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以奖代养”的建议没有在美术界被认可,却在文学界有了回音。2月初启动的第四届老舍文学奖大幅度提高了奖金,长篇小说奖奖金从3万元提高至5万元。尽管该奖成为国内纯文学评奖中奖金最高的奖项,但老舍文艺基金会秘书长傅伟说,最理想的是能够达到50万元,让作家在10年里衣食无忧安心创作。
老舍文学奖是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主办的北京市文学艺术方面的最高奖励,用于奖励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北京出版、发表的优秀作品。“老舍文学奖”于1999年正式创立,并于2000年6月首次颁奖。奖励项目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戏剧剧本、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曾获优秀中篇小说奖,张洁的《无字》获优秀长篇小说奖
本届奥斯卡颁奖礼特意将“最佳原创剧本奖”的颁发安排在“最佳女主角”之后,以向刚刚结束罢工的美国编剧们示好。而在此前一天,中国的约80位编剧聚集北京开维权大会,诉求的是在影视剧片头字幕里能为自己的姓名留下相称的一席之地。他们时常无法获得合约规定的酬金,甚至有人因为追讨稿费而被威胁生命。有编剧发言时说:看美国编剧罢工就像看一个神话。
2月24日,中国电影编剧论坛暨2008编剧维权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80余位国内著名编剧汇聚一堂,联合发表《2008影视编剧维权声明》和《2008影视编剧自律公约》,为自己被侵权的行为发出了愤怒的呼声;而中国电影文学会会长、著名编剧王兴东还代表学会向国家广电总局发出了一封公开信。昨天下午,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王兴东,他表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将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号召维护编剧的合法权益。
创作《孔繁森》一分钱没拿到
说到发出维权声明,王兴东愤怒地指出:“《著作权法》赋予我们应有的权利,但实际编剧越来越得不到尊重。首先,作为一部作品版权的拥有者,编剧的署名权就受到压制,编剧在影视作品的署名位置从建国初期的片头第一位,如今已经退到一大堆冠名策划、总策划、总顾问、总监制、总统筹等的后面了,有些极端的甚至排到片尾,混杂在一些非创作人员中间;其次是修改权遭到侵犯,很多导演在未经编剧许可的情况下就擅自修改作品,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还有拖欠编剧报酬,拒付编剧报酬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我本人遭遇的类似侵权就很多,比如作为电影《孔繁森》的编剧,我就没拿到稿费,甚至中国作协出面帮我去要钱,都一分钱没有拿到。”
很多电影节不设编剧奖
王兴东形容时下编剧行业的现状是:导演多了,编剧少了;闭门造车的多了,深入生活的少了;写电视剧的多了,写电影的少了,“编剧工作耗时长,作品成活率低,稿费不高,编剧地位又被轻视,所以现在有能力的编剧都去当导演了。”他认为,如果说导演是等米下锅的人,那编剧就是辛勤耕耘的农夫,将种子变成了米,是影视创作中的核心力量。文化产业作为第四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那编剧的地位也就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编剧地位被轻视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媒体评价影视剧的时候,很少提到编剧;而演员们有时还批剧本烂;评论家也只去评点导演的艺术,演员的优劣,很少关注到剧本和编剧;很多评奖活动和电影节不设编剧奖,如百花奖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就不设编剧奖,其实没有编剧奖的电影节是‘豆芽菜电影节’,因为它根本不考虑影视产业的根本所在,没有剧本,哪有演员啊?而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对编剧的政策还不具体,加之编剧行业内部本身也存在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导致编剧地位被轻视。”
请关注编剧的生存境况
当好莱坞影视编剧们为了争取DVD和网络传播的分成时,中国影视编剧们却还处于争夺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持作品完整权和取得报酬权等基本权利位置上,王兴东说这是一种悲哀:“谁维护了编剧的权益,谁就保护了影视产业的基础;谁践踏了编剧的权益,谁就削弱了影视产业创新的能力。”他将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号召保护编剧的合法权益,而编剧自身一方面要深入生活,创作出质量优秀的剧本;另一方面也可以走自编自导的道路:“当导演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贾樟柯、陆川等优秀的例子在前,编剧可以不再‘受气’,自己的创造由自己来实现;也可以用自己的剧本来融资,走编剧与制片人结合的道路。”他非常欣慰地说:“还好现在编剧已经觉醒,知道维护自己的权益了,就连在校的大学生也知道保护版权,希望社会也能更多关注编剧的生存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