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的逊乃不仅是继古兰经之后,伊斯兰法律的第二源泉,它更是继古兰经之后给知识和文明注入源头活水的第二源头。
首先,古兰经建立了法律的根基和原理,而逊乃提供了理论的解释,同样还提供了实例和实践应用。
正如逊乃所表明的那样,先知的训导给穆斯林指明了文明的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即文明之法学,文明之行为和文明之结构。
在尝试谈论文明的这三个方面之前,我们因该首先确定文明的含义,首先,伊斯兰的文明思想是否提出了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不同于它之前或之后的其它文明提供的解释?或者不论国家、时间、性别、宗教和人生哲学的不同,所有文明是否都滋生于同一源泉?
文明有一个大体的定义,即该词固有的意思:某一社会或类似的社会中的金融的、科学的、艺术的、文学的、社会发展的全面的展现。
文明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游牧生活的反义词,或者分别是野蛮和未开化的反义词。因此城市生活与游牧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反之亦然。居住在城市、村镇的人是城市居民,反之,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的游牧人居住在以帐篷为家的沙漠中。游牧人以刚硬、苛刻、残忍、愚昧无知而为世人皆知。
因此安拉没有在他们之间挑选先知,他所派遣的先知都是村镇居民。安拉对他的先知说:“在你之前,我只派遣了城市居民中的若干男子,我启示他们。”(12,109)
我们知道,古兰经和先知的逊乃彰显了伊斯兰,我们可以从这两者中看到欲使人类进入系统化城市文明的持久稳固的决心。伊斯兰致力于在经济上、科学上、艺术上、社会上,以及精神和道德上提升人类。该目标要求根据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自己带来的贤明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来教育、净化人类。
在光复麦加之前,迁徙麦地那的众多目标之一是给予贝都因人一个学习、吸收崭新的伊斯兰文化(它视集体拜功为一个基本仪式)的机会。此外,伊斯兰鼓励他们参加学习圈,并接受涉及人生各个方面的伊斯兰法规:衣食住行,及生活的其它所有主要和次要的方面。
如果我们作以比较的话,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位游牧的阿拉伯人毫无顾及地在清真寺的一角撒尿,而无视先知和圣门弟子坐在其中这一事实。然而,当人们喊叫他时,先知(愿主福安之)还阻止他们,并原谅了他的无知和愚昧,先知命令弟子说:“等他解完小便后,在那块地上泼一桶水,派遣你们是使事情变得容易,而不是使它们变难。”
另一方面,我们将看到他的接受伊斯兰的教育、净化和洗涤的后继穆斯林,他走近波斯军队的首领罗斯图姆,回答他关于穆斯林的身份的询问说:“我们接受安拉的派遣,把人们从人崇拜人带向崇拜人之主,从狭隘的世界带向广阔的另一个世界,从众宗教的不公正带向伊斯兰的正义。”
毋庸置疑,伊斯兰是一个文明的讯息。它的目标是提升人的生活,并把他们从愚昧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带入文明的自由。
我们有必要强调:伊斯兰要构建的文明与其它文明不同,它们以人生的物质方面、肉欲方面和感官方面为中心。甚而,这些文明集中于当前生活的享受,使今世事务成为它们的首要关注和它们知识的目标,使安拉和后世在它们的哲学或者文化和教育体制中无一席之地。
与之相反,伊斯兰文明使人与安拉相联系,使尘世与天国相统一。它奉献今生,使之作为后世的准备。它使精神和物质合二为一,它为实现智力和心灵之间的均衡而奋斗,它使科学与信仰相结合,它又使伦理之崇高和物质之发展相得益彰。
我们有理由把它描述为一个精神的物质的文明。它是理想的、现实的,神圣的、人性的,民族的、全人类的,个人的、群体的。真的,它是均衡与中和的文明,这正是正义、卓绝民族之根基。全能的安拉描述该民族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2,143)
选自《逊乃:文明的源泉》,尤素福·格尔达威博士著,有删节,并经过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