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安拉在光辉的《古兰》中说:“他们想吹灭安拉的光明,但安拉要完成他们的光明,即使不信道的人不愿意。”(61:8)凭着这一段经文,我们应当坚信:伊斯兰之光必将普照全球,伊斯兰文化也必将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任何信念要想变成现实,还得付诸行动。没有强有力的行动(塞白布),信念再端庄、再好也最终无法变成现实。这是因为,安拉在《古兰》中说:“安拉必定不变更任何民众的情况,直到他们变更自己的情况。”(13:11)那么,做为中国穆斯林,怎样在这片热土上发展伊斯兰,怎样在广大国人中传播伊斯兰文化?这是摆在每个仁人志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不揣冒昧,斗胆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公布于众,以做交流。
窃以为,不论在何处传播伊斯兰,必须把握《古兰》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种意识和三项建设。
A、一个中心
伟大的安拉创造万物,制定宇宙法则。综观世界万物,小到“不能用化学变化再分的微粒”原子,大到直径达10万光年的银河系,无不存在着“中心”和围绕中心的“运转”。全世界穆斯林都朝着一个中心——麦加天房礼拜,朝觐者围着天房巡游。那么,什么是发展伊斯兰的中心呢?唯一的中心便是建立在大地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穆斯林世世代代围其而居的清真寺。“一切清真寺都是安拉的,故你们应当祈祷安拉,不要祈祷任何物。”(《古兰》72:18)天地万物,无一不是安拉的,但这节经文中专说“一切清真寺都是安拉的”,足见清真寺的高贵和神圣。先知穆罕默德?鄢把清真寺称为“安拉的房子”,他于公元622年9月,迁徙到麦地那时,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修建“先知清真寺”。此后的传教岁月中,清真寺一直是他的活动中心。据史书记载,穆圣?鄢每次出征回来,不是直奔家中,而是先去清真寺;他禁止人们在清真寺高声喧哗和寻找失物,并禁止人们在寺内吐痰,据圣妻阿伊莎传述,穆圣?鄢曾亲自刮去清真寺墙上的痰迹。他还给他的教民留下一条圣行,那就是每到一个清真寺,首先礼两拜“庆贺清真寺拜”。可见清真寺在先知心中的“中心”地位。他在“先知清真寺”,培养出了一代精英。那些精英及他们的后继者们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建立了横跨欧、亚、非大陆的伊斯兰帝国。穆圣?鄢辞世后,四大哈里法继承他的遗志巩固了清真寺的中心地位,后来的许多伊斯兰国家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清真寺的建设,并加强和拓展了清真寺的功能。众所周知,伊斯兰世界的许多著名大学,如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突尼斯的一栋大学等,其前身无一不是清真寺。直到现在,爱大的宣教学院仍设在爱资哈尔清真大寺内,“清真寺是当时(倭玛亚时代——引者述)最大的教学机构。他不仅是礼拜寺,也是发表演说的地方,还是打官司的法庭……埃及的阿慕尔清真寺、巴士拉清真寺、库法清真寺,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普通学校或高等学府。”“到了阿拔斯时代,各种学术已经分科……总之,当时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最重要的研究机构”②。我们中国的清真寺更是中国穆斯林,尤其是以大分散小聚集为特征的回族穆斯林的“中心”。他们大多围寺而居。“回族穆斯林一般在城市中形成独具文化特色的社区(Community),清真寺(Masjid)是这一社区的象征”③,回族人对自己的清真寺(Masjid)为中心的聚居区的称谓有自己的语言,称为Jamaat阿拉伯文的意义是‘聚集、集体、团结、共同体’等”、“清真寺是社区的灵魂,是回族的内心世界——一神教信仰的象征。”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如上所述,从教义的规定到穆圣?鄢的言行;从历史的事实到现实的真相,从阿拉伯世界到中华大地,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的社区中心,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之所以强调以清真寺为中心,是因为有些人忽视了清真寺的中心作用,认为清真寺只不过是“宗教活动场所”。毋庸讳言,我们的不少清真寺确实变成了单纯的“宗教活动场所”,甚至“旅游景点”。这是不正常的,必须予以纠正的。以清真寺为中心,不仅要求我们每个穆斯林强化“清真寺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这一理念,关心清真寺,呵护清真寺,还要求清真寺的管理者——伊玛目和寺管会成员竭尽全力,恢复和拓展清真寺做为“中心”而应有的各项社会功能——宗教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服务功能等社会功能。(如蒙主允,撰文另述。)
