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哈巴河就像是一条……或许根本不会出现在人间的河流,流淌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上。与嘈杂的喀纳斯相比,去往白哈巴的游客算得上是少之又少;又或许是因为人数和时间控制的缘故,总之,那里给人的感觉,除了苍凉,还是苍凉——一种壮美的,苍凉。
早晨的空气还带着一丝丝的凉意,我们的小小巴士在开往白哈巴的途中,犹显孤单。不过,正是因为这种孤单,旅途才深刻。
经过童话般矗立在蓝天白云下的边境派出所,经过辽阔的高山草甸,经过丛生的沼泽桦树林……那种美景透过每一根神经直接到达心灵深处的感动,像烙印一般扎下根来。
开车的师傅是纯纯的哈萨克族人,一路上经过哈萨克毡包,常常会停下来顺带稍上点什么东西——一袋米、柴火、摩托车零件等等。用我们听不懂的话跟朋友或许是亲戚聊着。大家的皮肤因为长期暴露在高原紫外线照射下,透出健康的红。一种十分愉快的爽朗。车停下来的时间,我们就会下车,因为每一处都是风景,所以,每一处都能照好多美美的相片。旅途也更显得自由和人性化。
说到这个师傅啊,途中还出了一个十分十分搞笑的状况呢:车子在某一处停下来,过了十几分钟,大家要上车了,游客们上车坐定,只见给我们开车的师傅也从车门上来,找了一个空座坐下,等待……过了几十秒钟,他恍然大悟:“哦!!!我是司机!……”然后马上下车,从师傅专用的车门上到驾驶室……爆笑!就因为他出这种状况的时候,表情非常非常认真,所以更显得意料之外的亲切可爱。此后的旅程大家欢声笑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广阔的地面出现一个村落,叫做白哈巴第一村(中国西部第一村)。是因为旅游出现了,这个村落才出现,还是这个村落出现,旅游才发展,我们已经不去追究。看上去荒无人烟的村落,一片宁静。妈妈在院子里为小女儿梳头发,对过往的我们视而不见。有小店在卖旅游纪念品,可是老板却不在,仿佛根本不关心生意的好坏。全部的木结构小屋,木栅栏,没有炊烟,没有人影,却是一个温暖的好地方。屋檐下小仓库里耸立的草原石人,默默地见证着、守护着这里的寂静苍凉。
蓝天白云,远处的山峦,爽朗的空气,还有直直照射下来的紫外线:)……一切都清澈得如此耀眼。仿佛闭上眼睛,就能够再度看见。
在通往最终目的地——国界碑的最后一站,我们在边防战士的营房门口作短暂停留。等待前一拨客人返回,然后我们再出发。这短短十几分钟的停留,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地陪姐姐十分严肃却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不要下车、不要拍照、不要东张西望……我们在车上轻微地骚动,有客人拿出望远镜瞭望边防战士的瞭望塔,然后煞有其事地说:“有枪”^^|||。呵呵。
长长的国界线上,孤单地立着几座瞭望塔。两国的瞭望塔互相对峙着,中间是广袤的山峦和草地,还有缓缓流动着的白哈巴河……这种情景真的很特别。我也想不出来再能用什么词来描绘。一切都静悄悄的。风也是静悄悄地吹过了……
硬要表达白哈巴河的不同之处,我在见到她的第一秒钟,脑子里只出现两个字:“银河”:)。从没见过这样的河水,泛着蓝白两色,稠稠浓浓的,仿佛没有流动一般。河流两旁长满郁郁葱葱的树木,与其他地方的浅浅草甸行程鲜明对比。国界……好像牧羊人建立起来的帷帐。一个一个桩子,牵着铁丝线。
对面,就是另外的国度。
这样想着,就会觉得身上有电流通过……一种紧张的兴奋:)。
呆了20分钟。确切地说,是只能呆20分钟,因为下一拨客人又要来了。这样的人数控制非常棒。避免了拥挤和嘈杂。何况,地方本来也不大,20分钟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