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巴勒斯坦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现代语言学会主席爱德华萨义德于2003年9月24日因病不幸逝世,终年68岁。
萨义德1935年11月1日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巴勒斯坦和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国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国就读一流学府,获普林斯顿大学学士(1957)、哈佛大学硕士(1960)、博士(1964),1963年起任教哥伦比亚大学迄今,讲授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萨义德大部分著作的主题是民族认同问题,贯穿其中的另一条主题是知识分子问题。
萨义德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阿拉伯商人家庭。1947年,联合国在大国操纵下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第二年,以色列在未解决阿拉伯难民问题的情况下就宣布立国,引发阿以战争,萨义德一家不得不离开故土。萨义德从小受的是殖民地英式教育,后赴普林斯顿和哈佛求学。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上世纪60年代末,萨义德两次去中东探亲,从此开始关注巴勒斯坦问题以及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在美国的形象,陆续发表了《报道伊斯兰》(1981)、《最后一片云天》(1986)、《和平与它的不满者》(1995,“和平”指巴以《奥斯陆原则宣言》)等著作。他有美国国籍,但曾担任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的独立议员达14年之久,虽未直接参政议政,象征意义却十分巨大。萨义德长期为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呐喊,招来很多指责。1999年,他当选为美国现代语言学会主席,一位犹太裔学者当即表示抗议,并称他为“恐怖分子”。2000年9月底,沙龙在武装军警簇拥下强行进入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圣殿,巴勒斯坦民众又走上街头。身患白血病的萨义德闻讯从美国赶到巴勒斯坦被占领地区,与当地少年一起向以色列坦克投掷石块。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一再提到“普遍的原则”,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以色列早就应该从被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撤军。同样是单方面凭武力获取土地的行为,为什么对以色列和伊拉克区别对待?
主要著作:《康拉德与自传小说》(Joseph Conrad and the Fiction of Autobiography,1966)
《开始:意图与方法》(Beginnings:Intention and Method,1975)
《东方学:西方对于东方的观念》(Orientalism:Westerm Conceptions of the Orient,1978)
《巴勒斯坦问题》(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1979)
《巴勒斯坦问题与美国语境》(The Palestine Question and American Context,1979)
《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看待世界其他地方》(Couering Islam:How the Media and the Experts Determine How We See the Rest of the World,1981)
《世界·文本·批评家》(The World,the Text,and the Critic,1983)
《美国知识分子与中东政治:萨伊德访谈录》(American Intellectuals and Middle East Politics:An Interview with Edward W.Said,1988)
《认同·权威·自由:君主与旅人》(Identity,Authority and Freedom:The Potentate and the Traueller,1991)
《文化与帝国主义》(Culture and Imperialism,1993)
《流离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决的奋斗,1969--1994》(The Politics fo Dispossession:The Struggle for Palestinian Self-Determinatinon,1949-1994.1994)
《知识分子论》(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1994)
《和平及其不满:中东和平过程中的巴勒斯坦》(Peace and Discontents:Essays on Palestine in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1995)等。
萨伊德兴趣广泛,还著有音乐批评专著《音乐之阐发》(Musical Elaborations,1991)。
网上悼念:http://www.islamcn.net/luntan/dispbbs.asp?boardid=1&id=9698&star=1#4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