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端午祭”申遗成功之后,韩国人又将申遗目标瞄准了书法。对此,作家赵丽宏在两会上提出了“将中国书法艺术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和提案。该项提议在中国书法圈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关注。
有人认为,书法申遗是主动应对文化危机,中国应当有所警觉并捍卫自己的文化权利,但也有书法家认为,是否申遗并不重要,因为书法毫无争议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近年韩国对于申遗非常积极,除了将“端午祭”申遗成功,现在又将目标投向书法。2003年在韩国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韩国一家博物馆的馆长公开宣称“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用韩国的高丽纸写的”;2005年举办的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上,一位韩国教授提出应当废除中国的“书法”、日本的“书道”等名称,全东亚都统一为韩国的“书艺”。
对此,赵丽宏建议,文化部应当成立中国书法申遗专家课题组,从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以及它在中国当下生活中的影响着手,准备申报材料,尽快进入申报程序。
听到韩国要抢先中国将书法申遗,不少艺术家感到十分担心。赵丽宏在赴京前曾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协主席周慧珺交换过看法,周慧珺对这个提案非常支持,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轻自贱,反倒是外国人更重视,令人担忧。北京大学书法所副所长王岳川则表示:“如果书法被韩国或日本抢先成功申遗,我们再去跟人家争谁是书法的原创国,这将使所有中国人蒙羞。我们应捍卫自己的文化权利。”
对于抢注行为,著名书法家张森的观点是:最好的态度就是别去理睬他们。他认为,书法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如果说书法必须要申遗,那么青铜器、兵马俑这些已经被世界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都要申遗呢?他告诉记者,伦敦市长来上海博物馆就要看中国的书法,可见外国人对中国书法的重视,尽管中国目前就总体而言书法比较式微,但书法的根在中国,这是勿庸置疑的。
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杨永健则认为,提案也好、申遗也好,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引起政府和大众对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重视:“目前,广东省已经将书法纳入到中小学课程中去了,把书法课纳入到课程中,其实和申遗同样重要,如果申遗成功了,但书法这门艺术没法传承下去,同样会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