如果说清真寺是穆期林社区的中心,那么走在大地上的活生生的伊玛目便是清真寺的中心:《古兰》云:“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应该服从安拉!服从使者和你们的主事人。”(4:59)各大经注中对“主事人”两种解释之一便是“内容”(阿訇、宗教学者)穆圣?鄢说:“学者们是众先知的继承人。”《艾卜·达吾德圣训集》)穆圣?鄢传教23年,你可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也可以说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天才……但他迁徙麦地那后,始终是“先知清真寺”的伊玛目。他一直亲自领拜,病危时才委任艾卜·拜克尔代领。当然清真寺的伊玛目必须德才兼备,才能担当“清真寺中心”之重任。
B、两种意识
一、真诚实在的兄弟意识
《古兰》云:“众穆民只是兄弟,故你们应当排解兄弟间的纷争。”(49:10)天下穆民是一家,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但许多人许多时间只是把它挂在嘴上,而没有付诸实践。伊斯兰的发展需要的是真心诚意的、实实在在的兄弟意识。象当年麦地那的辅士对来自麦加的迁士所做的那样。“萨阿德·本·热比对其结拜兄弟阿布都·拉赫曼·本·奥夫说:‘我算是辅士中的富有者,我愿分我的一半财产给你,任你支配!’阿布都·拉赫曼回答说:‘愿安拉赐福于你!不过还是让我到市场上去自谋生计吧!……彼时彼刻,穆斯林之间的这种兄弟关系,并不是言不由衷的口头承诺,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协议,更不是武林好汉的歃血为盟。而是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刻骨铭心的兄弟关系。它比写在纸上的有可能被撕毁的协议还要牢固;它比说在嘴上、随意更改的话还要坚实;它比歃血为盟还要神圣。”⑤要树立真诚实在的兄弟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为安拉而真诚的喜爱兄弟,象爱自己一样地爱。
穆圣?鄢说:“指我的生命由其掌握的安拉发誓,你们中的任何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信士,直至他为他的兄弟喜欢他为自己喜欢的事。”(《布哈里圣训实录》)又说:“如果一个人喜欢他的兄弟,就应该告诉对方他喜欢他。”《艾卜·达吾德圣训集》
2、尽到兄弟间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圣训的精神,穆斯林兄弟之间有六件权利和义务:一曰回答祝安辞,当你的兄弟向你说赛俩目时,你必须回答他。二曰接受邀请。如果你的兄弟请客并向你发出邀请,那么你应当接受。确实因故不能前去时,应表示歉意。三曰回答喷嚏。打喷嚏者应念一句:“知感安拉”,听到他赞主的人应说一句:“愿安拉怜悯你”,以表关切。如果兄弟打个喷嚏需要关心,那么遇到困难更应该加倍关心,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四曰探视病人。五曰送葬。六曰进忠言。
3、背地里真诚地为兄弟祈祷
《古兰》云:“在他们之后到来的人们说:‘我们的主啊!求你赦宥我们,并赦宥在我们之前已经信道的教胞们,求你不要让我们怨恨在我们之前已经信道的人们,我们的主啊!你确是仁爱的,确是至慈的。”(59:10)穆圣?鄢说:“只要一个穆斯林背着他的兄弟为他祈求,必有天使说:‘你会有同样的(好事)’。”(《穆斯林圣训实录》)兄弟不在场而祈求安拉赐福于他,这才叫真心。
二、建立在兄弟情谊之上的竞争意识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世间的一切都是这样,发展教门也不例外。《古兰》倡导团结友爱,但并未忽视竞争意识。“教贪爱这种幸福的人们,争先为善吧!”(83:26)“故你们当争先为善。”(2:148)“你们当争先趋赴从你们的主发出的赦宥,和那与天地同宽的,已为敬畏者预备好的乐园。“(3:133)。穆圣强调兄弟情谊,但他同时鼓励众弟子展开竞争。翻开有关圣史的书,我们发现几乎每次出征,圣人总是将迁士和辅士分成两队,各打各的旗;另外各部族打各部族的旗帜。为什么不混在一块儿,打一面旗子呢?显然,圣人是有意创造一种竞争机制。圣门弟子们深谙穆圣?鄢教导,他们亲同手足。但同时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在此我们仅举一例:塔布克战役(公元630年)时,穆圣?鄢号召大家捐款捐物。圣门弟子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大贤欧麦尔恰好做了一笔买卖,赚了不少钱,暗想:每次善事,艾卜·拜克尔总是走在我前面,这次我一定超过他。他捐出了一半家产,以为自己肯定是第一名,没想到艾卜·拜克尔捐献了价值四千银元的全部家产。圣人问他:“你给家小留下了什么?”他回答道:“我给他们留下了安拉和他的使者。”欧麦尔慨叹:“指主发誓,我是不会超过艾卜·拜克尔了⑥。由此可见,尽管欧麦尔非常敬重和喜爱艾卜·拜克尔(艾氏长欧氏20岁)艾卜·拜克尔成为第一任哈里发以及在位期间的巨大成就是与欧麦尔的鼎力帮助分不开的,但这一切并没有妨碍或者削弱他与后者在行善方面的竞争。
兄弟意识是竞争意识的前提和基础,而竞争意识则是增强和升华兄弟意识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好比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试想,我们的阿訇和阿訇之间、坊与坊之间、学者与学者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乃至民族和民族之间……都展开这种建立在兄弟情谊之上的竞争,那将是何等美好的景象呢?我们的教门又何愁不发展呢?
