亥提”等初级知识。经短暂的不幸婚史,18岁后正式进入开封王家胡同清真女学堂,由胡王氏女阿訇系统教授波斯语及女学“五本经”。在此期间,还跟随开封伊赫瓦尼经堂教育著名大阿訇马广庆学习阿拉伯语经典。21岁时已通读完女学“五本经”,在一次赴荣阳金寨串亲戚时,受邀在女寺讲“卧祖”,反响良好,受金寨清真寺教长吴春云阿訇强留,在女寺代位至“斋月”结束后返回开封,随马广庆大阿訇深造学习《依尔沙德》(宗教修养学经典),《希拉哲理古鲁比》(即“心理明灯”教法经典),通读《古兰》。26岁时(即1950年)被郑州石佛清真寺聘为开学女阿訇。在石佛的5  年中招收女海里凡15人。1955年被荣阳郾曲清真寺聘为女阿訇,任教12年先后招收女海里凡70余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返回开封在东大清真女寺代位。由于当时的形势未再招经生。  1982年西安解放路清真女寺聘后未及住学即被郑州北大清真女寺的主任丹哗、张风英、虎玉风等五次登门礼聘(即三下开封,二上西安)至郑州北大女寺任教至今,在这段时期内先  后培养出26名女阿訇分赴山东、陕西、河南等地清真寺占位。出其杜门下的女阿訇及学完“五本经”的女阿訇,及种种原因而未去占位者,已近达百人。其中颇有建树,业绩再招经生 而开女学的知名女阿訇如西安解放路女寺李天兰、曹秀兰,郑州大京水女寺王世丽,马沟女寺马秀琴、十里埔女寺赵玉兰、开封朱仙镇女寺摆风真宋门关女寺马文珍、西皮渠寺李喜 英、东大女寺丁瑞玲、宝鸡市摩天院女寺马义玲等。
  杜淑真女阿訇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四次赴麦加朝觐的阿訇,时间分别是1992年、1994年、1999年、2005年。在1992年的那次朝觐时,遇到一不知其国度的男人,从小轿车中拿着钞票向其高喊“则卡提”(天课施舍),杜阿訇向这人说:“我是中国的女阿訇,不吃施舍,我还要出散也提呢!”从这件事,可以体现到杜阿訇的人品尊严。
杜淑真女阿訇自1982年以来分别任管城回族区政协委员、省伊协委员、郑州市伊协付会长、顾问、中国伊协委员等职务。
  杜淑真女阿訇撰写的波斯语,小儿锦(消经)“卧祖”(讲稿),已多达40册,作为珍稀的手迹资料已被郑州市档案馆收入“名人资料库”收藏。

  结束语:伊斯兰教的女学经堂教育是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它是经堂教育发展中承担着教育女穆斯林宗教知识,宗教道德遵行的普及教育与培养具有懂阿语,波斯语,“小儿锦”三种语言技能女阿訇和具有较深厚宗教学识的女“尔林”(学者)的双重任务。郑州北大清真女寺的女学教育之所以在中原地区有那么大的影响,得益于有名望的清真寺,有名望的女“尔林”和为经堂教育无私奉献,呕心沥血,有执着精神追求的管理班子和一贯予以热情支持的众多“也提端庄”的穆斯林高目们。是她们在用生命岁月读写着女学的传承历史。也为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宗教文化现象提供着鲜活的例证。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