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在上海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教育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伊斯兰在上海

来源:中国伊斯兰在线 时间:2008-03-1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伊斯兰教传入上海始于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将西域回回沙全率兵攻入华亭(今松江),随军而来的西域色目人兵士多回回。至元十四年(1277年)沙全升任松江府达鲁花赤(“掌印者”),随军官兵及家属遂定居松江。至正年间(1341~1368),松江建立了第一座清真寺——真教寺,成为伊斯兰教传入上海的标志。

明初,朱元璋分封开国元勋中的回回将领镇守食禄金山卫和嘉定等地。上海回回人口有所增加,伊斯兰教初步发展。

清嘉庆年间(1769~1820年),七宝镇南街创建七宝清真寺。道光二十三年间(1843年)建草鞋湾清真寺。1864年设穿心街(今福佑路)清真寺。咸丰五年(1855年)建立浙江路回教堂(俗称外国寺)。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上海工商业日趋繁荣,外省穆斯林纷纷来沪,先后设药水弄、鸿寿坊、江宁路、重庆路、斜桥、韬朋路、粉州路等清真寺。习惯形成了上海穆斯林“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其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缓慢提高,振兴伊斯兰教意识逐渐加强。

辛亥前后到抗战前,是伊斯兰教全盛时期。1944年上海市回教堂理事会成立,这是近代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伊斯兰教团体,

宗教学术团体方面,由哈德成教长等发起于民国14年(1925年)成立的上海中国回教学会,在推动宗教教育改革,创办《中国回教学会月(季)刊》,翻译《古兰经》,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和敦化中小学,设立奖学金和图书馆,选送赴埃及留学生,资助著名教长长期出国考察,促进中外穆斯林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凇沪战争爆发,上海的回教团体和教长们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勉励穆斯林投入前线和后方的抗日工作,并亲身组织四处难民收容所,收容和赈济数以千计的穆斯林难民。

1949年上海共有清真寺20 座,阿訇58人。当时上海范围内穆斯林人口1.74万余人。建国后,政府实行民族平等、信仰自由政策。1952年春,陈毅市长视察小桃园清真寺,随即将该寺列入对外开放单位。1957年以前,政府多次拨款修理了6座清真寺。

1959年4月,专门成立了上海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1962年8月召开上海市伊斯兰教第一次代表会仪,成立了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被停止工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落实民族宗教政策。1979年6月,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恢复工作,各项活动陆续开展。有7座清真寺(恢复开放,政府多次拨款修缮松江、小桃园等清真寺。松江清真寺于1980年被定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1999年,沪西、浦东两座清真寺在政府的扶持下重建。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