C、三项建设
我所说的三项建设,即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教育建设是根据如下圣训提出的:
据艾卜·胡莱勒传述:安拉的使者说:“当一个人去世时,除三件事外,他的所有善功都中断了:一、川流不息的施舍,二、益人的学问,三、清廉的儿女为他做嘟啊”(《穆斯林圣训实录》)第1631号)
安拉先造死,后造生。“他曾创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验你们谁的作为是最优美的。”(《古兰》67:2)人生苦短,当我们呱呱落地时,我们生命的倒计时已经开始,有没有办法使我们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伸呢?答案是肯定的:有那便是上述圣训中提到的三件事,让我们逐一而论。
1、经济建设。穆圣?鄢告诉我们延伸生命的第一件事是:川流不息的施舍。所谓川流不息的施舍是我们为了博取安拉的喜悦而做的各种穆斯林公益事业,修建清真寺、学校、孤儿院、养老院等,设立专项基金,服务社会……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经济提供物质保证。所以我们说,穆圣?鄢鼓励我们投身经济建设。伊斯兰提倡知足,是让人们不要迷恋于财富而忘记后世,并不是要人们甘心受穷。请大家看看《朝觐手册》中收集的祷词(游天方第二圈的祷词),穆圣?鄢求主护佑、免遭“不信和贫穷”之苦。他曾评论大贤阿布都·拉赫曼·本·奥夫的巨额财富时说,合法的钱财对廉洁的仆人来说多好啊!当然,我们的经济必须是哈俩里(合法)的经济,我们需要的是哈俩里的财帛。那种靠坑蒙拐骗、贩卖毒品、逼良为娼、卖酒赌博赚来的海拉目(非法)的钱是不能用来发展伊斯兰的。《古兰》云:“你应当借安拉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0:77)兄弟,如果安拉给了你经营头脑,那么就投身经济建设,将大量哈俩里的财帛花费到主道上,做为“川流不息的施舍”吧!
2、文化建设。穆圣?鄢告诉我们延伸生命的第二件事是:益人的学问。这当然是要我们从事文化建设。安拉说:“你说‘有知识的与无知识的相等吗?惟有理智的人才能觉悟,”(《古兰》39:9)又说:“安拉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提升若干级。”(《古兰》58:11)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仅仅指宗教知识,凡是有益的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伊斯兰推崇的。穆圣?鄢曾命令大贤宰德学习古叙利亚语,还让白德尔战役中俘虏的多神教徒教穆斯林儿童识字,这说明他也重视宗教知识以外的知识。伊玛目安萨里(伊历450——505)在其名著《圣学复苏》中将知识分为宗教知识和非宗教知识,然后将非宗教知识中“所有世俗事务不可缺少的知识”(如医学、数学等)归为“社区主命”。⑦
兄弟,如果安拉赐给了你一颗睿智的大脑,一支犀利的笔,那么不妨走文化建设的道路,钻研学问、著书立说,做一名有教门的文化人,千万不要做说起教门来滔滔不绝,写起教门来洋洋洒洒;但很少或者根本不礼拜的文化人。“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为什么说你们所不做的事呢?你们说你们所不做的,这在安拉看来,是很可恨的。”(《古兰》61:2—3)
3、教育建设。穆圣?鄢告诉我们延伸生命的第三件事是:清廉的儿女。儿女如何才能清廉呢?当然要靠教育。伊斯兰十分重视教育。最初降示给穆圣*的《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