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的仪式和意义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宰牲的仪式和意义

来源:中国伊斯兰在线 时间:2008-03-2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宰牲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系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意为“献牲”;中国穆斯林亦称之为“小开斋”节,“小尔代”节或“忠孝”节;在我国的新疆和大部分地区又称之为”古尔邦”节,系阿拉伯语“尔德·古尔班”的音译,意为“献牲”,其原字意为“接近”,即通过为安拉牺牲的表示,渴望接近安拉。时间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月10日,即朝觐麦加的最后一天举行活动。

宰牲节的起源
大约公元前1900多年,生活在今日巴勒基坦希伯伦一带的伊布拉欣,是一位诚实的人。终其一生,遵守他的誓言,为了安拉,他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与仪式,以及与之俱来的荣华富贵,他冒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一国又一国,为了安拉,耗尽了他的青春年华,致力宣扬安拉的正教。在伊布拉欣已到八十六岁时,非常渴望能得一子。安拉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子,取名“伊斯玛仪”。伊布拉欣非常感谢安拉赐予他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安拉的正教而工作。

“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伊布拉欣又要接受安拉对他的一项考验,来证明他对安拉的爱,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之爱,这个考验就是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为了众世界之养主,而予牺牲。伊布拉欣坚定地接受了安拉对他的考验,他对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说道:“‘我的孩子啊!我确己梦见牺牲你;你考虑一下怎样对待’,他说:‘我的父亲啊!假如安拉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忍耐的。’当他们两人服从了,他把他的前额按下去时,我呼叫他说:‘伊布拉欣啊!你确己实践梦境了’。我就这样报赏做好事的人,这确是一个明显的考验。我以一个大的牺牲救赎了他,我使他(享誉)于后代之中,安宁在伊布拉欣上。”(《古兰经》37 102-109)正当易布拉欣举刀宰杀伊斯玛仪时,天使哲伯衣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抵羊以代替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举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0月10日举行宰牲。他各国各地区的穆斯林在10日至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圣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安拉降示:“我确己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牲”(《古兰经》108 1-2)。穆圣顺从主命,效仿伊布拉欣宰牲献主,于伊斯兰教历之年(公元633年)定每年的12月10日为会礼,即今宰牲节。

宰牲节的主要仪式

(1)会礼。是日穆斯林盛装,用美香后,会聚于当地最大的清真寺或宽广的郊野,举行盛大的会礼仪式和庆祝活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在这日,戒食半日,俟会礼后迸食。

2)朝觐者于伊历12月10日晨射石后,在麦加附近的米那山谷宰牲。各地穆斯林于节日前备牲,所宰牲畜必须健壮,及不应是缺足断腿,缺尾瞎眼的牲蓄;不应是无精打采,瘦弱的,瘸腿不能走到献牲处的牲畜。牺牲的牲畜必须是一至二岁有门牙的羊,两至三岁的牛;五至六岁的骆驼。羊为1人1只,牛为7人1头,驼同于牛,宰牲肉分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馈赠亲友;一份施散穷人。宰牲时必须高念“安拉胡艾克拜勒”(即真主至大)宰牲方为有效。

宰牲节的意义

当伊布拉欣父子接受安拉的考验并忠实地履行这一命令时,安拉对他们的忠诚给予嘉奖,并告之,安拉要牺牲的旨意并不是这种形式,而是一种更大的牺牲,即生别和死离,因为古兰启示中有关伊布拉欣的出走并非因为与妻子之间的不和,而是因为他反对族人们对偶像崇拜的行动,激怒了家乡的人。为躲避迫害,他把伊斯玛仪母子带到远离家乡的麦加。安拉要他作出牺牲的目的,正是为在那荒芜不毛的艰苦环境中,为培育出人类最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打下基础,所以当伊布拉欣父子修复了古老的克尔伯石头房子后,就离开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的伊斯玛仪母子,为了寻水而奔跑于撒法与买尔洼两山之间,最后发现了渗渗泉,这股沁人心脾的甘泉,一直流淌至今,它哺育了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并通过一年一度云集麦加的哈吉们而滋润了全世界的穆斯林。为了缅怀伊布拉欣父子的牺牲精神,穆斯林在完成朝觐的重要仪式后,都要在这一天用宰生来表白自己心迹:为了实行安拉的教道,像牲畜顺服就死一样,不怕牺牲自己一切。正如古兰言:“它们的肉和血都能达到真主,只有你们的虔敬能达到”(古兰22: 37}。这充分表明,古尔班宰牲的实际意义在于,为了真理而不畏牺牲的决心和行动,以求得接近安拉之道。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