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在对外宣传上﹐突出天主教文化﹐满街的信息符号到处都有基督教的形像特征﹐以西方化标榜这个国家属于“先进”行列﹐而五百万穆斯林是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没有显著的伊斯兰文化标志。
在首都马尼拉以南四百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城市﹐是穆斯林聚居的棉兰老岛首府马拉维﹐在与北方实现了和平统一之后﹐开始了城市建设。 今天﹐是一座十足的穆斯林文化城市﹐标志着马尼拉政府对穆斯林高度自治的真诚和宽容﹐一切由穆斯林自行设计和建设。 在市内商业区﹐那里看不到马尼拉到处能见的“耶稣基督的礼物”﹐而代之以“真主的礼物”。 市内有宏伟壮观的大清真寺﹐而没有天主教堂﹐银行里的服务是遵循伊斯兰的沙里亚金融原则﹐公众都遵守伊斯兰的礼仪﹐妇女上街都戴盖头﹐一切都明显的伊斯兰化。
城市居民有许多庆祝活动﹐都有伊斯兰的特色﹐如欢迎哈吉朝觐归来﹐家庭成员大学毕业庆祝家宴﹐都可以看到挥舞伊斯兰的绿色旗帜和穆斯林的民族歌舞。 学校中﹐没有圣诞节和复活节假日﹐而只有莱麦丹月假期和伊斯兰的开斋节假日。 市政府官员帕拉丹‧巴德隆说﹕“这是我们的特征﹐表示我们同他们有区别。” 他说﹕“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的信仰受到尊重。”
马拉维不仅是棉兰老岛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而且是精神中心﹐菲律宾的三大伊斯兰教派的核心总部都在那里。 棉兰老岛是菲律宾最古老的伊斯兰文化基地﹐早在十五世纪前西班牙探险者发现菲律宾之前﹐伊斯兰就在南方岛屿地区扎根。 西方殖民主义者占领北方之后﹐采用南美洲的经验用天主教实行殖民地化改革﹐五百年来不断入侵南方穆斯林地区﹐都没有获得成功。 从二十世纪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政府曾经协助马尼拉政府向南方多次发动征战﹐结果也都不顺利。 新世纪开始之后﹐交战双方达成协议﹐南方穆斯林放弃独立运动﹐而北方同意南方穆斯林地区高度自治。
在棉兰老岛上﹐那里到处都能看到清真寺的尖塔﹐穆斯林大部份人口集中在那里﹐也有一部分天主教徒居民和他们的文化设施﹐是当年在美国压力下北方强制移民的结果。 菲律宾的北方主要是天主教信徒﹐实行西方自由化﹐走进南方岛屿的穆斯林﹐社会状况显然不同。 北方地区﹐遍地都是酒吧﹑卡拉OK歌舞厅﹑赌场和成人娱乐场所﹐而在南方的穆斯林区域﹐全部销声匿迹﹐没有一点迹象﹐就像到了另一个国家﹐只有穆斯林的特征。
棉兰老岛的一位传统酋长卡米德‧加达姆拉﹐兼任穆斯林自治区的交通与信息局长﹐他说﹕“穆斯林不禁止娱乐﹐他们可以在家里聚会和唱歌﹐但没有公共场所。” 他说﹕“如果他喜欢到夜总会和娱乐场所去寻欢作乐﹐可以到其他城市去尽情享受﹐对他们没有限制。”
马拉维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依山傍水﹐面对风景如画的拉瑙湖﹐是菲律宾第二大湖。 全市人口十六万﹐99%是穆斯林﹐有极少数天主教徒﹐而且穆斯林与他们关系和睦。 市政府的各种会议﹐都邀请当地的天主教神父参加﹐对他很尊敬。
特雷西多‧索加诺伯神父﹐今年47岁﹐他的胸前没有佩戴十字架﹐也没戴白色领圈﹐胡子修得像穆斯林的样子。 他说﹕“这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也是避免发生争论。 没有必要制造互相误解﹐我把十字夹深藏在心里。”